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物理教案.docx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册物理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高一下册物理教案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5篇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发奇心与求知欲。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物理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 有向线段来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
2、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 。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 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一】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从广州飞往北京时间
3、时的飞机 B、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 C、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汽车 【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课堂训练: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 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做单一 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
4、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 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开始: a、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 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 b、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 c、0.8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经过的路程是_。 d、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 3、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B、路程就是
5、质点运动时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C、任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 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也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 6、下列关于位移和路
6、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7、以下运动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公转时的地球 B、研究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自行车 C、研究地 球自转时的地球 D、研究列车通过某座大桥所用时间时的列车 三、矢量和标量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
7、、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 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
8、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 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 2、超导体的优缺点 3、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 探究活动 【课题】 超导现象的历史 【组织形式】 个人或学习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 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
9、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
10、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
11、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物理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