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空间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流空间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空间学习.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韦伯工业区位论背景:因产业革命,人口的城市化、工业大量出现。目的:寻找城市人口移动、资本集聚的动力、城市(作为消费中心)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第1页/共29页 第一阶段,假设劳动费和聚集因素不起作用,研究运费因素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素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分布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素的作用时,工业分布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变形。2 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三个阶段第2页/共29页3 3、运费指向定律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下,仅考虑运费时,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寻找最小运费点。即:工厂位置=运费最小点 第
2、3页/共29页4 4、原料的种类(1 1)按空间分布的划分遍在原料(广布原料、常见性原料):广泛分布在各个地方的原料。局地原料(地方原料、稀有性原料):只分布在某些地点的原料。(2 2)按重量损失的划分纯原料:生产过程中几乎把全部重量都能转移到制成品中去的原料。损重原料(失重原料):生产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制成品中去的原料。第4页/共29页5 5、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第5页/共29页6 6、根据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进行区位的选择1 1)原料指数()1 1(或区位重量2 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 2)原料指数()1 1(或区位重量2 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 3)原料指数()=1=1(或
3、区位重量 =2=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第6页/共29页7 7、运输指向区位选择数学表达一般运算使用的公式(重心法)第7页/共29页8 8、劳动力指向论(1 1)劳动力成本指数(2 2)劳动力系数第8页/共29页9 9、劳动力成本指数与劳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指数可以判断工业受劳动力指向的影响程度,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劳动力成本指数大,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区位重量越大,工业区位指向就越偏向运费最低的地方。劳动力系数,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力指向的吸引力。劳动力系数大,产品中的劳动力成本就越高,生产区位远离最小运费区位,
4、工业也就会向劳动廉价地集中。劳动系数小,生产成本中运费较高,导致生产区位趋向于最小运费区位的作用力强。第9页/共29页1010、劳动力指向规律 工业区位由运输指向转为劳动力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时,劳动力指向就占主导地位。第10页/共29页图图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图中,为运费最小地点,劳动力低廉地为 、,如果在 、处布局工厂,比 (最小运费地点)处劳动费低3 3个单位。临界等费用线为标记为3 3的综合等费用线,因 在临界等费用线的内侧,增加运费低于节约劳动费,工厂区位将移向
5、 处;相反,由于 在临界等费用线的外侧,则不会转向 处。第11页/共29页1111、集聚指向 集聚因素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相反,分散因素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相反,分散因素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第12页/共29页1212、制造系数 加工(制造)系数高的工业,表明节约的成本绝对量就越大,每单位区位重量的产品可获得更大的节约量,临界等费用线将进一步扩大,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第13
6、页/共29页图图 集聚指向示意图集聚指向示意图 五个工厂都处于最小生产费用点,假定当三个工厂集聚可由集聚利益使单位产品节约成本2 2个货币单位。为得到这一集聚利益,工厂必须放弃原有费用最小地点,从而增加运费。工厂的移动的前提必须是增加的运费低于2 2个货币单位。图中围绕各工厂的封闭连线,是同由集聚利益而节约的成本相等的运费增加额曲线,也即临界等费用线。在斜线部分三个工厂集聚可以带来2 2个单位成本的节约,又都在临界等费用线内侧,是最有可能发生集聚的区域。第14页/共29页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继韦伯之后,对区位论做出重要贡献的有美国经济学家胡佛。胡佛于19481948年写了经济活动的区位一书,建
7、立了运输区位论。他的理论是假定需求一定、忽视区位间的相互依存性,追求的是费用最小。但他对市场地域与区位的关系,特别是对市场地域界线的划分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胡佛认为运输距离、方向、运输量和其它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都直接地影响着运费,从而造成区位的变化。第三章 区位理论第15页/共29页基本思想 运输成本两部分构成,一是线路运营费用;二是站场费用。前者是距离的正函数,后者是常数。第16页/共29页(一)运费结构与运输方式1 1运费结构 他把运费分为场站作业费用和线路运输费用。线路运输费用与距离的变化成比例,场站作业费用与距离的变化无关。无论运输距离为多少,场站作业费用必须支付。因此,运输距离越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空间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