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文言文有优美的意境,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文言文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
2、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
3、、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何坐?曰:坐盗。 (犯罪) 2、都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 都不哭 (全、都) 3、乐心乐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4、清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 5、曰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 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叫做) 6、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跟随) 7、闻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听到的) 8、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 9、见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看见) 才美不外见 马说 (通“现”,显现) 10、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计)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 1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 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可以) 12、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 居庙堂
5、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 四、古今异义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左右对曰 (左右,古义:侍臣、近臣 今义:表方位或方向) 3、因恸绝良久 (因, 古义:于是今义:因为) 4、语时了不悲 (了,古义:完全今义:语气助词) 5、泥于掌故 (泥, 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 6、泥于掌故 (掌故,古义:指古代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7、盖地有高低 (盖,古义:连词,表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8、非咨询不穷其致 (穷, 古义:追究 今义:生活困难穷尽)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举,古义:完成、成功
6、今义:举起、举动等) 10、是以比得躬历山川 (躬,古义:亲自 今义:弯腰) 1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尝,古义:曾经 今义:尝试)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 13、月色入户 (户,古义:门、窗 今义:人家、住户) 五、词类活用 1、子敬素好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2、心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清)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
7、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8、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yo)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 弗食(不) 不知其旨也(味美)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的道理) 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教然后知困(困惑)
9、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
10、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
11、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
12、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幼有所长(zhng)矜(gun) 男有分(fn)谋闭而不兴(xng)货恶其弃于地也(w)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
1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14、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会的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
15、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三 学生分析: 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
16、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
17、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解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解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
18、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
19、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b怎么学下棋? c学得结果怎么样? d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
20、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解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21、(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22、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
2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
24、(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解释,疏通文意,对照解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
25、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对两小儿所持观点
26、,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
27、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
28、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 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学生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9、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7.曹刿论战 左传 28._干将莫邪(干宝) 29._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
30、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
31、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3、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4、句式特点: 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8-1-27.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可以一战 古义
32、:可凭借 今义:可能 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 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
33、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8-1-28. _干将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
34、子为他报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1-29. _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8-1-30.诗词五首 1、观刈麦:通过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
35、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写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2、名句欣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
36、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37、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
38、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五 21、小石潭记(刘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_游恒山记(徐霞客) 24._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李贺)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8-1-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
39、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2-22.记承天
40、寺夜游 1、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 乐: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2、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 4、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123. _游恒山记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 名
41、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 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 策杖登岳 古义:这里指恒山。 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 还过岳殿东 通“环”,转,绕。 4、第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共 第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5、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上山时经过的地方及山顶所见的事物。 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在山顶上看见北山“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看见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这些山都是相互连接的。 6、文章描写了游
42、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的精神。 8-1-24. _满井游记 1、古今异义 局促一室之内 古义:约束。 今义:不安。 恶能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可恶。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茗,茶。 (li),盛酒、水的器皿。蹇(jin),驴。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第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段是议论,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4、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万物复苏、山水草木鱼鸟等充满生机;从旧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顿、百无聊赖写到游历于郊野春景,表达了如脱笼之鹄的无
43、比欣喜的感情。 5、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8-1-25.诗词五首 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态。 第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2、过故人庄 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颔联“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亲密的关系。 颈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景中充溢着诗人激动喜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3、游山西村 第一、二句写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第三、四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渔家傲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 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阕写清泉寺的风光,点出了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叙述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对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