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狄电化学原理电化学热力学.pptx
《李狄电化学原理电化学热力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狄电化学原理电化学热力学.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 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产生电位差的原因:带电粒子(含偶极子)在界面层中的非均匀分布。相间电位第1页/共75页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形1.离子双电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使两相出现剩余电荷;2.吸附双电层: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使界面层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反号电荷;第2页/共75页3.偶极子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4.金属表面电位: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第3页/共75页1、查表得0.02mol/KgPb(NO3)2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0.60,计算0.02mol/KgPb(
2、NO3)2溶液的平均活度()。A0.024;B0.018;C0.012;D0.019。2、下列哪一种情况是跨越两相界面的相间电位()。A离子双电层;B吸附双电层;C偶极子层;D金属表面电位。DA第4页/共75页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分布的条件 原因:两相接触时,i粒子自发从能态高的相(A)向能态低的相(B)转移。1、不带电粒子:只克服短程力做功-化学能变化相间平衡条件(相间稳定分布的条件)长程力:随距离的增加而缓慢减少。如静电引力。短程力:即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影响力随距离的增加而急速减小如范德华力,共价键力。第5页/共75页2.带电粒子:a克服短程力做功-化学能变化b克服长程力做功-电能变
3、化1mol带电粒子在M相中所具有的能量有两部分构成化学能克服物相M与1mol带电粒子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学功用w化=i表示。电能将1mol带电粒子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第6页/共75页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无穷远处,静电作用力=02W真空中,任何一点的电位等于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该处所做的功。W1=,称为M相的外电位界面短程力使得表面层成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越过表面层(偶极子层)所做的功,W2=,称为M相的表面电位=+称为M相的内电位1mol带电粒子在M相的电能nF第7页/共75页两相接触时,带电粒子在两相中建立平衡的条件为:1mol带电粒子移入M相中
4、所引起的能量变化i粒子在M相中的电化学位电化学位与M相所带的电荷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该粒子和M相物质的化学本性有关第8页/共75页1、两相接触时,不带电粒子自发从能态高的相A向能态低的相B转移,不带电粒子在两相中建立平衡的条件为()。ABCD。第9页/共75页、金属接触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形成原因:不同的金属相中电子的电化学位不同,电子逸出金属相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通常以电子逸出功来衡量电子逸出金属的难易程度。电子逸出功高电子逸出功低结果:电子逸出功高的金属带负电,电子逸出功低的金属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的电位差金属接触电位。第10页/共75页、电极电位1电极体系(简称电极)如果在
5、相互接触的两个导体相中,一个是电子导电相,另一个是离子导电相,并且在界面上有电荷转移,这个体系就称为电极体系(简称电极)。在电化学中,“电极”常指电极材料,不代表电极体系。电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在电荷转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在界面上发生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第11页/共75页2电极电位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即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形成原因:以锌-硫酸锌为例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接触时,金属锌中Zn2的电化学位大于溶液中Zn2的电化学位,则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片上。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离子双电层电极电位。第12页/共75页绝对
6、电位和相对电位1.绝对电位:电极电位是金属与溶液之间的内电位差,其数值称为电极的绝对电位。绝对电位不可能测量第13页/共75页电极材料不变,Cu Zn是恒定值;若 S Cu恒定,E=(Zn S)即:绝对电位的变化值是可求出的。2参比电位和相对电位参比电极能作为基准的,其电极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E有用,对不同电极测量,E的大小顺序与绝对电位的大小顺序一致。第14页/共75页电极相对电位将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回路,所测出的端电压E叫做被测电极相对电位,习惯上称为电极电位,用 表示,如/SCE,/SHE.E=M S-R S+R M M S是被测电极的绝对电位;R S是参比电极的绝对电位;
7、R M为两个金属相R与M的金属接触电位。E=M S-R+R M R=0E(相对电位)=M S+R M实际上,相对电极电位不仅包括 M S,而且包括金属接触电位 R M。第15页/共75页3绝对电位符号的规定规定溶液深处电位为零,金属与溶液的内电位差看成是金属相对于溶液的电位降。金属一侧带正电,溶液一侧带有负电,M S为正值反之,:M S为负值。第16页/共75页4氢标电位和相对电位符号的规定Pt,H2(p=101325Pa)|H+(=1)H+e1/2H2 0H2/H+=0.000V(任何温度)第17页/共75页氢标电位标准氢电极作参比电极时测得的电极相对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称为氢标
8、电位,氢标电位大小和符号的规定大小的规定:任何一个电极的氢标电位就等于该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nPt|H2,H+|Ag2+|Ag符号的规定:给定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给定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给定电极电位为正值;给定电极上氧化反应,给定电极电位为负值。这一规定也使用其它参比电极。第18页/共75页1、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1V,则可逆电极的电极电位0和电池电动势E0将有何变化()。A0,E0各增加1V;B0,E0各减小1V;C0增加1V,E0不变;D0减小1V,E0不变。2、我们通常查表所得的电极电位是()。A氢标电位;B零标电位;C绝对电位。3、相对于标准氢电
9、极的电极电位称为(),如果给定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给定电极的氢标电位为()(填正值或负值),给定电极的绝对电位()测量(填能或不能)。第19页/共75页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叫做液体接界电位(液界电位),扩散电位,用 j表示。形成液界电位的原因:扩散作用,在扩散过程中,因正、负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在两相界面中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第20页/共75页为了减小液界电位,通常在两种溶液之间连接一个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盐桥”。盐桥溶液要高浓度、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尽量接近。K+=73.5Scm2/eqCl-=76.5Scm2/eq第21页/共75页
10、浓度浓度/mol/dm3 j/mV浓度浓度/mol/dm3 j/mV0.20.51.019.9512.558.41.752.503.55.153.141.1盐桥中KCl浓度对液界电位的影响盐桥:饱和KCl溶液中加入3%琼脂形成胶体。由于K+、Cl-的扩散速度接近,液体接界电位可以保持恒定。还可用饱和NH4NO3和KNO3作为盐桥。注意:盐桥溶液不能与电化学体系的溶液发生反应。第22页/共75页1.常见的相间电位的类型: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是();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的内电位差称为();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叫做()。2.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
11、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则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AKNO3;BKCl;CNaCl;DKI第23页/共75页2.2 电化学体系三种电化学体系:1.电化学体系中的两个电极和外电路负载接通后,能自发地将电流送到外电路中作功,该体系称为原电池。2.与外电源组成回路,强迫电流在电化学体系中的通过并促使电化学反应发生,该体系称为电解池。3.电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但不能对外作功,只起到破坏金属的作用,这类体系称为腐蚀电池。第24页/共75页原电池1、什么是原电池?阳极():Zn 2e Zn 2+阴极(+):Cu 2+2e Cu电池反应:Zn+Cu 2+(CuSO4
12、)Zn2+(ZnSO4)+Cu一块纯锌片投入硫酸铜中,Zn+CuSO4 ZnSO4+Cu 氧化反应Zn 2e Zn 2+还原反应Cu 2+2e Cu Zn+Cu 2+Zn2+Cu电池反应和置换反应化学反应本质一样!第25页/共75页 Zn+Cu 2+(CuSO4)Zn2+(ZnSO4)+Cu反应结果不同:电池反应中,伴随氧化还原反应有电流产生。同一个反应,放在不同的装置中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不同的装置中,反应的条件不同,能量的转换形式不同置换反应:锌片和铜离子接触,直接交换电荷。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热能电池反应: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电荷的转移要通过电子和离子的定向移动。化学能直接转
13、变为电能原电池反应区别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通过电池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凡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叫做原电池或自发电池,也可叫做伽尔代尼电池。第26页/共75页电池的表示方法250C,(-)Zn|ZnSO4(Zn2+=1)|CuSO4(Cu2+=1)|Cu(+)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溶液写在中间。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活度或浓度,气态物质的气体分压应注明2、两相界面用单竖线“”或“,”隔开,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盐桥。3、气体或溶液中同种金属不同价态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电极,必须依附在惰性金属(Pt)做成的极板上(应注明金属种类)。如Pt,H2(p1=
14、101325Pa)|HCl()|H2(p2=10132.5Pa)|,Pt4、必要时可注明电池反应进行的温度和电池的正、负极性。第27页/共75页2电池的可逆性电池可逆的条件(1)电池中的化学变化是可逆的,即物质变化是可逆的;(2)电池中能量转化是可逆的(电流无限小,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都在同一电压下,正、逆过程所做的电功可以互相抵消)。铅酸蓄电池:PbO2+Pb+2H2SO42PbSO4+2H2O电池热力学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在实际过程中,只能达到近似的可逆过程。第28页/共75页3 原电池的电动势 在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原电池两个终端相之间的电位差(即两电极相对电位差),用E来表示。W=
15、EQ(Q:电池反应时通过的电量)W=nFE W=-G -G=nFE,E=-G/nF 原电池的电能来源于电池反应引起的自由能变化。注意:只适用可逆电池,同一原电池,若电池反应计量式不同,电子转移数不同,则E不变,而 G 不同。第29页/共75页在恒压下,原电池电动势对温度的偏导数称为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4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表示为:H:该反应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情况下进行时的恒温恒压反应热第30页/共75页电功小于焓变,一部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绝热体系中电池会慢慢变热;电功大于焓变,电池工作时从环境吸热以保持温度不变。绝热体系中电池会慢慢变冷;电功等于焓变,电池工作时不吸热不放热。原电池可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化学 原理 热力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