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3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三世界史第 1212 讲讲 2020 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20 世纪初世纪初19451945 年年) )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 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
2、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2 / 34(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
4、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
5、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3 / 34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 “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新政权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价格规律,单一公有平均分配,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5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
6、,实现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3)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4 / 34(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7、。(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2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政治上:苏维埃体制。(2)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最后确立斯大林体制。(3)文化上: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3苏联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对农民的影响(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劳动人民手中取走的太多,强行近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调动了农
8、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短板 1 与关键时间节点相关的知识模糊例 1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5 / 34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查短 192
9、8 年4 年1932 年,此时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正经受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因此吸引美国人的最大可能就是 B 项。补短 高考命题多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综合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大量涉及隐性信息,但隐性信息极容易被忽略。这些隐性信息往往与答案有密切联系,所以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获取隐性信息。析选项 1932 年的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农民掠夺过重,公有制也不会被典型私有制的美国欣赏,由此排除 A、C、D 项。答案 B针对练 1(2016江苏单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
10、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解析 A 项表述与“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B 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符,6 / 34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短板 2 数据转化成具体知识的意识不足例 2 (2016
11、浙江文综)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查短 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工人与集体农户占绝对比例优势,这一变化明显仅存在于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实行农业集体化阶段,由此可知,C 项符合题意,误选其他备选项反映出考生对基础史实不熟或将数据转化成具体史实的能力不足。补短 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将史料信息进行迁移,做题内对比分析是必备的能力。析选项 调动知识,紧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存在到不存在的变化可知这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史实,由此可排除 A、B、D 项。答案 C针对练 2(2015新课标
12、全国卷)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解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7 / 34展。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
13、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4道路的选择: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
14、加深。(2)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挽救危机失败。(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8 / 34(3)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15、(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两次变化(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070 年代初,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2两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
16、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2)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3四大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9 / 34(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了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
17、,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短板 3 对重大概念的内涵理解有偏差例 3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查短 “65 岁退休人员可获得养老金”是题
18、眼所在,体现的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设,与此同属一个范畴的内容是 B 项。补短 类似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以工代赈、福利保障等重大概念,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析选项 A 项属工业复兴法 ,C 项属农业调整法 ,D 项属公平劳动标准法 ,调和的是劳资关系,均与社会福利保障的主旨不符。答案 B针对练 310 / 34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
19、案 D解析 材料中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 A 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 B、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 D 项正确。短板 4 基础史实未夯实,忽略史料关键信息例 4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
20、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查短 “胡佛干预经济为罗斯福提供借鉴”是题眼所在,也就是说备选项要同时符合胡佛与罗斯福共同执政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只有 D 项符合。补短 学会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是应考必备能力。11 / 34析选项 A 项仅适应罗斯福新政,B、C 项仅适合胡佛施政举措,均与题意不符,故选 D。答案 D针对练 4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
21、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答案 B解析 1933 年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 B 项正确。一、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1)背景:19 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3)意义
22、: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2 / 34(1)诞生:1900 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
23、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现代美术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13 / 34成功。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 世纪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1近现代史上
24、文学艺术的四大流派(1)古典主义:强调形式,注重理性,颂扬革命。(2)浪漫主义:重点描绘人的情感和理想,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叛。(3)现实主义:批判现实,客观反映社会,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4)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2现实主义流派与现代主义流派的区别项目现实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特点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强调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3.科技中心形成的条件一般规律(1)经济:生产力水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策略 板块 世界史 12 20 世纪 上半 世界经济 模式 调整 _ 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 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 1945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317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