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 1 1(必修一 第一单元)(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D )B使政权趋向严密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易导致权力纷争C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的
2、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这一继承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即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之争夺,D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A 项说法错误;B 项“严密”说法错误;C 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2 礼记坊记中说:“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 ”材料反映了( A )A家庭伦理关系中鲜明的尊卑等级观念B政治隶属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C家庭收支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2 / 12D俸禄和田宅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
3、来源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根据材料“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和“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 ”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尊卑等级观念,A 项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政治隶属关系, B 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家庭收支的管理权和使用情况,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D 项结论, D 项错误。故选 A。3(2016苏北四市)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B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A
4、行政级别由州降县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行政级别的变化,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寿地”在周朝时期曾被不同诸侯国占领过,说明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贵族政治,故 D 项错误。4(2016保定)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A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解析 西周时,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
5、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出现动摇,平民可以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3 / 12体现了等级的开放性,故 A 项正确;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得爵体现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变强,故 B 项错误;秦汉时血缘世袭制仍在皇位继承等制度上实行,故 C 项错误;官僚的等级性体现在官阶的高低,不体现在军功阶层的崛起,故 D 项错误。5(2016蚌埠)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A )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D坚持“以德治国”理念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解析 材料中“难以分清”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在于君主专制统治,君主的
6、爱憎决定着所有的领域,容易导致不同领域界限的模糊和混淆,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 ,并非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政教合一的政权,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难以分清” ,没有交代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故 D 项错误。6(2016蚌埠)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B )B降低了行政效率A易形成冗官现象D加强了君主专制C减少了决策失误解析 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超出实际需要,机构职能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材
7、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数过多和机构重叠的信息,故 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机事往往留滞” ,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进而耽误国事,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4 / 12及减少决策失误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于三省六部制的弊端,没有表达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 D 项错误。7(2016湛江)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 A )大士族(%)中小士族(%)寒族(%)科举出身者来源691318官僚来源66.212.321.5A.士族通过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解
8、析 据材料获悉科举出身者和官僚来源士族均占 80%左右,即士族凭其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故 A 项正确;不管是大士族、中小士族,还是寒素为官均是科举制选拔的,故 B 项错误;材料数据只是百分比,看不出科举制选拔范围和人数很有限,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自然经济阻碍封建文化的推广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8(2016石家庄)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 ,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D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解析 司隶校尉为汉武帝时设置的主要负责京师地区监察的官员
9、,在地方的监察官员为刺史,材料中没有提到刺史在地方监察事宜,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汉朝初年的“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5 / 12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门下省,而且门下省封驳职能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形成后才具备,与史实相悖,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刺举无所回避”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提到司隶校尉在京师监察不避权贵的严格监察使得在京师的权贵畏惧,这无疑有利于京师地区的稳定,故 D 项正确。9(2016汕头)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这种变化反映了( C )A中央集
10、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B汉初实行的分封制难以为继C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激化解析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指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制是汉朝对地方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汉初,丞相照例都要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表明官僚制受贵族制的影响,材料“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表明贵族制成为官僚制的附庸,因此这种变化反映了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故 C 项正确;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10(2016皖南八校)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
11、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D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解析 由秦代“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可以看出该制度主要关于君主专制。礼乐制度是来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其与君主专制6 / 12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避讳制度的产生、发展并达到极点的过程,没有体现社会风尚的进步,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儒家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讲述了避讳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展本身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 D 项正确。11(2016豫晋冀联考)明初,朱元璋研究历代兵制,创立卫所兵制,该制度的特点是:平时把军
12、力分驻在各地方,遇有征战时命将出师。卫所兵制的建立( D )A促进了义务兵役制的建立B威胁了当时的中央集权C导致地方武装力量尾大不掉D有利于抑制领军将领权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平时把军力分驻在各地方,遇有征战时命将出师”可知,军力被分散在各个地方,体现了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散领军将领的权力,故 D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 项与题干的主旨相反,故排除;C 项不是题干强调的主旨,故排除。12(2016漳州)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 1200 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有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综合 过关 规范 限时 检测 岳麓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