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pptx





《案例一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一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ppt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在北京,有一朵绿色的奇葩已悄然盛开,这朵奇葩就是被联合国授予“中国生态第一村”的北京大兴留民营生态农场。第1页/共33页一、留民营基本情况 留民营村位于京郊大兴县内,距北京市30公里,交通方便,该村处于永定河冲积平原,南临风河,北临风港河全村860口人,448个劳动力,占地1582公顷,耕地130.5公顷,地势较低,地下水资源丰富,常年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地面取水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12左右,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雨少风多,秋季天高气爽,光能充裕,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723小时,大于0的日照时数为21444小时,太阳能生理辐射年平均283.25焦耳平方厘米,年平
2、均气温115,无霜期201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0的起始日为3月3日,终止日为11月25日,持续日数269天,大于10的积温为4580,始现日为4月5日,终止日为10月21日;年平均降雨量5689毫米,80的保证率为4223毫米,但降雨季节过分集中,降雨强度大,难以积存,有效利用性差第2页/共33页第3页/共33页 留民营村积极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粮食总产量由1972年的20万公斤增加到1982年的985万公斤,近10多年来,上交国家粮食超过700万公斤人均分配由1970年的86元提高到1988年的1600元,1991年达1800元从自然条件及生产经验来看,水稻是当家的优势
3、作物,目前产量稳定在60006750公斤公顷近年来,在北京地区严重缺水,不少村乡纷纷缩小水稻生产,转产其它旱地作物生产,留民营村充分利用水源优势,保证水稻生产。由于国家实行奖励政策,特别是超产奖售更高,因此使水稻多年来成为该村致富的主要途径第4页/共33页二、留民营的过去 1生产结构单一:198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78,畜牧业占6,工副业占115,林业仅占03,没有渔业生产 2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由于留民营村生产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一级生产者在系统中占主要地位,缺少有效利用级产业的副产品(秸秆等)的二级生产者秸秆还田率只有10左右,小麦秸秆则全部在地里烧掉,宝贵的碳、磷、氮全部损失
4、,这对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同时还不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由于其生产结构简单,食物链数量少,物质转化利用率低,因此系统抗逆应变能力差该村在生态农业建设以前,虽然也饲养了一定数量的肉牛,建立了家用小沼气池,但并投有跳出单一经营的圈子,沼气池的使用率和产气率不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循环利用率均很低大量沼气渣、水白白流失,有机肥使用不多,种植业本身也是靠大量消耗物化劳动来维持第5页/共33页3化肥使用量过大,有机氮和无机氮比例失调:1982年该村在1305公顷耕地上化肥使用量达30万公斤,平均每公顷使用量在2250公斤以上,长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的破坏;1980年有机氮
5、比无机氮仅为0267:1,造成了土壤氮素转化率降低,每50公斤粮食消耗氮量超过29公斤 4.由于该村农、林、牧、副、渔未能全面发展,造成该村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全村剩余70多个劳动力无法安排,且没有多种经营,直接影响到该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限制了人均收入的增长 第6页/共33页第7页/共33页 5作为生态平衡核心的林业也十分薄弱,全村森林覆盖率仅为10左右,特别是乔灌结合不够合理,未能做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由于以上渚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留民营村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此,该村从1982年底开始,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指导和直接参与下,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调整生产结构,
6、走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道路,使各业之间相互促进和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做到既保持生态平衡,又加速经济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第8页/共33页 重点是改变村里原有的单一生产结构,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开展多种经营。第9页/共33页三、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第10页/共33页(一)生产结构的调整与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生态角度讲,人类对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是极小的,如高产农田的光能利用率仅为26,草地仅为0105,而动物则能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绝大部分植物化学能贮有于动物体内,正是由于动物这一特殊的生态功能,大大扩充了人类能够直
7、接利用的生物量;其次,畜禽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促进种植业的发展,从经济意义上来讲,畜牧业又将价值极低的牧草、秸秆等转化经济价值极高的蛋、肉、皮毛等;能把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因而,在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中,重点改变原来的单一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的比重,开展多种经营 第11页/共33页1养殖业:存栏数80头的奶牛场1座;年产蛋415万公斤的蛋鸡场1座;年出栏肉鸡30万只的肉鸡场1座;存栏数250头的瘦肉型猪场(专用于出售子猪);年出栏10万只的鸭场1座;存栏数500只的种兔场1座;有效水面173公顷的鱼塘4口;发展了原有的肉牛场,由60头增加到98头(一)生产结构的调整与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一 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 案例 民营 生态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