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优秀PPT.ppt
《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优秀PPT.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器第1页,本讲稿共89页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熟悉电容式传感器典型应用熟悉电容式传感器典型应用第2页,本讲稿共89页3.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3-1)A平行板所覆盖面积,非电量。d两平行板间的距离,非电量。
2、C电容量。交流与无线电电路常用。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质常数,非电量。同轴柱形电容器:第3页,本讲稿共89页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A、d或 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三种。改变d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微米数量级的位移,而改变A的传感器只适用于厘米数量级的位移。第4页,本讲稿共89页图3-2 电容式传感元件的各种结构形式厚度、位移液位、液量温度、湿度角位移线位移角位移第5页,本讲稿共89页3.1.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极距型电容传感
3、器图3-3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第6页,本讲稿共89页 当传感器的r和A为常数,初始极距为d0时,由式(3-1)可知其初始电容量C0为:(3-2)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了d,电容量增大了C,如图3-3或3-2(a e)则有:(3-3)第7页,本讲稿共89页图3-4电容量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CDC1DC2ODd1Dd2CDC1DC2ODd1Dd2d 式(3-3)说明C与d不是线性关系。但d很小,当 d d时,可认为C-d是线性的。这种传感器一般用来测量微小变化的量,如0.01um至0.Xmm的线位移.线性度与灵敏度分析第8页,本讲稿共89页 在式(3-3)中,若d/d01时,则
4、展成泰勒级数:(3-4)此时C与d近似呈线性关系,所以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在d/d0很小时,才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对同样检测d,设计初值d0越大,d/d0越小。对线性度的近一步分析:可行吗?第9页,本讲稿共89页由(3-4)式,在d0较小时,对于同样的d变化所引起的C 可以增大,从而使传感器灵敏度提高。如图3-4所示。但d0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办法:为此,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如图 3-4 所示,此时电容C变为设计上改善灵敏度的方法?第10页,本讲稿共89页(3-5)式中:g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g=7;0空气的介电常数,0=1;d0空气隙厚度;dg
5、云母片的厚度。第11页,本讲稿共89页图3-4 放置云母片的电容器第12页,本讲稿共89页表表3-1 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第13页,本讲稿共89页 云母片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倍,其击穿电压不小于1000 kV/mm,而空气仅为3 kV/mm。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由于式(3-5)分母中的 项是恒定值,只要云母片厚度选择得当,就能获得较好的线性关系。一般变极板间距离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C0在2030pF之间,极板间距离d0在25200m 的范围内。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变极板间距离电容式传感器故在微米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第14页,本
6、讲稿共89页 为提高变极距型变极距型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克服某些外界因素影响,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讨论:作成差动式,如图3-2中e。这样不仅可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还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如电源电压、环境温度等)影响。第15页,本讲稿共89页3.1.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A改变,从而得到电容量的变化。1、平板型线位移式传感器:如图3-5,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沿长度方向平移x时,则电容变化量为:(3-6)式中C0=0r ba/d为初始电容。电容相对变化量为:(3-7)这种形式的传感器其电容量C与水平位移x呈线性关系。第16页,本讲
7、稿共89页图3-5 变面积型线位移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第17页,本讲稿共89页图3-6 电容式角位移传感器原理图 2、电容式角位移传感器第18页,本讲稿共89页(3-8)式中:r介质相对介电常数;d0两极板间距离;A0两极板间初始覆盖面积。图3-6是电容式角位移传感器原理图。当动极板有一个角位移时,与定极板间的有效覆盖面积就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两极板间的电容量。当=0时,则 第19页,本讲稿共89页(3-9)从式(3-9)可以看出,传感器的电容量C与角位移呈线性关系。当0时,则 第20页,本讲稿共89页 C与a基本上成线性关系。采用圆柱形电容器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动极板稍作径向移动时、不影响电容器
8、的输出特性。3、圆柱形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初始位置时(a=0),动、定极板相互覆盖,电容量为:当动极板发生位移a后,其容量为:(3-11)(3-10)第21页,本讲稿共89页 同样道理,为提高变面积型变面积型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克服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常做成差动式,如图3-2中f g h。第22页,本讲稿共89页式中:C0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即(3-12)可见:此变换器的电容增量正比于被测液位高度h。3.1.3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1、圆柱型 如图5-7示。此时变换器电容值为:第23页,本讲稿共89页图3-7 电容式液位变换器结构原理图 第24页,本讲稿共89页(
9、3-13)2、平板型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有较多的结构形式,图3-8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图中两平行电极固定不动,极距为d0,相对介电常数为r2的电介质以不同深度插入电容器中,从而改变两种介质的极板覆盖面积。传感器总电容量C(并联)为:第25页,本讲稿共89页图3-8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第26页,本讲稿共89页 若电介质r1=1,当L=0时,传感器初始电容C0=0rL0b0/d0。当被测介质r2进入极板间L深度后,引起电容相对变化量为:(3-14)可见,电容量的变化与电介质r2的移动量L成线性关系。第27页,本讲稿共89页3.2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3-1
10、5)当|d/d0|1时,按级数展开,可得(3-16)1、由前面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公式(3-3)已得到,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第28页,本讲稿共89页 可见,输出电容的相对变化量C/C0与输入位移d之间实际成非线性关系,当|d/d0|1时,可略去高次项,得到近似的线性关系:(3-17)(3-18)说明: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输出电容相对变化的大小说明: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输出电容相对变化的大小(即灵敏度)与(即灵敏度)与d d0 0呈呈反比关系反比关系。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定义为,电容变化与所引起该变化的可动部件的机械位移变化之比。即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第29页,本讲稿共89页如果考虑式(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第三 电容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