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x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篇1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
2、”。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
3、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_ 这些错误的发生
4、,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四、我的思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
5、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结合律、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
6、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借用数学模型(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特征。(结合律是拆数等分成相同的几组,所以连乘,分配律是不等分分成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3.通过回顾错题的练习,让学生自觉用点子图帮助找错误原因,以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用数学模型(电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知识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使用这两种定律。 难点:正确认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 (一)创设情境,引出点子图 1.光明学校要组织一些学生参加区运动会的入场式表演,同学们要站成这样的队
7、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图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算式? (1518) 2.如果用一个黑点来代表一名学生,站好的队形就成了这样的方阵(PPT出示点子图151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阵计算一共要多少名学生,转化为点子图求一共有多少个点,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展示算法多样化 1.学生四人一小组,看哪个小组能用尽量多的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巧算,并结合点子图把算式里的想法在点子图里圈一圈,一种方法用1张图,用彩笔圈点子图,圈的时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组,讨论操作。 2.汇报 (预设)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
8、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学生分别把7种解法的点子图做个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之后进行的,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样化。 (三)分类,观察分析点子图及算式,找到两种定律的本质区别 1.分类 学生尝试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2.找到结合律的特点:因为等分成几组,所以连乘 观察结合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分
9、配律的特点:因为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观察分配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了解学生观察算式的角度,分类一共有两种情况:按方法分成结合律(点子图的特点“等分”)和分配律(点子图的特点“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等分”成几组只能连乘;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从而找到结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质的区别。 (四)概括: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要时刻想着点子图 PPT出
10、示: 总结:看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得想着点子图,是等分成几组,还是不等分分成几块,如果等分成几组就得连乘,不等分分成几块就得乘加或者乘减。看来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点子图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找到了结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质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拆数,让学生掌握在做相关类型题的时候看着拆数的不同,头脑中要结合点子图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顾错题,利用点子图分析错误原因 回顾过去的学习出现过的错误利用点子图进行分析 (PPT:错题1)12548=125408 (PPT:错题2)如
11、:12548=125(40+8)=12540+8 设计意图:用探究到的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区别,结合点子图说明错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本质区别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 812+436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借助图来帮助我们研究数的问题,其实不光是点子图,还有其它图形也能帮助研究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下次在碰到有关数的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们的图形朋友。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
12、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
13、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
14、: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