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十三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十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十三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十三篇】第一篇: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一、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23新型冠状病毒(2023-nCoV)。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三、传染源主要是新型
2、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五、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治疗。 六、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 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来不及或临时找不到纸巾时,可弯曲手肘后,再遮掩口鼻。 八、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如果外出、去人流密集等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3、,与人交流沟通和排队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九、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与畜禽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等的切菜板、刀具和存放用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失误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 十、加强体育锻炼,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十一、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二、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篇: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喷嚏或咳嗽时,病毒经口鼻排出,
4、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接触传播: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学校防控措施: (一)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做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二)师生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带病上课。 (三)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 (四)落实手部卫生。 (五)保持环境清洁,加强开窗通风。 (六)酌情减少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七)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第三篇: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要恐慌,要做好自身防护,以下是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知识。 个人防疫知识!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5、,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居家防疫知识!1、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
6、好友推迟来访。2、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3、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4、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5、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6、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地返回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
7、都要带好口罩。7、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第四篇: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
8、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
9、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0、11、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
11、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5、空调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1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个人防护知识 (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
12、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
13、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
14、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
15、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
16、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居家防护知识 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
17、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3、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
18、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4、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
19、人房间。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 (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 第五篇: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个人防护知识 (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
20、。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
21、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
22、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三篇 关于 疫情 知识 宣传 十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