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 1111 单元中国古代的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思想科技与文艺第 2323 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1(2017(2017天津河天津河区二模区二模)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
2、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他律”指的是指的是( ( ) )B君主法治A仁者爱人D三省吾身C礼乐规范C C 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 A A 项错误;君主法治项错误;君主法治既非自律亦非他律,故既非自律亦非他律,故 B B 项错误;礼乐规范是他律,故项错误;礼乐规范是他律,故 C C 项正确;项正确;三省吾身是自律,故三省吾身是自律,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2 2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记载,子曰: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监于二代,
3、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吾从周。 ”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C C “周监于二代周监于二代”中的中的“监监”同同“鉴鉴” ,是借鉴的意思,此句,是借鉴的意思,此句说明周借鉴夏商两朝的制度,故说明周借鉴夏商两朝的制度,故 A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孔孔2 / 8子谓季氏: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4、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并结合所学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此时却用识可知,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此时却用天子的八佾,故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天子的八佾,故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 B B 项正确,不符合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C C 项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知,孔子赞可知,孔子赞扬周制并遵循周制,故扬周制并遵循周制,故 D D 项正确,不符
5、合题意。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 3(2017(2017九江七校联考九江七校联考)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 “是故明君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调( ( ) )B兼爱非攻A无为而治D礼乐典制C以民为本C C 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理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理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
6、衣足食,年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民民”的爱护,可以判的爱护,可以判定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而定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而 A A 项是道家的思想,项是道家的思想,B B 项是墨家的思想,项是墨家的思想,D 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 C C 项。项。 4 4 孟子孟子尽心尽心中提到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由此,孟子强调( ( ) )B教育的教化功能A性本善D民贵君轻C
7、学以至圣,致良知A A 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A A 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也没有强调通过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也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故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故 B B、C C 两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两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3 / 8张张“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但与材料无关,故,但与材料无关,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5 5 荀子荀
8、子君道篇第十二君道篇第十二中载: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C C 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故故 A A 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
9、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的君子制定,故 B B 项错误;材料项错误;材料“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法律执行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强调的是法律执行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 C C 项正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法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法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 D 项错误。项错误。 6 6(201
10、7(2017苏南四市调研苏南四市调研)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生具有的“性、情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做坏事、发生争夺, “犯分乱理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最有可能主张( ( )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 D 依据依据“战国某思想家战国某思想家” “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性、情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
11、做坏事、发生争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夺”可知,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可知,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D D 项正项正确。确。A A 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B B 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C C 项项4 / 8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7 7萧公权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共同推崇殷商周礼B儒家产生环境特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1 单元 中国古代 思想 科技 文艺 23 春秋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汉代 大一统 课时 限时 训练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3170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