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1 简答题1、试讲:归园田居(其一)2.内容(江南博哥):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基本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析作者归隐原因;(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诗句,学生思考后自由作答,如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
2、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教师总结,引出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并板书课题。【板书:归园田居(其一)】(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分停顿节奏。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文意。3.思考标题含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回归田园,种田度日的隐居生活。题眼是“归”。(三)深入研读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预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明确:“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
3、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激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樊笼”比喻为官场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板书:从何而归樊笼】2.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明确:(1)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实则为了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
4、离开,选择归隐。(2)“守拙归园田”表现出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板书:为何而归本性】3.归向何处?预设:归向园田(田园风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却成为一片恬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的景象,这是如仙境般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
5、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也是对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板书:归向何处田园】4.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小组讨论,代表总结所得,在班级中汇报交流。明确:“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总结: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
6、自由的向往。【板书:厌恶官场、心系田园、向往自由】(四)拓展延伸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教师要注意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小结作业小结:古有“学而优则仕”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作业: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隐逸之士”的评价,写一篇300字以上的随笔。2 简答题1.题目:
7、劝学2.内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丰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s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基本要求:(1)分层次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特色。(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宣扬的观点。(3)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格言、好的学习方法及态度等。(二)整体感知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词、虚词,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三)深入研读1.明确文本的论点(1)学生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
9、要表达的主要观点。(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2.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1)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11个比喻句。(2)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3)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4)用同样的方法,4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四)拓展延伸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说说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五)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作业: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
10、强修养的短文。【板书设计】劝学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 提升自我学习的作用 善假于物学习的方法、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3 简答题1.题目:拿来主义(节选)2.内容: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
11、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
12、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毫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理解作者讽刺的语言特点;(3)配合课文内容有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板书课题:拿来主义】(二)初读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3.学生会回答出
13、: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三)深入研读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
14、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 懦弱无能;鱼翅 精华;鸦片 糟粕;烟具 旧形式;姨太太 纯粹的糟粕】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
15、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四)拓展延伸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五)作业小结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板书略4 简答题1.题目:蜀道难2.内容: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16、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要求:1、老师范读第一段,
17、注意语音,语速,与情感关系;2、指导学生朗读 ;3、组织朗读活动 。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学习文中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蜀道之难”,体会诗人仕途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仕途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请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介绍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教师点评补充,由此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
18、生齐读课题,说一说对题目“蜀道难”的理解。明确:“蜀道难”,古乐府旧题。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咏叹的意味很浓。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4.教师检查反馈,提醒学生注意“凫(f)、扪参(mn shn)”等字音。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同桌相互交流讨论,理解诗歌大意。2.提问: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提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几次?是否重复,有什么作用?要求:同桌交流讨论,学生
19、自主发言。明确:三次。不重复,一唱三叹,分别道出蜀道“难”。开头写蜀道来历,叹蜀道之高,写出蜀道开辟难。中间写环境凄清、山水险恶,叹蜀道之险,写出蜀道攀登难。结尾写蜀道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叹蜀道之乱,写出蜀道安家难,告诫友人早还家。4.提问: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派小组代表回答。明确:(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流之回川。运用神话传说,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通过对动物的虚写从侧面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运用想象、夸张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
20、、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运用夸张,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 ,搞地方割据。如果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的惨景。5.朗读指导:教师多媒体呈现蜀道相关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蜀道之难”。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你觉得李白写此诗仅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创作主旨的?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谈一谈。明确:
21、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课下收集李白其他的诗,读一读,下节课分享交流。七、板书设计5 简答题1.题目:兰亭集序2.内容: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筋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曲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息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成以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
22、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合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要求:1.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情感;2.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3.适当的板书;4.不超过10分钟。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清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
23、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一一兰诸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二、作者介绍1.邀请一位同学学生读注释。2.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专业面试 2022 年下 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中语文 专业 面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