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教学目标1掌握教学设计的概念和设计方法;2理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的概念和作用;3掌握教案的编写和说课稿的撰写方法;4掌握课堂教学的任务、要求和基本环节;5了解实验教学的作用和组织实施;6了解课外工作、教育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内容结构6.1 教 学 设 计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6.16.1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6.26.2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6.36.3如如 何何 说说 课课6.46.4实实 验验 教教 学学6.56.5课课 外外 工工 作作6.66.6教教 育育 实实 习习6.76.7 6.1 教 学 设 计 6.1.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
2、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决策过程。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称为第一代教学设计(ID1)。以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称为第二代教学设计(ID2)。第三代教学设计(ID3)则以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能力与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
3、与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3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又称学习内容分析,是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期望水平以及如何将学习者的原有水平转化为这一期望水平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内容的详细剖析过程。4教学目标确定 (1)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制订教学目标 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有利于评价和测试。(3)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4)
4、各种教学目标的水平 认知目标。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水平。了解(知道):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能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初步学会、学会和比较熟练三级水平。初步学会:能进行速度较缓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差错)。学会: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情感目标。愿意接受、感兴趣两级水平。愿意接受:愿意感知、注意学习内容。感兴趣:自愿地进行学习,并从接受知识和操作实践中得到满足。(5)
5、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把握教学重点: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涉及较多的基础知识、论证方法复杂或抽象的层次较高的知识内容 抓住教学关键:教学关键点有两种,一是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点,二是有助于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点。5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6.1.2 备课 1备课的基本环节(1)分析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2教学计划的制订 (1)制订教学计划的意义 明确了教学目标,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有利于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学工
6、作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考虑各项工作的安排。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地进行。(2)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 要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学的要求是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具体依据。制订教学计划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3)教学计划的内容 学期的教学目标。所在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课外活动的安排。3附:教学计划 4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师把备课内容用书面固定下来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5参考教案 6.2 教 学 过 程 6.2.1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
7、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6.2.2 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 6.2.3 教学过程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它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身心诸方面的和谐发展。1传授知识 2形成技能 3培养智力 4发展个性 6.2.4 教学过程的实施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检查和巩固知识 6.2.5 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四
8、个。1教学目标最优化 (1)目标正确、适用 (2)目标明确、具体 2教学策略最优化 3教学控制最优化 4教学评价最优化 6.3 课 堂 教 学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主持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既定任务而由师生一道参与的教学活动。6.3.1 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的任务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参与思考、参与实践、参与讨论和创新、参与展示、参与评价,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1)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从培养兴趣开始。创造和谐融
9、洽的师生关系。(2)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3)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2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2)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3)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4)应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测评 6.3.2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1课堂教学的类型 (1)根据上课的方式,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理论课 上机课 实践课 (2)根据知识掌握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新授课 复习课 练习课 检测课 2课堂教学的结构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结构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组织上课。(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
10、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6.3.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复习提出新课(导入)新课内容小结作业。“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图6-2所示。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3探索研究,完成任务 4展示交流,表扬激励 6.3.4 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操作行为方式方法。它是不可复制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四个特性:1 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2情感性 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感情的色彩,这种感情的色彩主要反映在师生对待客观事物、教学内容和相互间的态度上。3审美性 教学中的审美特点,主要是由作为审美对象和
11、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同时体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4创造性 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的。6.4 如 何 说 课 6.4.1 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备课)的基础上,对领导、同行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6.4.2 说课的意义 1说课能直接促进备课水平和上课效率的提高 2说课能增加教师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3长期坚持说课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层次 6.4.3 说课的特点 1机动灵活。2短时高效。3运用广泛。4理论性强。6.4.4 说课与上课的异同点 1相同点(1)课题内容相同。(2)主要做法相
12、同。(3)主体表现相同。2不同点(1)目的不同。(2)内容不同。(3)对象不同。(4)方法不同。(5)评价不同。6.4.5 说课的功能 1说课的教研功能 2说课的培训功能 3说课的管理功能 4说课的竞赛功能 5说课的选拔功能6.4.6 说课的类型(1)检查性说课(2)示范性说课(3)研究性说课(4)评价性说课(5)选拔性说课 6.4.7 说课的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6.4.8 说课的要求(1)亲切自然,声情并茂。(2)突出重点,准确简练。(3)表现专长,突出特色。(4)媒体辅助,直观快捷。6.4.9 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1)简析
13、教材来源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哪一章节。(2)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3)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 (4)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抓住教材的关键。(5)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2说课标 (1)目标内容(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重点难点(3)设计依据 3说学法 说学法即对学习者的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4说教法 说教法即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
14、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4)要重点说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5说教学过程(1)教学设想。(2)教学准备。(3)教学环节(4)教的过程(5)学的过程 6.4.10 说课的评价 衡量标准:(1)要看教学设计的水平。(2)要看说课的理论水平。(3)要看说课的效率水平。(4)要看说课的语言表达水平。6.5 实 验 教 学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5.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计算机实验是计算机理论到应用的桥梁 2计算机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3计算机实验能引起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4计算机实
15、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5计算机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6.5.2 计算机实验的分类 1实验室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地操作来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的实验。2课堂实验,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也称“随堂实验”。6.5.3 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 1计算机实验的基本要求 2实验方案的制订 3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要求6.5.4 计算机实验的考核(1)用实验报告考核。(2)用综合题目或任务考核。(3)用实验结果考核。(4)用辅助教学测试软件来考核。6.6 课 外 工 作 6.6.1 加强课外辅导工作 1课外辅导的意义 课外辅导配合课堂教学,补
16、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促进作用,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2课外辅导的分类 根据辅导方式,课外辅导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根据辅导内容,课外辅导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两种。3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 4课外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6.6.2 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1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意义(1)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2)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3)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1)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2)组织专题讲座。(3)组织读书活动。(4)开展信息技术沙龙。(5)举办信息技术知识展览会。(6)参观调查。3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辅
17、导的基本要求 (1)精心选择和准备课外活动内容。(2)对于挑选和吸收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要遵循自愿和择优的原则。(3)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4)在开展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开展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共同攻关、团结协作的精神。6.6.3 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1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简介 2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辅导 教师在进行辅导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研究竞赛大纲,加强业务,提高能力。(2)选择合适的训练教材和参考读物。(3)辅导的形式应是讲解和做练习题相结合,笔头练习与上机练习相结合,集中训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4)补充以下相关内容。程序设计方面 数据结构方面 基本算法方面 6.7 教 育 实 习 6.7.1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培养实习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5巩固实习生的专业思想 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6.7.2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 1实习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2备课要提前、要认真,教案要熟 3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4加强实验教学和指导 5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多开展课外活动6.7.3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 1实习组织机构 2实习的组织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