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df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性变异 2 温和噬菌体 3 溶原性细菌 4 基因突变 5 转化 6 接合 7 转导 8高频重组菌 9转位因子 l0转座噬菌体 二、填空题 1、细菌的变异分为和 2、细菌性状变异实例有、和。3、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菌体内的 和,其化学本质都是。4、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和。5、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6、基因突变的机理包括、以及因子的转位。7、细菌的遗传性变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8、普遍性转导是将供体菌染色体上基因转导给受体菌,局限性转导是将供体菌染色体上基因转导给受体菌。9、侵袭细菌、真菌、螺旋体的病
2、毒是。10、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1l、L 型细菌指细菌,培养应选用培养基。12、卡介苗是用失去毒力的菌制成的活疫苗,可预防病。13、溶原性细菌的特征是、。14、温和噬菌体既有周期又有周期。毒性噬菌体只有周期。15、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16、噬菌体参与重组的方式有和。l7、基因突变规律有、。18、有 F 质粒的细菌有,亦称。19、F菌亦称,可经方式变为 F+菌。20、发生接合性传递的 R 质粒的基因是由和组成。2l、转座噬菌体可在遗传物质转移过程中起作用。三、最佳选择题 1HO 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2关于耐药性突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自然发生 B可以诱导发生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可由噬菌体介导发生 E是在接触抗生素之前已经发生 3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A基因重组 B基因交换 C质粒丢失 D溶原性转换 E核质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 4溶原性转换()A由 R 质粒参与 B由性菌毛介导 C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D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E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 DNA 片段 5能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是因为其有()AR 质粒 BF 质粒 CVi 质粒 D,Col 质粒 E前噬菌体 6细菌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需质粒参与 B需性菌毛介导 C需毒性噬菌体介导 D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E供体菌与受体菌
4、直接接触 2 7关于 R 质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 质粒是编码细菌耐药的基因 B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CR 质粒可分为接合性 R 质粒和非接合性 R 质粒 D接合性 R 质粒是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E非接合性 R 质粒可经转化或转导方式进人受体菌 8细菌的性菌毛()A化学成分为多糖 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必要的结构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E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9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中介体 E核糖体 10Hfr 菌是()A溶原性细菌 B含有 R 质粒的细菌 C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 D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
5、菌 E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 11关于 L 型细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呈多形态性 B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油煎蛋”菌落 C仍保留亲代特性 D除去抑制物可以返祖 E分离 L 型细菌必须用高渗培养基 12“流产转导”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 DNA()A未能进入受体菌 B进入受体菌后复制 C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重组 D进人受体菌与染色体重组后未能表达其特性 E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 13携带 一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能产生白喉毒素,这种现象称为()A转导 B转化 C基因转换 D溶源性转换 E以上都不是 14不属于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的是()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L 型变异 15下述除
6、哪项外,均为噬菌体的特性()A通过细菌滤器 B严格宿主特异性 C只含有一种核酸 D有溶原性周期与溶菌性周期 E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弱 16下述除哪项外,均为噬菌体的应用范围()A细菌的鉴定 B细菌的分型 C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细菌 D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E测定细菌的相容性 1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A病原菌诊断、治疗 B基因工程 C制造活疫苗用于预防 D测定致癌物质 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错误的是()AR 质粒为耐药性因子 BCol 质粒编码大肠菌素 CVi 质粒编码细菌毒力 DF 质粒编码性菌毛 E以上都不对 19关于质粒的叙述,下述不正确的是()A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
7、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可以丢失 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20关于转位因子,下述不正确的是()A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 DNA 序列 B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至另一个位置 C转座子不携带信息 D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三类 3 E转位因子的转移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 21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AF+菌 BHfr 菌 C雌性菌 D雄性菌 E有接合性 R 质粒的细菌 22关于细菌变异,下述错误的是()AHO 变异属于鞭毛变异 DRS 变异属于菌落变异 CBCG 的制备属于毒力变异 D细菌 L 型属于荚膜变异 E芽胞变异属于形态、结构变异
8、 四、问答题 1简述 L 型细菌的形成、特点及临床意义。2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3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性。4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5简述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6溶原性细菌有哪些基本特征。7简述 R 质粒决定耐药性的机制 8基因工程有哪些步骤。9简述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遗传性变异:又称基因型变异,是由于细菌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变异的性状可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而且为不可逆性。2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侵袭细菌后,不能复制增殖,而将其基因整合于细菌的 DNA上,成为细菌 DNA 的一部分,并随细菌分裂分布于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噬菌体称为
9、温和噬菌体。3基因突变: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称为基因突变。4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 DNA 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特性的过程,称为转化。5接合:接合是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质粒)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称为接合。6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导。7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而使之成为溶原状态时,噬菌体不携带供体菌的任何基因,只是将其本身的基因重组到细菌 DNA 中去,使细菌 DNA 结构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 细菌 遗传 变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