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概述概述目的目的:保持真空淬火的优势(产品不氧化、不脱碳、表面光亮、无氟水污染等);保持真空淬火的优势(产品不氧化、不脱碳、表面光亮、无氟水污染等);降低脆性,降低脆性,提高韧性;提高韧性;对热处理后不再进行精加工并须进行多次高温回火的精密工具更应进行真空回火。对热处理后不再进行精加工并须进行多次高温回火的精密工具更应进行真空回火。第1页/共37页2淬火回火方法对材料性能影响淬火回火方法对材料性能影响淬火回火方法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8mm130mm试样,1210真空淬火+560三次真空回火第2页/共37页3真空回火工艺真空回火工艺真空回火的两种工艺第3页/共37页4真空回火的光亮度真空回火的光
2、亮度a.真空炉冷态下残留气体光谱分析,抽真空15minb.真空炉冷态下高真空时残留气体谱分析,连续抽真空4hN2N2O2O2N2N2H2OH2O第4页/共37页5冷、热态真空炉中的气氛冷、热态真空炉中的气氛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的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的水蒸气谱峰尚在水蒸气谱峰尚在,而氧气而氧气谱峰消失谱峰消失,大部分转化成大部分转化成一氧化碳谱峰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谱峰和二氧化碳谱峰谱峰,该变化是借助于碳该变化是借助于碳氢物质的挥发和石墨类加氢物质的挥发和石墨类加热元件而完成的。热元件而完成的。水蒸气的分子将连续地分水蒸气的分子将连续地分解成氢和氧解成氢和氧,而氧和碳则而氧和碳则又结合成一氧化碳又
3、结合成一氧化碳,氢则氢则被保留下来。被保留下来。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分析结果,炉温1070,102 Pa第5页/共37页6真空回火气氛对光亮度的影响机理真空回火气氛对光亮度的影响机理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真空炉中零件上附着的各类物质发真空炉中零件上附着的各类物质发生挥发生挥发,真空度迅速降低;真空度迅速降低;升温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升温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零件上挥发的零件上挥发的残留清洗剂和残留油脂的谱峰幅值降低残留清洗剂和残留油脂的谱峰幅值降低,而水而水蒸气的谱峰仍很高蒸气的谱峰仍很高.此状态一直要持续到约此状态一直要持续到约650650左右。真空炉内残留气体为弱氧化性气左右。真空炉内残留
4、气体为弱氧化性气氛。氛。温度继续升高超过温度继续升高超过650650后后,真空炉内气氛的真空炉内气氛的性质急剧变化,至性质急剧变化,至16501650这一温度区间这一温度区间,炉内炉内存在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存在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真空炉内的残留气真空炉内的残留气体属弱还原性气氛。体属弱还原性气氛。第6页/共37页7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主要原因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主要原因因漏气或泵抽空能力不够因漏气或泵抽空能力不够,使真空炉形成有弱氧化性气氛使真空炉形成有弱氧化性气氛,引起氧化着色而损坏了光亮度引起氧化着色而损坏了光亮度;真空炉内真空度过高真空炉内真空度过高,使材质中含蒸气压高的元素挥发使材质中
5、含蒸气压高的元素挥发,使零件表面成分挥发而损坏了光亮度。使零件表面成分挥发而损坏了光亮度。第7页/共37页8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材质含合金元素的种类和量材质含合金元素的种类和量加热温度、压力、时间加热温度、压力、时间加热或冷却时真空炉内的气氛加热或冷却时真空炉内的气氛冷却用介质气或油中不纯物含量冷却用介质气或油中不纯物含量冷却速度冷却速度第8页/共37页9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第9页/共37页10提高真空回火光亮度的方法提高真空回火光亮度的方法提高工作真空度;提高工作真空度;充充N N2 2中加入中加入1010 H H2 2,气氛成还原性;
6、气氛成还原性;减少真空炉隔热屏吸收和排放水气的影响;减少真空炉隔热屏吸收和排放水气的影响;快速冷却,工件出炉温度低;快速冷却,工件出炉温度低;提高温度均匀性。提高温度均匀性。第10页/共37页11真空回火脆性真空回火脆性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与硬度的降低,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与硬度的降低,钢的冲击韧度并不总是单调上升,在两个温度范围钢的冲击韧度并不总是单调上升,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出现低谷,引起的脆性增加。内出现低谷,引起的脆性增加。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200200350350出现的低温回火脆性;出现的低温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450450
7、650650出现的高温回火脆性;出现的高温回火脆性;第11页/共37页12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不可逆型不可逆型降低室温冲击韧度降低室温冲击韧度增加冷脆转变温度增加冷脆转变温度显微组织沿晶断裂或少数的穿晶断裂显微组织沿晶断裂或少数的穿晶断裂第12页/共37页13第一类真空回火脆性第一类真空回火脆性a.37CrNi3回火时硬度与冲击韧性的变化b.碳含量对CrMn钢(Cr1.4Mn1.1wt%)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第13页/共37页14影响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影响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残余奥氏体量的多少残余奥氏体量的多少第14
8、页/共37页15化学成分对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化学成分对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q有害杂质元素q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元素q减弱第一类回火脆性元素a.Mo对对SiMn钢钢 回火后冲击韧度的影响回火后冲击韧度的影响C0.36Si1.7Mn1.8%第15页/共37页16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碳化物簿壳理论晶界偏聚理论第16页/共37页17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火时的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转变结果:将使塑性相奥氏体消失,很好地解释Cr、Si等元素将第一类回火脆性推向高温以及残余奥氏体量增多能
9、够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等现象。不足:对于有些钢来说,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转变并不完全对应。故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第17页/共37页18碳化物簿壳理论根据:经电镜观察,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时,沿晶界有碳化物薄壳形成,第一类回火脆性是由碳化物薄壳引起的。很好的解释沿晶界形成脆性相能引起脆性沿晶断裂。不足:理论初期未解释碳化物薄壳是怎样形成的。第18页/共37页19低、中碳钢碳化物的薄壳的形成碳化物的薄壳的形成低、中碳钢淬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以及沿板条条界分布的碳含量高的薄壳状残余奥氏体。低温回火:C0.2的马氏体则有可能在马氏体内部均匀弥散析出亚稳过渡碳化物。当回火
10、温度超过200:在低碳马氏体中也有可能析出细针状碳化物。与此同时,还将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形成-碳化物的核并长成条片状-碳化物。-碳化物的形成既依靠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也依靠马氏体内已析出的弥散的亚稳过渡碳化物及细针状-碳化物的回溶。这种条片状-碳化物即电镜下观察到的薄壳状碳化物。第19页/共37页20高碳钢碳化物薄壳的形成高碳钢碳化物薄壳的形成对于在板条界有较多高碳残余奥氏体的钢料来说,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与碳化物薄壳理论是一致的。高碳马氏体200以下回火时已有亚稳过渡碳化物在片状马氏体内部弥散析出,回火温度高于200时:将在富碳孪晶界面析出条片状及-碳化物。与此同时,已经析出的-碳化物将回溶。分布
11、在同一个孪晶界面上的条片状及-碳化物将连成碳化物片,故断裂易于沿这样的面发生,使钢料脆性增加。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薄片状碳化物通过破裂、聚集、长大而成为颗粒状碳化物,故使脆性下降,冲击韧性升高。第20页/共37页21晶界偏聚理论根据:俄歇(Auger)电子谱仪及离子探针得到证实奥氏体化时杂质元素P、Sn、Sb、As等将偏聚于晶界。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沿晶脆断;很好的解释了第二类元素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能够促进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第三类元素扼制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能阻止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的现象;不足:偏聚是在奥氏体化时而不是在200350之间回火时形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 热处理 真空 回火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