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 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精选5篇) 观潮在文中,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
2、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
3、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观潮人中的一员,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人群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从整体上感悟美 1、导入:大自然万事万物无不给人以人生的启迪,钱塘江大潮又向我们昭示怎样的风采呢?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4、总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在就
4、让我们一起随着前去赏潮,看看它究竟奇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体会大潮声之奇,在细读中积累美。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句 2、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那些句子写出了这种巨大的声音? 3、议:从这种声音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之声。 5、再读:谁能把这种声音的力量读出来? 三、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练说: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世界 2、总结:如果为这美妙的声音再谱上一支雄壮之曲,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强音,这是大潮的声之奇 四、细言细赏,启发想象,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再现雄伟壮丽,品位美 过度提问:除了声音方面,还能感受到它
5、的什么之奇? 1、读: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哪儿写出了大潮的形之奇? 3、品读:朗读文中的描述大潮壮观的句子。 4、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感受? 五、拓宽思路,创设新情境运用语言设计美、传达美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大潮还像什么? 句式练习:大潮像(),大潮像(),真是()! 2、赏:再赏大潮雄奇景象 3、指导朗读,体会大潮美 提问:这雄壮之势,真可谓天下壮观呀!谁能把这种雄壮之势读出来? 4、练说: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各种形态的潮 创设情境:再现一线潮、交叉潮、碰头潮、回头潮等各种形态的潮 (模拟情境) 选择喜欢的潮,
6、起个美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潮的美 5、总结:如果大自然是千万幅美的画,那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壮观最雄伟的! 六、回顾潮景,感悟写法,在感悟中体会美 句式练习:写钱塘江大潮由()及(),由()到(),最后又恢复了()。 提问:祖国这一奇美壮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呢?你佩服什么? 七、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过度提问:欣赏了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那些现场观潮的人们心情激动、兴奋,表现在哪儿呢? 1、体悟心情,升华激情 从潮来前的急切期盼到潮来时的人声鼎沸,沸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呢? 2、深悟中心,感情升华 如果把这种心潮汇成一句话,为大潮题词,你想说那句话
7、?(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过渡提问:同时我们也能从大潮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一种怎样的力量?(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3、总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激发探究兴趣。对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查找资料 第三课时 一、回顾潮景,深情读文 1、读全文 2、自选喜欢的句子读 二、合作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钱塘江大潮的奥秘) 三、片段小练笔 模仿观潮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场面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2、积累课外有关描写壮观场面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潮 永不退缩 勇往直前 战胜困难 创造明天
8、声之奇启示形之奇 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篇2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
9、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
10、,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
11、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 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
12、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
13、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阅读提示: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
14、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奇”: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边
15、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预设: 、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清晰”。 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难点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
16、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同义词释
17、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 倏尔黄烟四起 _ 方其远出海门 _ 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3. 研读。 (1) 本文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四年级 第二 教案 参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