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 1、概念、概念2 2、配方施肥理论依据、配方施肥理论依据 3 3、参数获得、参数获得 4 4、水稻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水稻配方施肥技术应用5 5、水稻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水稻精准施肥技术应用目录目录健康施肥就是使作物一生能够健壮生长的施肥方法,健康施肥就是使作物一生能够健壮生长的施肥方法,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作物不会缺素,二是肥料不会过量,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作物不会缺素,二是肥料不会过量,三是肥料利用效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三是肥料利用效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它是合理施肥、平衡施肥、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它是合理施肥、平衡施肥、
2、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概念的统称。等概念的统称。下面就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下解释:下面就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下解释:一、概念一、概念1、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有、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有16种,种,3种为非矿质元素:碳、氢、种为非矿质元素:碳、氢、氧;氧;13种矿质元素,包括种矿质元素,包括3种大量元素:氮、磷、钾;种大量元素:氮、磷、钾;3种种中量元素:钙、镁、硫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和7种微量元素:硼、锌、铁、锰、种微量元素:硼、锌、铁、锰、铜、钼、氯。铜、钼、氯。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生理功能。这种功能一般是不可代替的。都有其特殊生理
3、功能。这种功能一般是不可代替的。2、植物养分广义来讲,能提供植物需要、植物养分广义来讲,能提供植物需要16种必须营养元素种必须营养元素的物质,狭义来讲,能提供植物需要的物质,狭义来讲,能提供植物需要13种矿质必须营养元种矿质必须营养元素的物质。素的物质。一、概念一、概念3、植物养分在作物栽培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肥料、植物养分在作物栽培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肥料对产量的贡献将达到对产量的贡献将达到50%以上,如何提高肥料的效率,是以上,如何提高肥料的效率,是精确栽培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精确栽培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4、现在江西省的肥料利用率还不高,现在江西省的肥料利用率还不高,N素约为素约
4、为32-35%,P素约为素约为18-20%,K素约为素约为50-55%,S素约为素约为15%。一、概念一、概念5、N素损失率大于素损失率大于45%,第一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第二易,第一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第二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只要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只要将N素利用率提高约素利用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江西就可节省氮化肥江西就可节省氮化肥7.5万吨,减少农资成本万吨,减少农资成本1亿多元。江西亿多元。江西土壤磷素有明显积累,存在过量问题,是目前宏观调控化土壤磷素有明显积累,存在过量问题,是目前宏观调控化肥的重点。按肥的重点。按2000年江西省施用磷化肥年江西省施用磷化肥26.6万吨计算,减少
5、万吨计算,减少40%,可节省农资成本,可节省农资成本2.7亿元。把这两部分节省资金用于亿元。把这两部分节省资金用于增加钾肥、中微肥和有机肥,更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提增加钾肥、中微肥和有机肥,更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肥料效果。高肥料效果。6、现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就是为、现在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定的,使肥料的施用做到相对比较准确,解决这一问题而设定的,使肥料的施用做到相对比较准确,使作物所需各种养分能量均能从土壤和施入肥料中得到均使作物所需各种养分能量均能从土壤和施入肥料中得到均衡供给,并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衡供给,并能满足作物生长
6、的需要。一、概念一、概念7 7、水稻精准施肥技术水稻精准施肥技术以以3S3S(GISGIS、GPSGPS、RSRS)为核心技术,将土壤类型、土)为核心技术,将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作物养分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作物养分特征参数、养分需求规律等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制成特征参数、养分需求规律等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制成GISGIS土壤养分或土壤养分或GISGIS肥料使用图层,形成信息农业和精准农业技肥料使用图层,形成信息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发展形成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简称精准术支持体系,发展形成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简称精准施肥技术,针对
7、水稻生产,称为水稻精准施肥技术,其含施肥技术,针对水稻生产,称为水稻精准施肥技术,其含义为义为“在田间任何点位上(或任何一个操作单元上)均实在田间任何点位上(或任何一个操作单元上)均实现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面平衡供应,使肥料投入更为合理,现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面平衡供应,使肥料投入更为合理,使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增产效益提高到最理想的水平使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增产效益提高到最理想的水平”。一、概念一、概念产量图产量图土壤图土壤图养分图养分图8 8、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
8、求规律、土壤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从确定目标产量入手,计算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从确定目标产量入手,计算出合理的肥料施用配方,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肥料施用配方,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出N N、P P、K K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针对水稻生产,称为水稻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针对水稻生产,称为水稻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一、概念一、概念9 9、平衡施肥与精准施肥、配方施肥的关系、平衡施肥与精准施肥、配方施肥的关系平衡施肥是
9、指作物所需各种养分能量均能从土壤和施平衡施肥是指作物所需各种养分能量均能从土壤和施入肥料中得到均衡供给,并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实际入肥料中得到均衡供给,并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实际上要做到真正的平衡施肥是很难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平衡上要做到真正的平衡施肥是很难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平衡施肥都是指相对的。施肥都是指相对的。精准施肥技术是平衡施肥技术的一种更准确的表现形精准施肥技术是平衡施肥技术的一种更准确的表现形式,配方施肥技术是平衡施肥技术的一种较简单的表现形式,配方施肥技术是平衡施肥技术的一种较简单的表现形式。式。一、概念一、概念 在在1919世世纪纪,随随着着自自然然科科学学的的日日益益发发展
10、展,许许多多学学者者在在植植物物营营养养领领域域内内的的科科学学研研究究逐逐步步深深入入,揭揭示示出出有有关关植植物物营营养养与与平平衡衡施施肥肥方方面面有有规规律律性性的的东东西西,如如养养分分归归还还(补补偿偿)学学说说,最最小小养养分分律律,报报酬酬递递减减律律以以及及因因子子综综合合作作用用律律。这这些些学学说说、定定律律和和规规律律,正正是是因因为为它它们们正正确确地地反反映映了了施施肥肥实实践践中中客客观观存存在在的的事事实,所以至今仍然是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实,所以至今仍然是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1 1、养分归还(补偿)学说、养分归还(补
11、偿)学说由由于于人人类类在在土土地地上上种种植植作作物物并并把把这这些些产产物物拿拿走走,这这就就必必然然会会使使地地力力逐逐渐渐下下降降,从从而而土土壤壤所所含含的的养养分分将将会会越越来来越越少少。因因此此,要要恢恢复复地地力力就就必必须须归归还还从从土土壤壤中中拿拿走走的的全全部部东东西西,不不然然就就难难以以指指望望再再获获得得过过去去那那样样高高的的产产量量,为为了了增增加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在在这这里里,应应该该强强调调指指出出,李李比比希希所所说说的的归归还还是是在在生生物物循循环环的的基基础础上上,通通过过人人为为的的施施肥肥对对土土壤壤养养分
12、分亏亏损损的的一一种种积积极极的的补补偿偿,因因此此,把把李李比比希希的的养养分分归归还还学学说说称称为为养养分分补补偿偿学说是更能确切地反映出它的本质所在。学说是更能确切地反映出它的本质所在。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1 1)李比希养分归还学说的要点)李比希养分归还学说的要点 A A、随随着着作作物物的的每每次次收收获获(包包括括籽籽粒粒和和茎茎杆杆)必必然然要要从从土土壤中取走大量的养分。壤中取走大量的养分。B B、如果不能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如果不能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C C、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要想恢复地
13、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D D、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2 2)李比希养分归还学说的不足)李比希养分归还学说的不足 A A、李比希基于他创立的矿质营养学说,对矿质营养李比希基于他创立的矿质营养学说,对矿质营养成分评价过高,而对有机营养成分评价又太低,得出为了成分评价过高,而对有机营养成分评价又太低,得出为了增加产量就必须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的片面论断。农业生增加产量就必须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的片面论断。农业生产发展的事实说明,为了增加产量,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产发展的事实说明,为了增加产量
14、,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素和施加氮素同样都是重要的。素和施加氮素同样都是重要的。B B、李比希反对布森高关于豆科植物能丰富土壤氮素的、李比希反对布森高关于豆科植物能丰富土壤氮素的说法,他认为大气中的碳酸铵是作物氮素营养的唯一来源,说法,他认为大气中的碳酸铵是作物氮素营养的唯一来源,他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C C、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他的这一见解显然有些片面。他的这一见解显然有些片面。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2 2、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植
15、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施肥量产量图图1 1 施肥与产量的直线关系施肥与产量的直线关系 Y=a+bXY=a+bXNPKBCaZn 图图2 2 最小养分律木桶图解最小养分律木桶图解
16、 最小养分律在多年实践中虽然有些修正最小养分律在多年实践中虽然有些修正补充,但至今仍被人们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补充,但至今仍被人们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因为它提醒我们在施用肥料时应该找出各种因为它提醒我们在施用肥料时应该找出各种植物所需养分之间适当比例关系,才能够有植物所需养分之间适当比例关系,才能够有效而又经济合理地使用它。效而又经济合理地使用它。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1 1)最小养分律应掌握的要点)最小养分律应掌握的要点 A、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说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得到
17、补充,满足作物的需求之后,作物产量就会迅速提高,原来的最小养分就不再成为最小养分而让位于其它养分了。、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2 2)最小养分律的不足)最小养分律的不足、施肥与产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是有条件的,它仅适用于非常贫瘠和作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但在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施肥的增产效果则不成直线关系,否则将会导致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错误结论。、李比希最小养分律指的只是矿质养分,但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自然界的许多条件都会影响植物生长,不只限于养分。、最小养分律是从某种养分的单一因
18、素考虑的,缺乏养分之间和养分与其他生长因素之间的综合考虑。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3 3)最小养分律的修正)最小养分律的修正 英国布赖克曼(Blackman)在1905年把最小养分律扩大到养分以外的生态因子,提出限制因子律。限制因子律全文是:“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补足,作物才能继续增长”。1895年德国学者李勃夏(Leibercher)提出了最适因子律。全文是;“植物生长受许多条件的影响,生活条件变化的范围很广,植物适应的能力有限,只有影响生产的因子处于中间地位,最适于
19、植物生长,产量才能达到最高。因子处于最高或最低的时候,不适于植物生长,产量可能等于零”。从这个定律看,养分供应不是越多越好,一种肥料施用过多,超过最适数量时,产量反会降低。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3 3、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报酬递减律的一般表述是:“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米采利希学说的文字表达是: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产量(Y)之差成正比。并提出著
20、名公式:dy/dx=C(A-y)转换成指数式为:y=A(1-e-cx)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施磷量干物质量图图3 3 燕麦施磷量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燕麦施磷量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1 1)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要点)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要点 A.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都是以其它技术条件不变为前提,反映投入(如施肥)与产出(如产量)之间的报酬递减现象。B.某种养分的效果,以在土壤中该种养分越为不足时越大。若逐渐增加该养分的施用量,增产效果就将逐渐减少。C.从发展的进程来看,技术条件总是会不断改善的,生产水平总是会不断提高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是在一个时间短
21、暂的轮作周期或时间较短的生产阶段内,生产技术条件不会普遍发生重大的变化或突破,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2 2)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不足)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不足 乌尔尼教授针对米采利希学说指出,当限制因子施用超过最适数量时就会变成毒害因素,不仅不能使作物增加产量,而且还会使产量降低。这是完全正确的,已被国内外许多田间试验所证实。费佛尔(Pfeiffer)教授等提出了反映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抛物线模式,这无疑把科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4 4、因子综合作用律、因子综合作用律 合理施肥是作物增产的综合
22、因子(如水分、养料、光照、温度、空气、品种、耕作等)中起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丰产不仅需要解决影响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每种限制因子,而且只有在外界环境条件足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施肥的最大增产作用,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肥料的增产效应必然受到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影响。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1 1)因子综合作用律的主要涵义)因子综合作用律的主要涵义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中心意思是:作物丰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
23、因子的制约。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肥措施必须与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各种肥料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加以综合运用。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2 2)因子综合作用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因子综合作用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1 1)水分与施肥效果)水分与施肥效果 水分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之一。土壤水分状况决定着作物的需肥量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一般来说,施肥效果是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的。2 2)作物品种与施肥效果)作物品种与施肥效果 作物品种的耐瘠性和耐肥性是由品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它与肥料效应有很密
24、切的相互关系,一般耐肥的新品种可与肥料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肥料的增产效果。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增施肥料固然可以增加产量,但因作物品种改良工作跟不上,往往影响肥料效果的进一步发挥。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3 3)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前面讲述了施肥基本理论之一的最小养分律,这个定律的中心意思是作物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一种最小养分所制约,如果土壤中同时存在两种养分限制作物生长时,仅仅补充其中一种养分,对作物生长乃至产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同时加入两种养分,则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是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可分为三种情况:A、正的相互
25、作用效应;B、没有相互作用效应;C、负的相互作用效应。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主主要要通通过过大大量量的的不不同同目目的的的的水水稻稻田田间间试试验验,经经过过对对不不同同条条件件下下的的样样品品分分析析与与考考查查,获获得得施施肥肥技技术术参数。参数。1 1、高产水稻养分吸收与需求规律、高产水稻养分吸收与需求规律 杂交水稻吸收杂交水稻吸收N N、P P、K K、ZnZn及及SiSi等养分数量因等养分数量因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组合和施肥管理而异。这些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组合和施肥管理而异。这些因素综合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因素综合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N N、P P、K K、Z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作物 配方 施肥 技术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