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环境及对策在煤矿井下回采和掘.pptx
《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环境及对策在煤矿井下回采和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环境及对策在煤矿井下回采和掘.ppt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瓦斯爆炸条件 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在一定温度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H4+2O2CO2+2H2 O+0.83MJmol 实际瓦斯爆炸时伴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爆炸后的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610、氮气为8288、二氧化碳为48、一氧化碳为24。瓦斯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形成冲击波,会造成设备毁坏、巷道冲垮和大量人员伤亡,特别是一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大量井下人员中毒死亡。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定浓度的甲烷、一定温度的引火源和一定浓度的氧气。1.瓦斯爆炸具有一定的浓度范围 正常条件下弱火源为515;强火源为275。在新鲜空气中瓦斯爆炸的下
2、限一般为56,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普通火源不爆炸,只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稳定的燃烧层;瓦斯浓度高于16时,混合气体遇到火不燃烧、不爆炸,当其遇到新鲜空气时,可以在高浓度瓦斯与新风界面上被点燃并形成稳定的火焰;当空气中甲烷浓度为9.5和含氧量为19时,正是瓦斯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量,在该种条件下瓦斯极易引爆,而且爆炸威力最大。第1页/共16页 2.瓦斯爆炸的第二个条件是高温火源的存在。瓦斯的引火温度一般为650750。炸药的爆燃和爆炸时的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等都有可能引燃瓦斯。但由于瓦斯引燃的热链式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达到爆炸浓度的瓦斯遇到高温火源并不能立即发生爆炸。这种需要延迟一个很短时间才
3、爆炸的现象称为引火延迟现象,其引火延迟时间称为感应期。感应期的长短与瓦斯浓度、引火温度和压力有关。虽然瓦斯爆炸的感应期很短,但对煤矿安全却有着重要作用。爆炸气体产物的温度可达到2000以上,但这一温度的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在毫秒或微秒量级,小于瓦斯爆炸的感应期,所以,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第2页/共16页 3 瓦斯爆炸的第三个条件是一定浓度的氧气。爆炸发生要求的条件是氧含量大于12,而在正常通风风流中氧气的浓度通常都大于20。大量试验证明,瓦斯爆炸的界限随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的降低而缩小。当氧的浓度降低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遇火也不会爆炸。三、爆破引爆瓦斯的原因
4、 (1)炸药爆生气体产物的直接作用。炸药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在高速膨胀过程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逐渐与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相作用。经过若干时间,在膨胀产物的前部形成爆炸产物与瓦斯空气混合的可燃性混合物,如果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瓦斯爆发点,并且存在的时间超过感应期,就会产生火焰引爆瓦斯。若爆炸产物内含有剩余的氧、氮氧化物、过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成分时,还会降低瓦斯发火下限,并加速瓦斯的氧化反应,使发火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煤矿安全炸药应按零氧平衡配制,以减少爆炸产物中的氧或过氧化物。炸药爆炸的爆温和爆热愈大,引燃瓦斯的可能性也愈大。煤矿安全炸药应根据所要求的安全等级对爆温和爆热加以限制。第3页/共16
5、页 (2)炸药爆破过程中炽热固体颗粒的作用。当炸药爆炸产物中的炽热固体产物或当爆炸不完全使一部分尚未分解或正处于燃烧的炸药颗粒从炮孔中飞出落人瓦斯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时,接触时间超过感应期就能使其发火燃烧。因此,要求煤矿安全炸药必须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和完全爆轰性能,以保证炸药能完全爆轰,而且爆轰产物全部都是气体。(3)炸药爆破形成的空气冲击波的作用。根据冲击波理论,当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被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压缩时,会引起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如果冲击作用的温度超过瓦斯的爆发点,而且冲击波的正压作用时间大于瓦斯引燃的感应期,就能引起瓦斯燃烧和爆炸。因此,井下爆破设计时,应采取加强炮孔堵塞和减少同段起爆的
6、炸药量来减小爆破冲击波的作用,对预防引燃瓦斯是非常有用的。第4页/共16页 四、瓦斯作业环境的对策 (1)掘进和回采工作面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l时,应停止用煤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2)采掘工作面使用的爆破器材,要选用与瓦斯等级相应的煤矿许用爆破器材,其起爆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3)在高瓦斯矿井爆破时,都应采用正向起爆,禁止反向起爆;炮孔堵塞可用水炮泥或具有不燃性、可塑性的黏土炮泥。使用水炮泥时,其后部必须用不小于0.15m的炮泥将炮孔填满堵严。在煤层中爆破,其填塞长度至少应为炮孔深度的l/2;无填塞或填塞长
7、度不足的炮孔严禁爆破。(4)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或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体积大于0.5m3,或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5)井下爆破作业严禁在一个炮孔中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在有瓦斯爆炸危险的掘进工作面,应采用毫秒雷管实行全断面一次爆破,长壁回采工作面不准分区段同时爆破。(6)井下爆破15min后,瓦斯检测员进入工作面和电气设备附近检测瓦斯浓度,正常时方可恢复送电;爆破员和班组长必须巡回检查爆破地点的通风、瓦斯、煤尘和盲炮、残炮等情况,遇有险情应立即处理。只有在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无险情时,方可进入工作面继续作业
8、。第5页/共16页 五、有瓦斯突出危险环境下的采掘爆破对策 在井下采掘爆破中,尤其是石门过煤层的掘进爆破,常常在瞬间从煤层纵深处排出大量煤和瓦斯,并伴随强烈的声响和强大的冲击力,这就是所谓的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发生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煤层中的高压瓦斯、矿山压力和地质构造与爆破作用的综合结果。1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石门通过有突出危险的煤层时,煤体受爆破作用力的冲击扰动,抵抗减弱,原来的静态平衡被打破,发生突出现象。虽然煤和瓦斯突出的速度很快,但一般都有预兆,可以根据这些预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一般有以下几方面预兆:(1)爆破时响闷炮,煤层内发生劈裂声或闷雷声;(2)煤壁发生震动、
9、塌落、片帮和掉渣;煤质变软,钻眼时易塌孔;(3)掘进巷道的顶板压力增加,支架发出折裂声,有时巷道产生底鼓现象;(4)在煤层构造变化区出现煤的纹理不清;(5)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加,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头晕。第6页/共16页 2石门揭煤爆破防突对策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通常有抽放瓦斯、水力冲孔、排放钻孔和孔内金属骨架等,经效果检验有效后可用远距离爆破或震动爆破揭穿煤层。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必须遵守如下技术规定:(1)必须打钻孔确定煤层层位、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预测石门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在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垂距l0m之前,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
10、(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孔,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和瓦斯情况。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m以外,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的测压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煤的瓦斯放出速度和坚固系数等。(2)石门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厚度的岩柱。岩柱的尺寸应根据防治突出的措施要求、岩石性质、煤层倾角等确定。采用震动爆破时,最小垂距对急倾斜煤层为2m,倾斜和缓倾斜煤层为1.5m。(3)采用震动性爆破必须将所有炮眼一次起爆,爆开石门全断面内岩柱和煤层全厚。震动爆破是我国煤矿普遍采用的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的技术措施之一,与普通爆破相比,要布置较多的炮眼、装较多的炸药,实行全断面一次爆破揭开煤层;同时
11、利用爆破产生的剧烈震动来诱导煤中瓦斯释放。第7页/共16页 3煤巷掘进爆破防突对策 煤和瓦斯突出大部分都发生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因此预防煤巷掘进时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是重点。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防突措施有超前钻孔或大直径超前孔、深孔松动爆破、震动性爆破、水力冲孔和前探支架等。1)超前钻孔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前方钻直径为75120mm的钻孔,专用设备钻孔直径可达200300mm;可使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排放,压力减小,集中应力移向煤体深部,从而防止突出。该方法适用于煤层透气性较好、煤质较硬的突出煤层。2)深孔松动爆破 超前于掘进工作面,在煤层深部810m的范围布置炮眼进行松动爆破,其目的是破坏煤体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井下 爆破 作业 环境 对策 回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