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程厌氧.pptx
《水处理工程厌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工程厌氧.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厌氧法的基本原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氢等为受氢体。第1页/共48页 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呼吸方式,获得的能量水平不同,如下表所示。呼吸方式受氢体化学反应式好氧呼吸能量利用率42分子氧C6H12O6+6O2 6CO2+6H2O+2817.3kJ无氧呼吸无机物C6H12C6+4NO3-6CO2+6H2O+2N2+1755.6kJ发酵能量利用率26有机物C6H1
2、2C6 2CO2+2CH3CH2OH+92.0kJ问题: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如何利用微生物的呼吸类型第2页/共48页厌氧呼吸是在无分子氧(O2)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厌氧微生物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在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从底物中脱下来的氢经辅酶传递给除氧以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还原。厌氧呼吸的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在厌氧呼吸过程中,底物氧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物简单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还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量较少。厌氧呼吸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无氧呼吸。厌 氧 呼 吸 第3页/共48页 发酵 指供氢体和受氢体都参与
3、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受氢体无需外加,就是供氢体的分解产物(有机物)。这种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的还原性产物,是比原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较少,故厌氧微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能量的需要,消耗的底物要比好氧微生物的多。例如,葡萄糖的发酵过程:总反应式:第4页/共48页世纪 6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发酵阶段,或产酸阶段。在此阶段中不溶性的复杂有机物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得到水解,继而被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这一阶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第二阶段称为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中
4、由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CH4和CO2。早期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面对的是固态有机物(包括有机污泥或粪便等),所以称为消化。第5页/共48页消化过程酸化污泥的pH迅速下降,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酸、醇、醛等液态产物和CO2、H2、NH3、H2S等甲烷化产生消化气,主体是CH4,以及部分CO2等两阶段两阶段:第6页/共48页 对厌氧消化过程及厌氧微生物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发现,上述两阶段学说并没有全面反映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本质,研究表明,产甲烷菌能够利用甲酸、乙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产生CH4,却不能利用含有两个碳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之外的醇类。布利安特(Bryant)等人又发
5、现,过去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一种细菌,实际上是两种细菌组成的共培养物,其中一种细菌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和H2,另一种细菌则利用H2和CO2合成CH4。基于在厌氧微生物学方面的新发现,1979年布利安特等人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第7页/共48页三阶段理论认为,厌氧消化过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第一阶段 水解酸化阶段 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这个阶段主要产生
6、较高级脂肪酸。例如,多糖先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酸,如丙酸、丁酸、乳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水解酸化过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水解酸化过程 第8页/共48页第二阶段,称为产氢、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和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和H H2 2,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COCO2 2。第三阶段,称为产甲烷阶段,出产甲烷细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研究表明,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7、中约有70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少量则产自H2和CO2的合成。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COCO2 2和和H H2 2等转化为甲烷。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等转化为甲烷。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脱羧产生甲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脱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烷,前者约占总量的1/31/3,后者约占,后者约占2/32/3。n至今,三阶段理论巳被公认为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地描述。第9页/共48页大分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简单有机物(单糖、氨
8、基酸等)有机酸(丙酸、丁酸、戊酸等)、醇、醛等H2/CO2乙酸CH4水解(胞外酶)酸化(产酸细菌)乙酸化(乙酸细菌)甲烷化(甲烷细菌)甲烷化(甲烷细菌)第10页/共48页厌氧生化法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既适用于高浓度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废水。(2)能耗低:厌氧法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1kgCOD约能产生3.5kWh电能(3)负荷高:厌氧法为210kgCOD/m3d。(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少:厌氧法的C:N:P为100:2.1:0.5(6)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7)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厌氧生物处理法也存在下列缺点:(1)
9、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设备启动时间长。(2)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3)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第11页/共48页厌氧消化微生物(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多为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细菌,主要参与复杂有机物的水解.主要包括梭菌属(Clostridium)、拟杆菌属(Badteroides)、真细菌属(Eubacterium)、和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这类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先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再将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脂肪酸、醇类等。研究表明,该类细菌对有机物的水解过程相当缓慢,pH和细胞平均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水解速率的
10、影响很大。不同有机物的水解速率也不同,如类脂的水解就得困难。因此,当处理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类脂时,水解就会成为厌氧消化过程的限速步骤。但产酸的反应速率较快,并远高于产甲烷反应。第12页/共48页(2)产氢产乙酸菌 绝对厌氧或兼性厌氧细菌,可将前面步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酸转化为乙酸、H2/CO2。近10余年来研究所发现的产氢产乙酸菌包括互营单胞菌属(Syntophomonas)、互营杆菌属(Synyroph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和暗杆菌属(Pelobacter)等。这类细菌能把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降解为乙酸和H2。其反应如下:对乙醇:CH3CH20H+H20CH3COOH+
11、2H2 对丙酸:CH3CH2COOH+2H20CH3COOH+3H2+CO2 对丁酸:CH3CH2CH2COOH+2H2O2CH3COOH+2H2 上述反应只有在乙酸浓度低、液体中氢分压也很低时才能完成。产氢产乙酸细菌可能是绝对厌氧菌或是兼性厌氧菌。第13页/共48页(3)产甲烷细菌 产甲烷细菌是严格专性厌氧细菌,其生存环境要求绝对无氧;对绝对厌氧的产甲烷菌的分离和研究,是由于60年代末洪达德(Hungate)开创了绝对厌氧微生物培养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产甲烷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利用乙酸产生甲烷,另一类数量较少,利用氢和CO2的合成生成甲烷。也有极少量细菌,既能利用乙酸,也能利用氢。以
12、下是两个典型的产甲烷反应:利用乙酸:CH3COOHCH4+CO2 利用H2和CO2:4H2+CO2CH4+2H20产甲烷菌都是绝对厌氧细菌,要求生活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在-150-400mV范围内。氧和氧化剂对产甲烷菌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产甲烷菌的增殖速率慢(生长特别缓慢),繁殖世代期长,甚至达46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的控制阶段。第14页/共48页第二节第二节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一、温度条件一、温度条件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存及生物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各类微生物适宜的
13、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一般认为,产甲烷菌的温度范围为560,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的消化效率,温度为4045时,消化效率较低。温度的急剧变化和上下波动不利于厌氧消化作用。短时间内温度升降5,沼气产量明显下降,波动的幅度过大时,甚至停止产气。温度的波动,不仅影响沼气产量,还影响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此其高温消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第15页/共48页第16页/共48页二、二、pHpH值值 pH值条件失常首先使产氢产乙酸作用和产甲烷作用受抑制,使产酸过程所形成的有机酸不能被正常地代谢降解,从而使整个消化过程的各阶段间的协调平衡丧失。若pH值降到5以下,对产甲烷菌毒性较大,同时产酸作用本身也受抑制,
14、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即停滞。即使pH值恢复到7.0左右,厌氧装置的处理能力仍不易恢复;而在稍高pH值时,只要恢复中性,产甲烷菌能较快地恢复活性。所以厌氧装置适宜在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状态下运行。最适pH值为7.07.2,pH6.67.4较为适宜。第17页/共48页三、氧化还原电位三、氧化还原电位 无氧环境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繁殖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产甲烷菌对氧和氧化剂非常敏感。产甲烷菌初始繁殖的环境条件是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相当于2.361056L水中有1mol氧。在厌氧消化全过程中,不产甲烷阶段可在兼氧条件下完成,氧化还原电位为+0.1-0.1V,而在产甲烷阶段,氧化还原电位须控制为-0
15、.3-0.35V(中温消化)与-0.560.6V(高温消化),常温消化与中温相近。第18页/共48页四、有机负荷四、有机负荷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产气率趋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积产气量则增多,反之亦然。若有机负荷过高,则产酸率将大于用酸(产甲烷)率,挥发酸将累积而使pH值下降、破坏产甲烷阶段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产甲烷作用停顿,系统失败,并难以调整复苏。此外,有机负荷过高,则过高的水力负荷还会使消化系统中污泥的流失速率大于增长速率而降低消化效率。若有机负荷过低,物料产气率或有机物去除率虽可提高,但容积产气率降低,反应器容积将增大,使消化设备利用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第19页/共
16、48页五、厌氧活性污泥五、厌氧活性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主要由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厌氧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性状与消化的效能有密切的关系。性状良好的污泥是厌氧消化效率的基础保证。厌氧活性污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它的作用效能与沉淀性能,前者主要取决于活微生物的比例及其对废物的适应性和活微生物中生长速率低的产甲烷菌的数量是否达到与不产甲烷菌数量相适应的水平。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与污泥的凝聚性有关、与好氧处理一样,厌氧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也以SVI衡量。第20页/共48页六、搅拌和混合六、搅拌和混合 混合搅拌是提高消化效率的工艺条件之一。没有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池内料液常有分层现象。通过搅拌
17、可消除池内梯度,增加食料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生分层,促进沼气分离。在连续投料的消化池中,还使进料迅速与池中原有料液相混匀。搅拌的方法有:(1)机械搅拌器搅拌法;(2)消化液循环搅拌法;(3)沼气循环搅拌法等。其中沼气循环搅拌,还有利于使沼气中的CO2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被细菌利用,提高甲烷的产量。第21页/共48页七、废水的营养比七、废水的营养比 一般认为,厌氧法中碳:氮:磷控制为20O300:5:1为宜。此比值大于好氧法中100:5:1,这与厌氧微生物对碳素养分的利用率较好氧微生物低有关。在碳、氮、磷比例中,碳氮比例对厌氧消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厌氧处理时提供氮源,除满足合成菌体所需之外,还
18、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缓冲能力。若氮源不足,不仅厌氧菌增殖缓慢,而且消化液缓冲能力降低。相反,若氮源过剩,氮不能被充分利用,将导致系统中氨的过分积累,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繁殖,使消化效率降低。第22页/共48页八、有毒物质八、有毒物质抑制物质容许浓度/(mg/L)抑制物质容许浓度/(mg/L)挥发性脂肪酸2000Na35005500氨氮15003000Fe1710溶解性硫化物200Cr6+3Ca25004500Cr3+500Mg10001500Cd150K25004500第23页/共48页第三节 厌氧消化工艺的发展及其应用 厌氧消化技术已具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881
19、1920年代:厌氧消化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初级阶段 法国的自动净化器(1881年)、英国孟克列夫Moncrieff)设计的装有填料的升流式反应器(1891年,类似于现代的厌氧滤池)、英国的化粪池(1895年)和德国的殷霍夫(Imhoff)池(双层沉淀池)(1905年)。此阶段厌氧消化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特点是,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也处理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前几种构筑物由于废水和污泥不分割而影响出水水质,双层沉淀池作了改造,设上层沉淀池和下层消化池。由于厌氧消化的运行条件如温度等均未得到良好控制,这些初级的厌氧处理设备均需很长的停留时间,出水水质也较差。但化粪池和双层沉淀池曾在美、德、法等国得到较多的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处理 工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