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1 简答题1.题目:化石和地(江南博哥)质年代表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要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甘肃张掖、太行山王莽岭等沉积地层,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有何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称呼这些层状岩石,顺势引入本节课程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二)新课讲授1.认识地层和化石1)认识地层教师讲解: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教师出示甘肃张掖、太行山王莽岭等沉积地层图片,请学生猜测他们的岩石类型。学生回答:沉积岩。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沉积岩形成过程。师生总结:裸露在地
2、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形成沉积岩。学生通过摞起多层书籍,思考地层上下顺序和岩层新老的关系。思考可知,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即越向下的岩石越老,越向上的岩石越新。(2)认识化石教师展示恐龙化石图片,提问什么是化石?常见于哪种类型的岩石中?学生回答: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经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常见于沉积岩中。教师出示三叶虫化石、恐龙足印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化石等,提问:这些都是化石么?请说明判断理由。学生观察这些化石对应生物的解剖图,前后四人一组给这些生物按照
3、由老到新排序的年代排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师生讨论得出:生物越古老,生命结构越简单。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教师呈现化石形成的资料,请学生总结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阅读总结:生物遗体或遗迹沉积物覆盖沉积物变成岩石,生物遗体或遗迹石化成为化石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3)理解地层与化石的关系教师呈现多地含三叶虫的地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观察可知这些地层应该为同一时代形成。学生比较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蕨类植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可发现沉积岩地层中的化石越古老,则该地层的年代越古老。(4)学生完成课本上思考题,分组探讨两地地层存在
4、差异的原因。师生总结:原因多样,例如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流水和风力的侵蚀等。(5)教师出示珊瑚化石、破碎的贝壳化石、含煤地层图片,请学生推测各自反应的生物生长地理环境。师生总结:分别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滨海环境、湿热茂密的森林环境。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古生物化石的种类及特点会反应当时的地理环境。(6教师讲解: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认识地质年代表(1)教师讲解: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
5、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2)观察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学生观察图中有那些组成部分,各自代表什么?学生回答:图中右侧代表地质年代表共有哪些时期及其对应的时间,左侧代表该时期大量而广泛生存的典型动植物。图中越向下,距今年代越久远。学生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说出地质年代表上的时期对应的地质年代和代表生物。教师提问: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大致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对比这些时刻的长短和对应的生物化石,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得出: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可以根
6、据化石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古生代寒武纪以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越靠近现今,生物演化的速度越快。(三)巩固练习按照地层上下、化石时代、地质年代表等三种判断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给出的不同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程重点内容,教师布置作业:从1881年地质年代表的基本划分单元被确定以来,地质年代表就一直处于补充和完善中。请学生任选一个地质年代表上的界限年代,了解它被确定下来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书设计略【试题解析答辩】1.请背诵显生宙各代、纪。【参考答案】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
7、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2.请用另一种方式导入本节课。【参考答案】我将采用视频导入方式导入本节课。我将播放一段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询问学生恐龙真的存在么?人类如何知道恐龙的存在,由此引出恐龙化石。再提问:什么样的岩石中更容易发现化石?由此引入对沉积岩地层的学习。2 简答题1.题目:大气的垂直分层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机长片段,并提问学生“为什么飞机飞行9200米的高度的时候,飞机会发生颠簸?而当机长申请上升飞高度之后,飞机就开始平稳飞行了?”由
8、此引入本课。(二)新课讲授1.大气在垂自向上的分层(1)教师展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结合视频、文字等资料,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得出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学生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2)教师提问:大气进行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各层大气的特点(1)教师展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要求:前后4人为一组,观察各层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运动状况、天气情况以及与人类活动的联系。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2)充分讨论后请学生分别回答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的特点。
9、(3)师生共同回顾并总结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呈现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由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解释。(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1)绘制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大气各层的特点。板书设计略【试题解析答辩】1.地球公转的意义有哪些。【参考答案】(1)地球公转使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使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
10、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2)地球公转使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3)地球公转使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地球的公转使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
11、带、南寒带和北寒带。.请举例说明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参考答案】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时,建议注重两个方面的阐释:一方面说明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外部条件,
12、但并不是决定性条件;另一方面则还要向学生指出,在特定的场合,地理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通过这种辩证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另一
13、方面,还要用典型事例说明,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如采掘工业的布局,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3 简答题1.题目:城市化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教学过程须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3)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给定相关图文资料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合作与表达交流能力,图文资料分析提高读图分析能力。3.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难点:城市化的标志
14、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春天里的故事,提问学生,在歌曲中的听到的故事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并点评后,再次结合多媒体,在歌曲的基础上播放深圳的变化图片,通过小渔村和高楼大厦的强烈对比导入课题城市化(二)新授1.城市化概念展示关于深圳的三个材料(1)深圳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不同时期的照片;(2)深圳地区的面积和常住人口的变化;(3)深圳非农业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通过地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深圳4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全面的结论中归纳出该变化的三个角度,总结得出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进而得出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化的衡量标志利用讲授法,在学生理解城市化概念后,通过
15、自足阅读课本,明确城市化的标志,紧接着老师讲授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三)巩固(多媒体展示2.17)提问学生:从图中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可以从城市总体数量、等级大小及分布等方面作答。(四)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五)作业收集自己家乡近20年关于地域和人口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对比,研究自己家乡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思考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四、板书设计4 简答题1.题目:喀斯特地貌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
16、考解析:一、图片导入1.展示地下溶洞的照片和视频。2.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场景的感受,想不想了解这种地貌类型的形成规律。二、新课讲授(一)自主阅读,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外观特点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以及这种地貌中主要的岩石是什么?2.展示我国岩石的种类分布,小组讨论,这种岩石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二)教师展示视频,学生探究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提示可以从地上,地下两个方面来总结答案。学生根据视频,分组讨论,谈一谈自己是如何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的,和流水的哪一 种特性有关?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岩石顶
17、部多裂隙,岩石中的碳酸钙与降雨中的硫化物产生反应,是一种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三、巩固提高播放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介绍短片,带领学生领略喀斯特地貌的奇幻壮丽四、总结体会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调查自己省是否存在喀斯特地貌,并搜集相关资料在下节课分享交流。六、板书设计:略5 简答题1.题目: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需要有师生互动环节;(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和农业生产特点。2.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地理识图能力。3.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了解
18、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和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纪录片,调查大家对杂交水稻了解多少引入课题。二、新课讲授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与主要种植作物种类。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明确: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包括东亚及南亚。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讨论回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种植的作物是什么。明确:季风水田农业的作物以水稻为主。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七千
19、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粮食,季风水田农业所生产的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二)了解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特点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小组概括出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特点。明确:特点一,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特点二,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特点三,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特点四,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三、巩固提高小组讨论。以中国为例,分析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专业面试 2022 年下 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中地理 专业 面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