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观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最新观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 、
2、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
3、朗读课文。 、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渐近() 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课文 、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
4、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
5、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如
6、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观潮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7、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8、?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9、: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10、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
11、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
12、、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
13、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观潮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14、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
15、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
16、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
17、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
18、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
19、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
20、“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过后 观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
21、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
22、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学习“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学习“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学习“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 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
23、,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体会钱塘潮的壮丽。 观潮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重点句子; 3、学习抓住多个特点,有次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积累课文
24、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来潮的声音音频,钱塘江大潮视频。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一起来感受钱塘江的奇特之处。在此之前,来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场景,你们有信心能读好吗?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
25、仿佛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3、既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农历八月十八日的盐官镇。 (二)细品课文,领略壮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平静人山人海) 2、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心情。(期待)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设计意图:体会潮来之前江面风平浪静,以及江岸上观潮人之多、盼望之切。 3、到底是怎样神奇壮观的景象让人们如此期盼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遍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完后思考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写
26、具体的。(学生自由朗读) 4、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全班共同交流,分享心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出示课件)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雷声是怎样?(轰隆隆)现在江面上是怎样的情景?(风平浪静)是的,江面上毫无动静,却已经听见大潮的声音。如果你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未见其景先闻其声,你此时
27、此刻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采访学生,并让学生表演) 你想看潮,她也想看潮,你蹦一下,她跳一下,人群越来越激动,说话声越来越大,就像锅里煮开的水一样,这就是“人声鼎沸”,谁能这个词语来造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学生彷佛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更能体会人们的激动之情。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潮水的隆隆响声变得越来越大,人群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因为这时候大潮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很激动)刚刚已经人声鼎沸,现在又沸腾。说明随着潮声越来越大,大潮开始出现,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怎样?(激动不已)。等了这么久,终于
28、看到了大潮的影子了。多高兴,多激动啊,谁愿意来读出人们的心情,读出潮声的变化。 这条白线出现在哪里?(水天相接的地方)让我们看一看水天相接是哪里(出示图片)。原来大潮离我们还很远呢,但是声音却很响。这真是“奇观”。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刚刚白线还在水天相接的远处,一瞬间白线已经向我们移过来了。这速度可真是快啊!白线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气势怎样?(滂沱)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白线比喻成什么?(一堵水墙)这堵水墙两丈多高,一丈等于3、3米,两丈等于6、6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这
29、样高的浪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气势汹汹势不可挡) 我们来看一看这是怎样的景象(播放视频)。 谁能来读出浪潮的气势汹汹?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句写出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还有那位同学喜欢这一句?老师也最喜欢这一句。想来读一读?想把这句话读好可不容易,先得读好关键词语。(指导朗读“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现在老师想来读一读这句话(范读)还有谁想来尝试一下?多么富有力量的语句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白浪翻滚排山倒海而来,听到了千万匹战马咆哮嘶吼的声音。真是震撼人
30、心啊! 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得简洁一点,你们感受一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气势) 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而来;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删减原句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优美词语对描写景物和塑造语句气势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应用好词好句。 6、退潮的景象。 钱塘江来潮时气势如此澎湃,怪不得说它是天下奇观呢!退潮之后又是怎样呢?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霎时”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退潮之快) 谁来说说退潮后的景象?(奔腾
31、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钱塘江大潮来时是那样的排山倒海,可瞬间就奔腾而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观呢?就算退潮后江面也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江水涨了两丈高,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来势汹汹,真真可谓是一场“天下奇观”啊! (三)写法总结,学以致用 1、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能以最快速度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出示课件) 填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呢?(由远及近) 2、潮水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呢?(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潮水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由远及近远仔细观察,抓住了潮水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变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贴切的词语,将钱塘江大潮这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搬到了我们眼前。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的写作方法,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栩栩如生。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壮丽景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出示图片),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抓住两三个关键特点,用上贴切的好词,有次序地写上一段介绍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次序的观察习惯,锻炼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第 36 页 共 3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