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别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年龄别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年龄别称.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代年龄别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不满周岁襁褓;23 岁孩提;女孩 7 岁髫年;男孩 8 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 岁以下黄口;1315 岁舞勺之年;1520 岁舞象之年;12 岁(女)金钗之年;13 岁(女)豆蔻年华,15 岁(女)及笄之年;16 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 岁(女)桃李年华;24 岁(女)花信年华;30 岁(女)半老徐娘;20 岁(男)弱冠;30 岁(男)而立之年;40 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50 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 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 岁杖朝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90 岁鲐背之年;100 岁期颐。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3、。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始龀(chn):又称为龆(ti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年龄 别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