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现状图测绘技术方案.pdf





《土地整理现状图测绘技术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现状图测绘技术方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 地 整 理 现 状 图 测 绘 技 术 方 案 5、土地整理现状图测绘 本标段均采用全数字野外采集成图。细部点平面坐标测量主要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细部点高程采集主要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方法,现场绘制草图.数据编辑采用采用南方 CSS200版测绘软件,自带入库检查工具,用该软件编辑完成的Dw格式的文件.5。图根控制测量 本次图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主要采用RTK 进行测定。5。1。1 图根点的密度及布设 在本次布设 D 级、一级 GP点下加密布设图根控制。因图根点采用 RK 测量,只需两两通视即可,但要保证足够的密度。图根点的密度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07)要求。5。12 图根控制点
2、埋设 埋设图根控制点时,位于水泥路面、沥青地的图根点应刻“十”或用水泥钉、铆钉作其标志,周边用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铺装路面打入铆钉并切有方框的可作为埋石图根点;位于土质路面、绿化带、农田等区域,打入木桩的作为临时图根点.5。1。3 图根点编号 图根控制点编号采用“字母+“数字表示,第一位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代表作业组号,后用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但不允许重号。5。1。4 图根点外业观测及数据处理 使用 RTK 测量技术应符合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009-210)中 RK 图根控制点测量规定,现就PS-RT图根控制点的测量技术要求规定以下:(
3、)基准站的安置应满足的条件 a。基准站应有正确的坐标(含 180 西安坐标和 WGS-4 坐标)。.基准站应选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c。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经效应的影响,周围无PS 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2)RK 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 20 个,采样间隔 2s,各次测量的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4cm.RK 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RK 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点间 平
4、均边长(m)点位中误差(m)边长相对 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m)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图根 200 5/60 2 二级及以上 注: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2.采用单基准站TK 测量一级控制点需至少更换一次基准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 2 次;。采用网络 RTK 测量各级平面控制点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4.相邻点间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 1.()RTK 高程测量时,应至少联测一个已知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核,较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R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大地高差中误差(m)与基准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3 5 四等
5、及以上水准点 注:1.大地高中误差指控制点大地高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网络 RTK 高程控制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RTK 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m.(5)详细填写观测记录手簿,装订成册与图根控制点成果表一并提交供检查验收,作为资料存档备查。5。2 数学基础与成图软件(1)平面坐标系统:1980 西安坐标系;(2)中央子午线:采用14;(3)高程系统:198国家高程基准;(4)成图比例尺:50;(5)基本等高距:0.5 米;()项目采用的测绘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成果取位:各类控制点数据取至毫米,测距值取至
6、毫米,测角取至秒,碎部点高程注记至厘米;(8)数字化成图软件:采用南方公司开发研制的 CA2008 成图软件进行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5.3 地形图的分幅、命名与编号(1)1:00 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 50 50。(2)1:500 地形图图名采用图幅内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理名称(中文)命名,后加一个测区图幅的流水编号。(3)当本图幅难于找到地理名称时,根据本图幅所在的位置,以相邻图幅名后加“东”“南”“西”“北”作为图幅号,再加上测区流水号 5.地形图的精度要求()为了保证土地整土方量计算准确,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中的规
7、定。当测图单纯为土地整理规划或一般用途时可选用下表括号内的指标.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m)平地、丘陵地 0.5(0.5).12(0.20)困难地区、隐蔽地区 0。23(0.40)。18(0。30)(2)对于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0。15m.困难地区可放大到 02m。()其它地区的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满足下表:地区分类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Hd Hd 1d 5。地形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主要技术要求(1)仪器对中误差不得大于m。每次定向后均需记录定向坐标并
8、进行检核,发现错误及时查找原因并改正。如需增加测站点,则必须使用对中杆,且应在细部点测量之前完成。在土壤地或碎石地工作时,仪器架设应把脚架踩实;在水泥路上工作时,仪器应尽量架设在同一水泥块上。(2)架设仪器时三脚架的三只脚撑开应适当,避免滑倒或摇晃。定向时应尽量瞄准棱镜杆底部,定向后应检测控制点坐标并保存。()镜站点一律采用小棱镜。采集数据时,小棱镜应置于地物正上方或正下方,如果小棱镜无法置于地物正上方或正下方时,应将其紧贴地物,在测出距离后瞄准地物中心,再保存坐标,提高测量精度.(4)地物点的采集应在不低于一级图根点精度的控制点上直接实测。少量隐蔽建筑物无法实测角点时,可采用交会法和几何作图
9、法,但应保证勘丈数据的几何强度和多余观测量。(5)地物点、地形点测距长度不应超过20m。高程点应实测,不允许在地物点(如房角)上带注高程,高程点的测注位置应能较好反映整体地形的变化情况。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方法测注高程点时,每天应在外界条件相对稳定时对全站仪进行指标差检验,确保测距三角高程指标差改正的准确性.对于不便于使用三角高程方法测量高程的,采用直接水准法.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河岸、水利工程设施、田块内、田坎及地面倾斜变换处等,高程注记取位至 0。01。(6)地形图测绘内容的综合取舍,必须保证着重显示与土地整理与规划有关的各项要素,准确表示地物的位置、形状、性质、结构特征以及表示地貌、土质的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整理 现状 测绘 技术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