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春地球化学.pptx





《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春地球化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春地球化学.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 元素结合的微观控制因素l自然体系中元素的结合规律受体系中元素种类和相对丰度控制;l任何条件下元素的结合都与原子内部结构(原子电子层结构)有关。如果生成结晶化合物,元素结合还与晶体结构有关。l控制元素结合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原子(离子)半径、配位数、原子和离子的极化、最紧密堆积等。元素的结合还受体系性质和热力学规律影响,受体系化学组成、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等宏观因素影响。第1页/共48页 元素结合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宏观和微观):l体体系系组组成成(系统的元素丰度):体系各元素之间存在丰度差异,使元素间结合有一定倾向性。l体体系系状状态态的的稳稳定定性性:能量愈低体系状态愈
2、稳定。元素电负性、电离能、电子亲和能、晶格能等能量参数决定了元素结合的可能性和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l晶晶体体结结构构稳稳定定性性:微观上是保持晶体结构稳定的因素,包括化学键的方向性和离子间的最紧密堆积等。宏观上是有利晶体结构稳定的热力学条件。第2页/共48页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的成键类型和强度是影响矿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硬度、硬度、硬度、硬度、解理、熔点、电导性和热导性、或热膨胀系数解理、熔点、电导性和热导性、或热膨胀系数解理、熔点、电导性和热导性、或热膨胀系数解理、熔点、电导性和热导性、或热膨胀系数等直接与键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平均键力越强,晶体硬度越大,熔点越高,热膨胀系数越小
3、。原子间结合方式化学键类型决定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 第3页/共48页l石墨和金刚石的成分都是C,二者结构差异悬殊。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原因就是联系碳原子的键力非常强。方镁石(MgO)和石盐(NaCl)属于同结构型,但前者熔点为2820,后者只有801。原因也在与它们离子之间的键性存在差异。l晶体中,原子间或分子间存在5种键性: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氢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氢键第4页/共48页 成键原子能量示意图 原子A和B,红色圆球示价电子,阴影区表示价电子云,根据它们的电负性吸引电子,(a)(a)不成键原子的分离;(b)(b)A和B电负性相近,电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4、(d)(d)A和B电负性差值较大,形成完全离子键,A为阴离子,B为阳离子;(c)(c)A和B电负性差值中等(X XA AXXB B)形成部分离子键,部分共价键,A带部分负电荷,B带部分正电荷;注意因电负性差异价电子位置的变化(电子云分布);:第5页/共48页 元素成键规律 1.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X)及其意义及其意义原子本身是一个微观物理化学体系,它与环境,如化合物晶格,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自发调整其内部结构和电子运动状态,力求与所处环境达到平衡。原子的这种性质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合反应中表现的“自恰性”(Self-Consistency).可以用多种物理化学参数度量每一原子适应外界条
5、件变化的应变能力,最常用的是元素的电负性。第6页/共48页电负性在地球化学中的意义1).说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根据周期表各族元素电负性与氢的电负性比较,可以划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酸碱性特征。元素的电负性包含着其在自然反应中表现酸碱度的标度,从而作为基本性质决定其迁移性质和赋存形式。第7页/共48页表2.6 元素电负性表F电负性最高(X3.9),Cs最低(X0.7),氟是最强的氧化剂,具有最高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保持本身电子能力最强,还有很强的从其它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为强电负性元素,酸性也最强,Cs既不能夺取电子,电离能很低还极易失去电子,为强电正性元素,碱性也最强。第8页/共48页H、
6、B、Si、As、Te到Po、At为一条X=1.8-2.1的对角线,是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他们同氧化合时与氧争夺电子的能力与氢相同,表现为两性,构成元素酸碱性的分界线。第9页/共48页X2的元素与氧共用电子形成酸根配离子,显酸性;因此电负性能够反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特征,包含着元素在天然结合习性中有重要意义的亲和性(键性)和酸碱性;第10页/共48页周期表由左到右X值增大,与同一周期元素从碱到酸的变化一致;铂族元素为明显的化学惰性,电离能很高,属于电正性元素,即不能夺取电子。反映了长周期元素电子构型为充满或接近充满的d亚层的基本特征;.周期表右半部从H、B、Si、As、Te
7、到Po,At为一条X1.82.1的对角线,是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这些元素同氧化合时与氧争夺电子的能力与氢相同,化学上表现为两性,构成元素酸碱性的分界线;X2的元素与氧共用电子形成酸根配离子,显酸性,X2.1X2.1,强,强-中电负性元素;中电负性元素;以阴离子为主,组内元素相互或同种原子间反应形成共价键化合物,如H2O,CO2,N2,O2等。分子内部电性达到平衡,常温下具挥发性,高温下与金属结合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为矿质搬运剂。与1.7X2.11.7X2.1的元素结合,形成共价键为主,易溶于水的酸根,SO42-,CO32-,VO43-等,易在水溶液中迁移。当与之化合的阳离子X X 值较大时形成
8、难溶共价键化合物MoS2,PbS等。当存在高浓度高电负性配合剂,如Cl-,F-,S2-等,才能形成复杂配离子迁移。与X1.4X2)大多易溶于水。当X=X=1.5-2因混有不同比例共价键,形成难溶化合物,需要高浓度强电解质配合剂才能使之迁移。第14页/共48页X X1.8-2.21.8-2.2,弱电负性;,弱电负性;形成金属键或金属键共价键化合物,难溶。周期表中该组元素分为两组:周期表右部的(p区)和左部的(d,s区).该组元素互相化合时(X1)形成金属键化合物。它们与电负性稍低的元素X1.41.8化合时形成金属键到共价键过渡性化合物或金属互化物,如砷钴矿砷镍矿(CoAs2NiAs2),锑银矿(
9、Ag3Sb),碲金矿(AuTe2)等都属于难熔类矿物.第15页/共48页X1.4X1.4,电正性元素,电正性元素l它们之间相互化合形成自然界不能独立存在的金属键化合物。电正性元素只能与电负性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结合形成各种盐类化合物。其中碱金属的盐类离子键性最强,其硅酸盐类熔点较低,属地球物质中的易熔组分。碱金属的各种盐类也多为易溶性盐。因此电正性元素中碱族在地质作用中迁移能力最强。第16页/共48页 元素的电负性决定了元素的成键规律,由元素的成键规律可以将地壳中元素存在状态和迁移形式归纳如下:1.气相由强电负性元素及其金属化合物组成,分子内部形成共价键,外部为分子键;2.易溶组分离子键矿物、配合
10、盐类为主;3.易熔组分主要为富碱富硅的硅酸盐类;4.难熔组分具非极性键(共价键、金属键)为主的硅酸盐、复杂氧化物及自然金属;第17页/共48页2.原子的大小与离子半径原子的大小与离子半径l根据晶体化学,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排列成有序结构,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出发来研究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l由此形成原子是某种刚性球体以及离子半径的概念。第18页/共48页 离子半径具有加和性的观念离子半径具有加和性的观念l说明了以离子键结合为主的体系离子键结合为主的体系(离子晶体、熔浆、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和结构离子的行为和结构,如晶体中原子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多面体结构、离子
11、间类质同象以及胶体体系对离子的吸附规律等;l但是地球化学家很快意识到,原子的大小并不是原子的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数,它随化学键性、原子价态、配位一成不变的常数,它随化学键性、原子价态、配位模型以及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而改变;模型以及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而改变;第19页/共48页l因此原子和离子的大小分为离子半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以至分子半径等,构成一个复杂的半径体系;l实际上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是原子和离子在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是原子和离子在化合物中电子云的作用范围化合物中电子云的作用范围;不同配位和化合物价态给出的离子半径体系在离子键矿物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节重点介绍善农-波维特有效离
12、子半径体系;第20页/共48页离子大小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获得。例如1克分子NaCl质量是58.5g,58.5gNaCl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Avogadro数),即6.021023个Na+离子和6.021023个Cl离子。NaCl密度2.16g/cm3,因此这些离子占据着58.5/2.16或27cm3的体积。假定两种离子大小相同,那么一个离子的体积就是因此一个离子的直径近似为该数字的立方根,即2.810-8cm,半径则为1.410-8cm(0.14nm)。但是两种离子的实际半径不相等,Cl离子约为0.18nm,Na+离子约为0.10nm。第21页/共48页离子半径 离子晶体中正负
13、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正负离子半径之和.图2.9 a.金属原子半径是两个相邻原子中心距离的一半 b.离子半径之和是阳离子和阴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第22页/共48页l正负离子中心间的距离可通过X光衍射法测得。一般常以NaCl构型(六次配位)的半径为标准,对其余构型的半径作一定修正;l常用的求取离子半径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球形离子间堆积的几何观点来计算半径,即戈尔德施密特法;一是考虑核外层电子吸引力来计算半径,即鲍林法;NaCl 构型第23页/共48页l戈氏法原理:离子晶体构造基本上可以视为球形负离子的最紧密堆积,球形负离子的最紧密堆积,其中的空其中的空隙为正离子所占居。正、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