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地质学—煤化作用.pptx
《煤地质学—煤化作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地质学—煤化作用.ppt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煤化作用 煤作为一种可燃有机岩石,对温度和压力的反应比无机矿物灵敏得多,由于近代各种指示不同物理化学的煤化作用程度指标测试技术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人们应用煤化作用的各种特征来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以及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问题。近年来煤化作用研究在煤盆地的构造形成与演化中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例如确定沉积盆地原始边界、分析盆地形成的古构造格局及演化、阐明盆地形成后的构造形变、盆地热演化的研究,以及确定地层剥蚀厚度、研究大规模构造形变、研究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确定断裂变形特征、研究古地温、圈定隐伏侵入体、分析浅层变质作用、找油气及找煤层甲烷资源等。2023/2/161第1页/共99页2023/2/
2、162u 一、煤的成岩作用u 二、煤的变质作用第一节 煤化作用的阶段第2页/共99页2023/2/1631、煤的成岩作用 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游离纤维素消失,出现了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并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经过这种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年轻褐煤。这一转变所经历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一、煤的成岩作用第3页/共99页2023/2/164 在成岩作用中,煤受到复杂的化学煤化作用和物理煤化作用:(1)化学煤化作用:主要反映在泥炭内的腐植酸、腐植质分子侧链上的亲水官能团,以及环氧数目不断地减少,形成各种挥发性产物,并导致碳含量增加,氧和水分
3、含量减少。一、煤的成岩作用第4页/共99页2023/2/165一、煤的成岩作用第5页/共99页2023/2/166 (2)物理煤化作用:主要反映在发生了物理胶体反应,即成岩凝胶化作用,从而使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木质纤维组织,不断转变为腐植酸、腐植质,使已经形成的腐植酸、腐植质变为黑色具有微弱光泽的凝胶化组分。成岩作用中,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也发生了变化。一、煤的成岩作用第6页/共99页2023/2/1672、煤的变质作用 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轻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1)化学煤化作用:表现
4、为腐植物质进一步聚合,失去大量的含氧官能团,腐植酸进一步减少,使腐植物质由酸性变为中性,出现了更多的腐植复合物。二、煤的变质作用第7页/共99页2023/2/168 (2)物理煤化作用:表现为结束了成岩凝胶化作用,形成凝胶化组分,植物残体己不存在,稳定组分发生沥青化作用,使叶片表皮蜡质和孢粉质的外层脱去甲氧基,形成易软化、塑性强,具粘结性的沥青质,并开始具有微弱的光泽。在温度、压力的继续作用下,腐植复合物不断发生聚合反应,使稠环芳香系统不断加大,侧链减少,不断提高芳香化程度和分子排列的规则化程度,变质程度不断提高,进而转变为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二、煤的变质作用第8页/共99页一、煤化过程中
5、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化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第二节、煤化作用的特点第二节、煤化作用的特点2023/2/169第9页/共99页2023/2/1610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1、煤的成分变化(一)元素组成方面 (1)增碳化趋势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挥发物减少,碳含量增加,但以褐煤至气煤阶段和无烟煤阶段增高的幅度最大(图3.1)。即由泥炭阶段含有C、H、O、N、S五种主要元素,演变到无烟煤阶段基本上只含碳一种元素。因此,煤化作用,又称作异种元素的排出过程。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
6、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第10页/共99页(2)氢、氧含量减少 随随着着煤煤化化程程度度的的增增加加,氢氢、氧氧含含量量减减少少,氢含量在碳含量大于87%(Vr为29%)时减少特别急剧,而氧含量在碳含量小于87%时比较显著(图图3.2)。(二)原生腐植酸的含量 原原生生腐腐植植酸酸的的含含量量在在泥泥炭炭与与年年轻轻褐褐煤煤阶阶段段最最高高,随着成岩作用的加强,腐植酸逐渐变成腐植质,而到了长焰煤阶段腐植酸已经完全消失(图图3.3)。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
7、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1第11页/共99页(三)甲烷生成量的变化 甲烷生成量的变化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而递增(图3.4)。(四)煤的结构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 煤化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依序排除不稳定结构的过程。在煤化过程中,煤的芳香化程度逐渐提高,芳香族物质逐渐缩合成较大的聚合体,脂肪族成分逐渐脱落并以挥发物形式逸出,分子排列逐渐定向化(图3.5)。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
8、变化2023/2/1612第12页/共99页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3第13页/共99页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4第14页/共99页煤的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芳香族稠环体系的缩合度进一步增加,侧链更加减少,芳香单元直径加大,层系间空间减小,使得顺层面三维的定向排列更加紧密。低煤级高煤级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
9、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5第15页/共99页(五)煤显微组分性质的均一性 在在煤煤化化作作用用的的低低级级阶阶段段,煤煤显显微微组组分分的的光光性性和和化化学学组组成成结结构构差差异异显显著著,也也就就是是说说具具有有不不同同的的煤煤化化作作用用轨轨迹迹(图图3.6)。但但随随着着煤煤化化作作用用的的进进行行,只只是是在在高高变变质质阶阶段段,这这些些差差异异趋趋于于一一致致,变变得得愈愈来愈不易区分。来愈不易区分。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
10、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62023/2/16162023/2/1616第16页/共99页 例如:丝炭化组分中的碳、氢、氧含量在煤化过程中最为稳定,镜质组分次之,孢子体等最不稳定;煤的挥发分产率、反射率(图3.7)以及真比重等的变化梯度以壳质组为最大,惰性组最小,到高变质阶段则渐趋一致(图3.8),煤化过程中各种显微组分吸附水分的能力都逐渐降低,其中以镜质最为显著,但到中变质阶段时彼此已接近一致。此外,煤的粘结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镜质和壳质组,因为惰性组在任何煤化阶段均无粘结性。镜质的粘结性以肥、焦煤阶段最高;壳质组的粘结性在老褐煤阶段开始出现,到
11、焦煤阶段已消失,最大值大致在气煤阶段。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7第17页/共99页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8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第18页/共99页2 2、煤的性质变化、煤的性质变化(一)煤的工艺性质方面 (1)随煤化程度的增高,挥发分逐渐降低(图3.9)。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19一、煤化过
12、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23/2/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192023/2/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第19页/共99页2023/2/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2)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水分自褐煤至焦煤阶段逐渐降低,在焦、瘦煤界线上达到最小值,由瘦煤至无烟煤阶段又略有增加(图3.10);发热量值的变化恰与水分相反,自褐煤至焦煤阶段逐渐增加,在焦、瘦煤
13、界线上达到最大值,由瘦煤至无烟煤阶段又略有减少(图3.11)。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0第20页/共99页 (3)粘结性则以焦、肥煤阶段为最强,这可从胶质层厚度和罗加指数的变化曲线上明显的看出(图3.12、3.13)。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12023/2/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
14、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12023/2/16第21页/共99页(二)煤的物理性质方面 煤化过程中,煤的物理性质亦作规律性的变化。(1)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色再到黑灰色;粉末则由浅褐色到黑色和深黑色;(2)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光泽也逐步增强,年轻褐煤一般不具光泽,由老褐煤开始到无烟煤阶段依次出现沥青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和似金属光泽;在中变质阶段之前,各种煤岩类型之间光泽的差别较大,而到高变质阶段则渐趋一致;(3)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加大,到无烟煤阶段尤为明显;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22023/2/16一、煤
15、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22023/2/16第22页/共99页 (4)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硬度变化也很明显,肥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无烟煤最大,而长焰煤、气煤与贫煤的硬度相近,仅次于无烟煤;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5)脆度以中变质阶段的焦、瘦煤为最大(图3.14);232023/2/16第23页/共99页
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6)内生裂隙)内生裂隙数呈曲线变化,最大值在焦煤阶段数呈曲线变化,最大值在焦煤阶段(图(图3.15);(7)煤的煤的显微镜下的特征显微镜下的特征也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也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透明度透明度逐渐降低,反射率增强,各显微组分差异变小;逐渐降低,反射率增强,各显微组分差异变小;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42023/2/16第24页/共99页(8)煤的导电性在烟煤阶段增长很慢,电阻率常为2000200欧
17、姆-米,而无烟煤则增长很快,电阻率常为500.1欧姆-米(图3.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52023/2/16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一、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252023/2/16第25页/共99页 煤煤化化过过程程中中,煤煤的的化化学学组组成成和和物物理理结结构构的的变变化化是是既既有有区区别别又又有有联联系系的的。也也就就是是说说“化化学学煤煤化化作作用用”和和“物物理理煤煤化化作作用用”基基本本上上是是平平行行进进行行的的,但但也也不不也也完完全全一
18、一致。致。煤化作用不同阶段物理煤化作用不同阶段物理化学变化的表现化学变化的表现 1.煤的成岩阶段煤的成岩阶段 2.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褐煤阶段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褐煤阶段 3.煤变质作用阶段煤变质作用阶段 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 四次煤化作用跃变(烟煤和无烟煤阶段)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262023/2/16第26页/共99页1.煤的成岩阶段煤的成岩阶段 在煤的成岩阶段,丝炭组分和稳定组分的物理在
19、煤的成岩阶段,丝炭组分和稳定组分的物理化学变化不太明显,而其他腐植物质却发生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不太明显,而其他腐植物质却发生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表现在)物理变化表现在煤发生物理胶体反应(成岩凝胶化煤发生物理胶体反应(成岩凝胶化作用),未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不断转变成腐植酸和作用),未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不断转变成腐植酸和腐植质,而腐植酸和腐植质又逐渐变成黑色具光泽的镜腐植质,而腐植酸和腐植质又逐渐变成黑色具光泽的镜质组。质组。(2)化学变化表现在)化学变化表现在缩合成分子量更大的腐植酸和腐植缩合成分子量更大的腐植酸和腐植质,侧链上的亲水官能团如羟基(质,侧链上的亲水官能
20、团如羟基(-OH),羧基(),羧基(-COOH),甲氧基(),甲氧基(-OCH3)、羰基()、羰基(=C=0)以及环)以及环氧的数目不断减少,析出大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甲烷,氧的数目不断减少,析出大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甲烷,导致碳含量增高,水分和氧含量较快地减少。导致碳含量增高,水分和氧含量较快地减少。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
21、探讨272023/2/16第27页/共99页2.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褐煤阶段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褐煤阶段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在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在成岩和变质作用过渡的老褐煤阶段,腐植物质的成岩凝胶化作用已结束,即褐煤阶段,腐植物质的成岩凝胶化作用已结束,即镜质镜质组分组分全部生成,全部生成,已没有未变化的植物残余成分存在。已没有未变化的植物残余成分存在。(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稳定组分稳定组分开始发生沥青化,开始发生沥青化,首先是蜡质叶片表层和孢子花粉外层脱去甲氧基,生成首先是蜡质叶片表层和孢子花粉外层脱去甲氧基,生成石油型烃类,石油型烃类,即易软化、强塑性和具粘结性的沥
22、青即易软化、强塑性和具粘结性的沥青,并,并使这些稳定组分开始具有反射力。从化学变化上说,此使这些稳定组分开始具有反射力。从化学变化上说,此时腐植物质分子由于进一步聚合,失去大量酸性官能团,时腐植物质分子由于进一步聚合,失去大量酸性官能团,如羟基(如羟基(COOH)和甲氧基()和甲氧基(OCH3),使腐植物),使腐植物质由酸性向中性转变,愈来越多地成为腐植复合物。质由酸性向中性转变,愈来越多地成为腐植复合物。很很明显,在老褐煤阶段,煤的明显,在老褐煤阶段,煤的“岩石质变岩石质变”已经完成,而已经完成,而化学质变的重要指标化学质变的重要指标腐植酸含量虽急剧减少,但却未腐植酸含量虽急剧减少,但却未完
23、全消失,只是到褐煤和烟煤的分界线上,溶于碱的腐完全消失,只是到褐煤和烟煤的分界线上,溶于碱的腐植酸才完全消失。植酸才完全消失。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282023/2/16第28页/共99页2023/2/16293.煤变质作用阶段(1)四次煤化作用跃变:第一次跃变:发生在长焰煤开始阶段(Cdaf7580,Vdaf43,镜质组反射率 =0.6%),它与石油开始形成阶段相当。本次跃变的
24、特点是沥青化作用的发生,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含氧官能团逐渐脱落,在 0.6以前主要以析出CO2和H2O为特征;当煤化作用达到 =0.50.6阶段,芳香核稠环上开始脱落脂肪族和脂肪族官能团和侧链,形成以甲烷为主的挥发物,于是开始了生成沥青质的沥青化作用。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第29页/共99页2023/2/1630(1)四次煤化作用跃变:第二次跃变:出现在肥煤到焦煤阶段(约Cdaf87,Vdaf29,=1.3%)。跃变的的发生是因煤中甲烷的大量逸出,从而释放出大量的氢所造成的。本阶段开始,由于富氢的侧链和键的大量缩短及减少,使煤的比重下降到最小值。在压力作
25、用下,煤的显微孔隙度逐渐缩小,水分减少。到焦煤阶段(Cdaf89,Vdaf20,=1.7%),腐植凝胶基本完成了脱水作用,水分和孔隙度都达到了最低值,发热量则升高到最大值。自第二次跃变后,壳质组与镜质组在颜色、突起、反射率等方面的差异愈加变小,难以区分。二、煤化作用物理二、煤化作用物理化学实质的探讨化学实质的探讨第30页/共99页2023/2/1631(1)四次煤化作用跃变:第三次跃变:发生于烟煤变为无烟煤阶段(Cdaf91,Vdaf8,=2.5%)。煤化作用的第三次跃变以后,就进入无烟煤化作用和半石墨化作用的阶段,它代表了煤化作用的最终阶段,其产物是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形成。二、煤化作用物理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化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