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pptx(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本章要求1)掌握汽轮机通流部分中蒸汽的流动规律及能量转换过程,提高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分析研究具体工程技术问题和科研课题的能力。2)明确在级内能量转换过程中,各项损失的物理概念及减少损失的措施和计算方法。3)明确级的速比、反动度、比焓降及叶型参数对汽轮机热功转换能力(轮周功率)和轮周效率的重要影响,及对汽轮机整体结构的影响。4)掌握用一元流理论进行级的热力设计的方法。第1页/共126页2级由一列喷嘴叶栅(静叶栅)和其后的一列动叶栅构成的汽轮机作功的最小单元。2.1 概 述一、汽轮机的级1.什么是级?多级则能产生较大的功率,大型汽轮机均由多级串联组成。喷嘴:由固定不动的静叶栅
2、构成的蒸汽通道。转子:汽轮机的转动部分。通流部分:汽轮机本体中作功汽流的通道称为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包括各级喷嘴和动叶、主汽门、调节汽门等。第2页/共126页3级=喷嘴叶栅+动叶栅2.1 概 述一、汽轮机的级2.级的结构编号和下标:0,1,2;n-nozzle喷嘴,b-blade动叶。特征截面:喷嘴叶栅前截面 00 喷嘴叶栅和动叶栅之间的截面 1-1 动叶栅后截面 2-2第3页/共126页42.1 概 述一、汽轮机的级3.级内工作过程(1)功能:推动叶轮和轴转动,以带动发电机发电。(2)蒸汽的流动路线:进入喷嘴离开喷嘴进入动叶离开动叶。(3)工质性质的变化:喷嘴中得到加速(p,c),在动叶中加速
3、继续(p,c)。(4)能量转换:在喷嘴中将热能转换为动能,在动叶中将动能转换为机械能。p0c0p1c1c2p2压力及速度曲线第4页/共126页53 3、级的工作过程、级的工作过程(1 1)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两次能量转换两次能量转换喷嘴:喷嘴:蒸汽在喷嘴通道内膨胀,把蒸汽蒸汽在喷嘴通道内膨胀,把蒸汽部分热能转换为出口蒸汽动能部分热能转换为出口蒸汽动能动叶:动叶:冲动力和反动力联合做功,冲动力和反动力联合做功,推动叶轮旋转,将高速汽流的动能转变为旋转机械能。(2 2)蒸汽在级内的)蒸汽在级内的压力、速度的变化趋势蒸汽通过喷嘴和动叶后,其压力、速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3。特征
4、截面或计算截面:特征截面或计算截面:喷嘴前:喷嘴前:0-00-0;喷嘴后(动叶前):喷嘴后(动叶前):1-11-1;动叶后:动叶后:2-22-2。图1.3 蒸汽级内压力,速度变化趋势110022第5页/共126页6连连 续续 方方 程程:第6页/共126页72.1 概 述一、汽轮机的级4.热力过程线反应级的做功过程和工质的变化特性的h-s曲线。(1)四个状态:1)滞止状态(0*状态)。2)喷嘴进口状态(0状态)。3)喷嘴出口状态(动叶进口状态,1状态)。4)动叶出口状态(2状态)。第7页/共126页8(2)三类参数:1)焓降物理意义:做功能力 级的滞止理想比焓降 ,级的理想比焓降 喷嘴的滞止理
5、想比焓降 ,喷嘴的理想比焓降 动叶的理想比焓降2.1 概 述一、汽轮机的级4.热力过程线喷嘴前汽流速度c0所具有的动能:滞止焓值:举例:滞止参数:滞止状态下的汽流热力参数,用上标“0”或“*”来表示;第8页/共126页92)熵增过程物理意义:不可逆过程3)损失 a.喷嘴损失 b.动叶损失 在实际研究中常认为=理想过程:无不可逆损失的等熵过程;实际过程:存在着不可逆摩擦损失,动能损失转变为热能。一、汽轮机的级4.热力过程线(2)三类参数:第9页/共126页102.1 概述一、级的工作过程4.热力过程线 余速损失喷嘴中的能量损失动叶中的能量损失第10页/共126页11动叶理想比焓降:滞止比焓差:喷
6、嘴理想比焓降:喷嘴损失:喷嘴实际比焓降:图1.5 喷嘴及动叶的热力过程线2、喷嘴及动叶的热力过程 动叶损失:动叶实际比焓降:余速损失:第11页/共126页12 级的理想比焓降:级滞止理想比焓降:图1.5 汽轮机的级的热力过程线2、喷嘴及动叶的热力过程喷嘴滞止理想比焓降:轮周损失:轮周有效比焓降:第12页/共126页13 冲动力(Fi):从喷嘴流出的高速汽流冲击在汽轮机的动叶上,给动叶施加的力。反动力(Fr):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加速,离开动叶通道时,给动叶一个与汽流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级的受力:冲动力和反动力的合力F作用在动叶栅上,其在轮周方向上的分力Fu使动叶栅旋转而产生机械功。1、汽轮机
7、级的受力分析ABCDEFiFrw1w2u蒸汽在动叶流道内膨胀时对动叶的作用力12P0,h0c01uc1c2二、级的反动度2.1 概述第13页/共126页142.1 概述(1)反动度的定义二、级的反动度2.反动度反动度:动叶的理想比焓降占总体 理想比焓降的份额。定义式:(2)特征截面 1)由于环行叶栅的使用,沿着叶高的方向流动特性不同。2)叶根截面(root),平均截面(middle),顶部截面(top),3)通常用级的平均直径处的反动度通常用级的平均直径处的反动度mm来表示。来表示。第14页/共126页15(3 3)关于级的反动度的分析与讨论)关于级的反动度的分析与讨论1)由于h-s图上等压线
8、沿比熵增方向发散,故严格说,但由于喷嘴损失很小,因此在使用中常认为2)m越大,hb越大,则蒸汽对动叶栅的反动力也越大;3)反动度沿动叶高度是不相同的 对于较短的直叶片级,用平均反动度m表示,可不计反动度沿动叶高度的变化;对于长叶片级,在计算不同截面时,必须用相应截面的反动度。第15页/共126页162.1 概述三、级的分类1.分类依据:反动度直接影响叶片形状的设计、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冲动级靠冲动力做功的级,反动度小的级。级的分类 反动级靠反动力做功的级,反动度大的级。第16页/共126页172.1 概述三、级的分类2.冲动级(1)纯冲动级 1)=0,蒸汽只在喷嘴中膨胀,而在动叶中不膨胀,只
9、改变流动方向。2)p1=p2,hb=0,ht*=hn*。3)效率较低,很少使用。第17页/共126页18d、P1P2,hn hb;蒸汽作用在动叶上的主要是冲动力,小部分是反动力;在最佳速比下,做功能力比反动级大,效率较纯冲动级高,在汽轮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级的分类2.冲动级(2)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1)(0,0.5),一般而言 0.05,0.20 2)结构特点:a.动叶栅截面形状近似对称;b.喷嘴前后压差大,为了减少泄漏常用隔板结构和隔板汽封;c.动叶栅前后压差小,轴向受力不大,采用叶轮式。第18页/共126页192.1 概述三、级的分类3.反动级 1)=0.5 2)p1p2,hb=0.5h
10、t*=hn*。3)效率比冲动级高,但是工作能力较小。4)结构特点:a.喷嘴叶栅和动叶叶栅可采用相同的叶型;b.动叶前后压差大,常用转鼓式结构,不用叶轮式;c.热惯性大,还需设置平衡活塞以平衡轴向推力;d.采用全周进汽。第19页/共126页20图1.6 冲动式汽轮机示意图图1.7 反动式汽轮机示意图第20页/共126页212.1 概述压力及流速变化曲线三、级的分类第21页/共126页222.1 概述四、级的其他分类方法 1调节级和非调节级 按级的通流面积是否随负荷大小而变来划分。按级的通流面积是否随负荷大小而变来划分。1)调节级可以通过改变进汽面积控制其进汽量的级 中小汽轮机用复速级作调节级;大
11、型汽轮机常用单列冲动级作调节级;总是做成部分进汽。2)非调节级不通过改变进汽面积控制其进汽量的级。可以是全周进汽,也可以是部分进汽 第22页/共126页232单列级和速度级 按蒸汽动能转变为转子机械能的过程来划分按蒸汽动能转变为转子机械能的过程来划分 1)单列级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只在一列动叶栅中完成的级。特点:这种级在叶轮上只装一列动叶栅,故又称为单列级;压力级可以是冲动级,也可以是反动级。2)速度级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在一级多列动叶栅中完成的级 a.有两列动叶栅的速度级成为双列级或复速级。b.复速级由一列喷嘴、一列导向叶栅核两列动叶栅组成;c.做功能力比单列级大。特点:复速级都是冲动式的;做功能力
12、大(较单列级而言),通常在一级内要求承担很大焓降时采用;为提高复速级效率,其设计时带有一定的反动度。第23页/共126页242.1 概述四、级的其他分类方法 2单列级和速度级 第24页/共126页25五、级的类型和特点小结反动度反动度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做功能力做功能力(焓降)(焓降)效率效率纯冲动级纯冲动级m=0隔板叶轮型隔板叶轮型较高较高较低较低反动级反动级m=0.5转鼓型转鼓型最低最低最高最高冲动级冲动级m=0.050.3隔板叶轮型隔板叶轮型较低较低较高较高复速级复速级m=0.050.1隔板叶轮型隔板叶轮型最高最高最低最低第25页/共126页262.2 汽轮机级内能量转换过程一、级内模型的简
13、化和基本方程式 1模型常用简化假设实际过程实际过程简化过程简化过程粘性流体粘性流体理想流体理想流体三元流动三元流动一元流动一元流动可压缩性可压缩性有时假设为不可压缩流体有时假设为不可压缩流体不绝热不绝热绝热绝热不稳定过程不稳定过程稳定过程稳定过程第26页/共126页271)连 续 方 程 式 2)能 量 方 程 式(1 1)喷喷嘴嘴:q=0,W=0 q=0,W=0 (2)(2)动动叶叶:求求W W(3)(3)级级:求求W W(4)(4)整整台台汽汽轮轮机:求机:求WW3)状 态 及 过 程 方 程 式等比熵过程方程:多变程方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一、级内模型的简化和基本方程式 2.基本
14、方程式中:k 为定熵指数;过热蒸汽:k=1.3;饱和蒸汽:k=1.035;湿蒸汽:k=1.035+0.1x(x为过程初态干度)n 多变过程指数;实际流动过程第27页/共126页284)动 量 方 程 式 5)气 动 方 程 式 音速的计算公式:马赫数M:M=1时为临界状态第28页/共126页29二、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1汽流参数与喷嘴形状的关系以下导数项为对流动方向求导即 ,略去dx.(1)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则有:由动量方程第29页/共126页30二、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1汽流参数与喷嘴形状的关系 (2)流动过程分析 1)依据式 a
15、.截面变化=f(速度的变化,马赫数)。在喷嘴中要进行膨胀加速,所以b.Ma1时:由于要进行膨胀加速,所以 即需要采用渐扩喷嘴。d.Ma=1时:由于要进行膨胀加速,所以 即喷嘴截面积达最小值。END 3第30页/共126页31二、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1汽流参数与喷嘴形状的关系(2)流动过程分析2)超音速的形成a.缩放喷嘴b.在现代大型汽轮机中,绝大部分喷嘴为渐缩喷嘴,对于在出口带斜切部分的渐缩喷嘴,汽流在斜切部分可达到超声速。c.临界速度对过热蒸汽 k=1.3,对干饱和蒸汽 k=1.135,对湿蒸汽 k=1.035+0.1x,第31页/共126页32 2.喷嘴出口的
16、汽流速度(1)喷嘴出口的汽流理想速度 在进行喷嘴流动计算时,喷嘴前的参数是已知的条件。按等熵过程膨胀,其过程曲线如图所示。则喷嘴出口汽流理想速度为:或者为:蒸汽流出喷嘴出口的理想速度(m/s);蒸汽按等熵过程膨胀的终态焓(J/kg)。二、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32页/共126页33二、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2.喷嘴出口的汽流速度(1)喷嘴出口的汽流理想速度第33页/共126页34(2 2)喷嘴出口的汽流实际速度喷嘴出口的汽流实际速度 实际流动是有损失的,汽流实际速度小于汽流理想速度。通常用喷嘴速度系数 来考查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取 =
17、0.97)。这样,喷嘴出口的汽流实际速度为:(3 3)喷嘴损失)喷嘴损失 蒸汽在喷嘴通道中流动时,动能的损失称为喷嘴损失,用 表 示:喷嘴损失与喷嘴理想焓降之比称为喷嘴能量损失系数,用 表示: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34页/共126页353.喷嘴中汽流的临界状态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临界参数:1.临界速度2.临界压力对过热蒸汽 k=1.3,对干饱和蒸汽 k=1.135,对湿蒸汽 k=1.035+0.1x第35页/共126页36压力、焓降、截面积、汽流速度、音速、比容沿流动的变化规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3.喷嘴中汽流的临界状态第36页/共126页374.喷嘴流量计算(1)喷嘴
18、的理想流量 计算 喷嘴的理想流量 可用下式计算:式中,为喷嘴出口处截面积,(m);为喷嘴出口处理想汽流速度,(m/s);为喷嘴出口处比容(m/kg)。又有 ,则上式为:称 为喷嘴前后压力比。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与初速无关第37页/共126页38(2)喷嘴流量曲线 当喷嘴前的参数 和喷嘴出口截面积一定时,通过喷嘴的流量 只取决于喷嘴前后压力比。4.喷嘴流量计算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只与k值有关第38页/共126页39 (3)通过喷嘴的实际流量的计算 通过喷嘴的实际流量为:式中,称为喷嘴流量系数。对于过热蒸汽,取 =0.97;对于饱和蒸汽,取 =1.02。考虑了流量系数之后,通过喷
19、嘴的实际流量为:对于过热蒸汽:对于饱和蒸汽:另外还可以用单一的计算公式表示:称为彭台门系数。对于亚临界流动亚临界流动,1,对于临界流动临界流动,=1。4.喷嘴流量计算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39页/共126页40 (3)通过喷嘴的实际流量的计算 4.喷嘴流量计算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40页/共126页415.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的流动 为了使喷嘴中流出的汽流顺利进入动叶通道,在喷嘴出口处必须有一段斜切部分,如图所示。这样,实际喷嘴由两部分所组成:一部分是渐缩部分ABDE,AB为最小截面处。另一部分为斜切部分ABC。由于斜切部分的存在,它将给汽流产生影响。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20、第41页/共126页421.当喷嘴出口压力(背压)大于或等于临界压力时,AB截面上的流速小于或等于音速,喉部压力等于背压(),汽流通过喷嘴,只在渐缩部分膨胀加速,而在斜切部分ABC处不膨胀加速。斜切部分只起导向作用只起导向作用。从喷嘴流出的汽流与动叶运动方向成一角度(称为喷嘴出汽角 )。2.当喷嘴出口压力(背压)小于临界压力时,汽流在AB截面上达临界状态,汽流在斜切部分要继续膨胀加速要继续膨胀加速,蒸汽压力由临界 压力下降为 ,汽流速度由临界速度到大于音速,并且汽流方向要发生扰动和偏转。5.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的流动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END 4第42页/共126页43第43页/共126
21、页44(1)偏转角1贝尔公式(2)极限膨胀第44页/共126页45第45页/共126页46喷嘴及动叶汽流流动特性 喷嘴及动叶汽流流动特性动叶以圆周速度u旋转;从喷嘴中以绝对速度c1流出的汽流相对于动叶有一个相对运动(相应的相对速度w1);流入本级动叶;汽流以相对速度w2离开动叶,由于动叶以圆周速度u旋转,故其出口绝对速度为c2;流入下级静叶(喷嘴);由c、w、u构成速度三角形。第46页/共126页47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 动叶通道的形状与喷嘴相似,基本流动规律也类似。对动叶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蒸汽动能到叶轮机械能的转换问题。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1.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第47页/
22、共126页48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1.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第48页/共126页49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1.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第49页/共126页50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 1.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第50页/共126页512.2.动叶损失动叶损失 动叶损失就是蒸汽通过动叶栅的能量损失,由于动叶损失的存在,使动叶出口的焓值由 ,则动叶损失为:动叶损失 之比成为动叶栅的能量损失系数,即 在计算时,通常取=0.850.95。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51
23、页/共126页523.余速损失由速度三角形可知,蒸汽在动叶栅中作功之后,最后以绝对速度 离开动叶,其具有的动能称为余速损失:在多级汽轮机中,余速损失可以被下一级所利用,其利用程度可用余速利用系数表示,=01之间。考虑了喷嘴损失、动叶损失和余速损失之后,汽轮机的级在h-s图上的过程曲线如图所示。级的轮周有效焓降: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52页/共126页53 (1)蒸汽对动叶片的作用力 蒸汽在动叶栅通道中要改变方向、或者还要膨胀加速,其对动叶片的作用力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圆周分力 或者 轴向分力 或者 合力 G 单位时间内流过动叶栅的流量;Az 动叶通道轴向投影面
24、积。4.蒸汽作用在动叶片上的力及轮周功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第53页/共126页54(2)轮周功和轮周功率 蒸汽通过汽轮机的级在动叶片上所作的有效机械功称为轮周功。而单位时间内作出的轮周功称为轮周功率。轮周功率为圆周分力和圆周速度的乘积:或者,用G除以上二式,得到每1kg蒸汽所作出的轮周功。轮周功表示作功能力,用Wu1 表示:或者,结合速度三角形和余弦定理,轮周功还可以用下式表示:4.蒸汽作用在动叶片上的力及轮周功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三.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过程第54页/共126页555.动叶栅出口汽流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 通过动叶通道的能量方程式可得到
25、动叶栅出口汽流相对理想速度为:结合图,焓降 称为动叶栅理想焓降。这样,其中,称为动叶栅的滞止焓降。由于通过动叶栅的流动是有损失的,为了说明问题 引用动叶速度系数。这样,动叶出口的实际相对速度为2.2 蒸汽在级内的流动过程第55页/共126页56作业与思考题1、已知机组某级级前压力 =1.85MPa,温度 =340 ;级后蒸汽压力为 =1.5MPa。级的反动度 =0.12 。喷嘴出汽角 =11.1 ,动叶出汽角 =18.3 。若级的速度比 =0.54,喷嘴速度系数 =0.97,进入喷嘴的初速度 =52.3m/s ,试计算动叶出口相对速度 及绝对速度 ,并绘制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标出速度、角的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轮机 工作 原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