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
2、,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
3、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4、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
5、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
6、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考查目标2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
7、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课时作业 1.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平方分米 (2)16厘米、16平方厘米 解析:通过对正方体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2.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回答问题: 它的前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右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上面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答案:略。 解析:通过“线”
8、想“体”,再从“体”中找“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表面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
9、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 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20xx年春人教
10、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单元,每单元一个word文件,以下为第一单元部分内容: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有: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以及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11、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立体图形的观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自觉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观察物体的不同思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 观 察 物 体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一。内容简析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
12、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接下来,例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
13、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教法与学法1.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讲授法,让学生从观察、想象和操作中体会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累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转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承前启后链回顾从上面、左面、正面观察物体。 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古诗导入法: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是因为诗人从不
14、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看到它的正面,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猜一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竞猜导入法: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能猜对。(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出示课件:长方形、圆形图片。) 预设:长方体和球、长方体和圆柱、长方体和圆锥;长方体
15、和球、横放着的圆柱和竖放着的圆柱、横放着的圆柱和圆锥。 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看来,同学们只看到正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助到你们!(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探究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可以怎样摆?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3、全班交流,形成认识。 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
16、示,反馈学生的摆法。总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课件教材例2。 谈话: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几何体吗?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小结: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从同一方向去看两个立体图形,如果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是一样
17、的,能否判定这两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形同呢? 师生交流,小结:不同的立体图形,有时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平面图形,所以根据从一个方向得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断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而要真正知道这个图形究竟是什么样的。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质疑二: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吗? 小组讨论,反馈交流,结论:有时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不一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如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拼摆的立体图形可能是 或 等。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共同总结。 1、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
18、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 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是一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