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摄影话语的文化意涵,摄影论文.docx
《现代性语境中摄影话语的文化意涵,摄影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性语境中摄影话语的文化意涵,摄影论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性语境中摄影话语的文化意涵,摄影论文在(摄影小史1931的开篇,本雅明写道:摄影术发明之初,迷雾重重,但并不比印刷术起源时代覆盖的迷雾更浓。也许这是由于摄影发明的时间比印刷术更为明确,当时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时刻的来临,他们不约而同为一个目的而奋斗 将照相机暗箱中的影像固定下来,而怎样构成这种影像至少在达 芬奇时代就为人所知了。在尼埃普瑟和达盖尔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之后,他们同时获得了成功。由于发明者面临着申请专利的费事,法国乘势攫取了他们的发明,在给予一定补偿之后,将摄影发明公之于世。 一般来讲,依叙述题材或侧重点的不同,摄影史的写作至少包括三个基本的对象类型或叙讲形式:技术与工艺史
2、、艺术与风格史以及社会文化史。本雅明的(摄影小史公认是文化史形式的滥觞之作,其开篇的这段描绘叙述向我们暗示了追踪摄影术源头的两条 考古学 途径:印刷术和暗箱。而这两个途径又是基于对摄影术的不同界定,就像美国摄影史家玛丽 沃纳 玛利亚Mary Warner Marian所讲:假如把摄影定义为制造多个副本的手段,则印刷术就可视作它的先驱;但假如把摄影界定为能精到准确复制可观察到的现实的手段,则17世纪甚至更早的暗箱就可视作它的技术先锋。 要知道,本雅明的这个暗示并非全然的无心而为。 首先,他提到印刷术,一方面是由于印刷术在他的 传播考古学 假如能够这么讲 框架中的位置,即它是继 可听 的口传文化之
3、后出现的 可读 的印刷文化的技术表征,而在它之后便是作为 可视 的视觉文化之技术表征的摄影术;另一方面,在机械复制的层面上讲,印刷术又可视作摄影术的前身,从印刷术发展到摄影术,从手工的刻版印刷、平版印刷发展到机械的自动复制,复写技术的这一革命性变化带来的不只是复制速度和手段的改变,更是人类的感悟方式及情感体验方式的深入改变。 至于暗箱技术,本雅明提到它显然是由于它在帮助画家再现可视的现实方面所能到达的逼真性效果,而在接下来对摄影逼真性的讨论中,摄影影像因其生产经过的机械性、自动性和可复制性导致的艺术 本真性 的消失正是本雅明挖掘照片的视觉或 光学无意识 的关键入口。在本雅明的 图像学 阐述中,
4、绘画的图像和摄影的图像是被置于全然不同的两个文化时代当中来考察的,前者的 灵韵 气氛和后者的 震惊 效果恰是区分前当代和当代文化体验的根本所在。 其实,本雅明的这个开篇文字还向我们暗示了摄影史写作面对摄影术的发明的一个编年学窘境。这个窘境直至今天仍在困扰着摄影史家,由于它的背后牵涉的不止是发明权归属的问题,而是还有由此引发的地缘文化政治的问题。 一方面,作为机械复制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摄影术的发明有一个明确的时间:1839年8月19日。这一天,在法国科学家及政治家弗朗索瓦 阿拉哥Fran觭ois Arago和约瑟夫 路易 盖 吕萨克Joseph-Louis Gay-Lussac的鼎力推荐下,法
5、兰西学院和科学院正式认定路易 雅克 芒代 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 Daguerre为摄影术的发明人,由于他发明了把暗箱上的影像固定下来的银版摄影法,而法国也在两位科学家的游讲下决定收购这一发明的专利权,把它奉献给全世界。就这样,在有关摄影术发明的所有编年史中,达盖尔被称为 摄影之父 ,1839年则成为摄影术的诞辰元年。 可另一方面,就像本雅明所讲, 摄影术发明之初,迷雾重重 ,发明权的归属就是这重重迷雾中的一个,固然本雅明的意思更多地指摄影术的发明在技术源头上的混杂性。 要知道,法国所认定的那个时间实际是一个政治学 时间 ,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攫取摄影术的发明权和专利权,以阻断
6、英国人威廉 亨利 福克斯 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Talbot对专利权的觊觎。所以,在阿拉哥和盖 吕萨克当初提供应法国科学界和的报告中,十分地强调了一点:授予达盖尔在摄影术上的 发明权 ,不仅关系到法国的科学利益和商业利益,更关系到法国的国家荣誉和民族情感。 实际上,本雅明所言的重重迷雾不止牵涉技术源头的混杂性,也不止关系到发明权之争以及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或文化地理学问题,而是还关联着早期摄影话语的机器认知或 知识 构型。相比于发明权之争,摄影术发明之初围绕着摄影或摄影机器的种种 议论 要复杂得多。摄影因其图像生产的神秘性和图像消费经过中主体与图像的凝视关系的不可思议性而把人
7、们抛进了一个文化经历体验,尤其在摄影术发明之初,这种经历体验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于摄影的神话式想象,加之经历体验角度的不同,构成了这个时期关于摄影的种种神话性话语。 这其实就是一种当代性经历体验,这一经历体验伴随着19世纪初的各种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而被激活,而这些发明和创新又转而成为了构建当代性经历体验的新资源。比方早期的那些摄影话语,它们外表上只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摄影的本质的局部认识,或者讲是关于摄影的局部性 知识 ,而在深层上它们也是当时人们的当代性经历体验的一种表示出。更确切地讲,摄影不仅仅是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发展的产物,其本身也是当代性的想象和欲望投射的场所,它的出现为当代性话语的表
8、述提供了各种可能的空间。就此言之,摄影与当代性之间是一种构造的、共生性的合谋关系,而非单一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决定或反映关系。并且,敷设在早期的摄影话语之上的那些神话学品质并没有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成熟以及摄影 知识 的科学化而消失,相反,它们就好像是构造话语的意义内核,坚执地附着在摄影话语的边缘处和缝隙处,构成了话语的修辞和隐喻,并在后代的摄影表述中不断被重复,成为话语的基本 知识型 ,成为指示摄影的当代性身份的标识。 摄影术发明之初,迷雾重重 。本雅明的这句话在今天已成为摄影史写作的一个谶语。摄影作为一种固定影像的工艺技术,本身却有着最不确定的形象,这一点也不具反讽意味,它恰恰表示清楚:
9、摄影自诞生之始就在解放视觉无意识的方面显示了无限潜能。而我们现今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摄影术发明之初,人们是怎样构建这个机器的 知识 的?是怎样把这个机器纳入时代的知识意志加以理解的?这一理解与当代性经历体验有何关联?这当然不是要去验证早期摄影 知识 的客观性,而是要去考察那些 知识 作为话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历史和哲学问题。就像本雅明讲到的,固然发明的公开为摄影术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这种迅速发展也使得摄影术起源的文化意义被忽视,利益的追逐导致人们没有闲暇回到 源头 本身去回首这段发展历程,以致于 伴随摄影兴衰的历史性或哲学性问题都被人忽略了 。 二、自动性或自然性 不妨从摄影成像的自动性开场
10、。摄影成像是一个自动的光学和化学经过,这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并且摄影成像的这一自动性也被视为摄影图像与绘画图像的差异不同所在。 作为一种固定影像的工艺,摄影成像的自动性一般指镜头对光的摄入经过及负片或胶卷的化学涂层的感光经过具有一种假定的非人工操控性。可在摄影术发明之初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自发的经过却带给人无限的惊奇和想象。比方,正是基于对成像经过的自动性的认识和理解,摄影术的发明人尼埃普瑟J. N. Niepce、达盖尔和塔尔博特都一致地把摄影解释为 自然 的笔迹:尼埃普瑟将他获得的成果定义为 光作用下的自然的再现 ;达盖尔在为他的工艺做的宣传册中称 达盖尔法不是描绘自然的工具,而是
11、让自然得以自我表现的化学物理工艺 ;而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塔尔博特的讲法,他径直称摄影术是 自然的画笔 ,意即摄影的成像不像绘画那样需要假借人的画笔,而是自然自个的画笔自发运动的结果。所有这些讲法都旨在强调摄影不是用来描绘大自然的工具,而是大自然在光的作用下的自动显现,是大自然在复制本身时留下的痕迹。 在这里, 自然 或 自然性 作为一种修辞被反复运用,成为摄影话语中最早且长期居于主导的范畴。玛丽 沃纳 玛利亚分析讲,这种强调摄影的自然性的观念是为了把摄影置身于一个比拟古老的文化格局中,即对一种 无删节、无扭曲、无时髦、无阴暗的主观性或外界的干扰 的表现手段或 通用语言 的渴求, 这种语言是由大自
12、然孕育而成,既适于真正的人类进步又适于科学事业的追求 。就是讲,早期摄影话语的 自然 或 自然性 修辞是为了强调一种自然的、纯洁的视觉,强调摄影图像毫无瑕疵且直接的真实性,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视觉意志的基本渴求。不过,在19世纪初的西方 ,自然性 的含义极为含混,需要在详细的语境中来考量。比方在超验论、泛神论这类新柏拉图主义的话语中,在浪漫主义的艺术理论中, 自然性 是与纯真的视力或洞察力、自然的天然混成的创造力联络在一起的;而在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艺术话语中,在笛卡尔主义的视觉传统中, 自然性 则指涉一种中立、客观、去肉身化的观察能力或视力。达盖尔们的 自然性 其实包含了这个双重的含义
13、,即它既指摄影成像的 自然 或自动经过,也指这一获得图像的方式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方面都是当代性对纯粹、透明、不受污染的理想视觉的谋划,区别仅在于一个是依靠自然之力,另一个则是依靠自足主体的阿波罗式的视觉。 摄影术早期有关成像经过的 自然性 话语已然显示了其强烈的文化想象的痕迹,但这个话语并没有随摄影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成像的光化经过更科学的认识而消失,它在20世纪继续作为一种修辞策略发挥作用,并成为人们构建所谓的 摄影美学 或有关摄影的艺术话语系统的重要工具。 自然性 、 现实性 、 真实性 作为可互相调用的术语在这类着作中被置于某种本体论的位置,而它们的技术基础之一就是成像经
14、过的自动性。华而不实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 巴赞Andr Bazin的观点最具典型性。 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1945一文中,巴赞根据一个略显粗糙的历史叙事,以为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一直在寻求精神表示出的象征主义和想要再现外部现实的写实主义之间彷徨,巴洛克风格就最为集中地具体表现出了这两种心理需求的冲突和矛盾,而替它赎罪的就是尼埃普瑟和卢米埃尔Lumi re。随着摄影术和电影的出现,巴洛克艺术的夙愿得以完成,造型艺术终于能够摆脱追求形似的困扰。巴赞指出,在这一解决当中,至为关键的不是摄影影像所达成的 结果 ,而是它的 生成方式 或者讲生产方式: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况且,作
15、为摄影机的眼睛的一组透镜代替了人的眼睛,而它们的名称就叫 objectif 。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要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根据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涉,介入创造。 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介入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参与的特权。照片作为 自然 现象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它如同兰卉,宛若雪花,而鲜花与冰雪的美离不开植物与大地的本源。 这种自动生成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影像的心理学。摄影的客观性赋予影像以令人信服的、任何绘画作品都无法具有的气力。不管我们用批判精神提出多少异议,我们不得不相信被摹写的原物是确实存在的。它是确确实实被重现出来,即被
16、再现于时空之中的。 在这里,摄影影像的自动生成被等同于人为干涉的取消,进而被等同于影像对于被摹写的现实的客观再现。巴赞并非不知道摄影师的个性会 在选择拍摄对象、确定拍摄角度和对现象的解释中表现出来 ,就是讲,所谓非人为干涉的 自动生成 其实是一个假定的理想状态,可他仍然要从 自动性 、 自然性 到 客观性 的一系列语码转换中来建立其摄影影像的本体论,这恰好显示了当代性的视觉中心主义在有关社会现实的话语建构方面强大的逻辑气力。 三、即时性 与成像经过的自动性相并立,摄影成像的即时性是激发神话式想象的又一个重要元素,华而不实 自然的魔法 或 技术奇迹 是使用得最为频繁的修辞,它们所表示出的不止是对
17、摄影术的工艺的惊奇,还有对这个奇迹般的魔术经过的文学化想象。不只是一般民众,很多文人也因而把摄影同魔术甚或巫术联络在一起。摄影工艺和照片的奇迹般的效果甚至激活了西方人对波尔塔时代盛行的光学幻术的回想,他们把这个技术发明回置到一个魔术般的王国中,并敷之以哥特式的激情,在那里完成心灵对冰冷的现实的逃离和对技术进步的神话式想象。 对于摄影术在当时引发的惊奇感,我们不可简单地归之于人们在摄影 知识 上的无知,它实际上是源于摄影图像记录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源于机械之眼对转瞬即逝的当下时刻及事件的准确捕捉。固然在技术上将曝光时间从最初的几特别钟缩短到霎时花了好多年,但照相机记录现实的即时性和直接性功能却是自
18、一开场就被人意识到了,就像19世纪50年代发明 名片摄影 的法国摄影师安德烈 阿多尔菲 迪斯德里Andre Adolphe Disderi讲的: 接下来要做的事,我以为 就是让经过进一步缩短;理想的解决就是获得即时性。 迪斯德里的讲法虽然是基于商业上的考虑,但这个商业逻辑与当代性追求速度的文化逻辑本质上是一致的。而随着快门这一控时装置的运用,即时性影像的获得在技术上成为现实,并和其他技术革新一起推动着摄影的工业化进程,机械复制时代真正地到来。 根据很多文化研究者描绘叙述的当代性历史叙事的逻辑,对即时性记录的追求乃是一种当代性追求,是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相一致的,是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
19、活节拍、人们感悟世界的手段和方式相关联的。 法国理论家保罗 维利里奥Paul Virilio把当代性的逻辑归于一种速度逻辑,摄影术就是一种速度技术 :由于摄影,对世界的观看已经成了缩小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事:速度的事,加速或减速的事。 本雅明在很多地方也讲到,当代时期的人们总遭到一种欲望的驱使,就是竭力想要贴近对象、消除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不仅使这一欲望得到了最大的知足,而且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或对象的感悟方式,改变了人的情感构造。摄影的即时性功能不只是使记录可见的现实成为可能,更在于它能够捕捉到肉眼所看不到却又真实地存在或发生过的霎时和细节,它让过去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固定地在
20、场,让霎时和永远恒久并置在一个辩证的时空构造中。 摄影机器即时性的记录功能还引发了另一个震惊:类比意义上的死亡的凝视。摄影机器的即时性复制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就像本雅明和维利里奥所言,它是在场与不在场、霎时与永远恒久的辩证法,是曾经的此刻此地的凝固化。不只是这样一些现代批评家,更早的塔尔博特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1939年他在解释他的发明 他称之为 光描绘的艺术 时讲:最流变不居的事物,影子,格言所言的稍纵即逝的一切,皆可被我们的 自然魔法 的咒语所擒获,皆可永久地固定在看似专为某一独特时刻所准备的位置 这就是事实,即我们可在纸上获得稍纵即逝的影子,在那里捕获它,并在某个独特的霎时将它固定在那里
21、,如此之牢靠,以致于再也不会改变。 正如美国着名摄影理论家杰弗里 巴特钦Geoffrey Batchen所评论的,塔尔博特在这里采用了诗意的比喻来描绘叙述摄影的经过,并用一系列的二元对立来讲明摄影的同一性: 艺术与影子、自然与魔法、霎时与永久、稍纵即逝与擒获、固定与可变。在塔尔博特看来,摄影就是对流逝和固定那不可能的结合的欲望。不止如此,它还是一个象征性的某物/某时,是某个 独特的霎时 ,在那里,空间变成了时间,时间变成了空间。 时间的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当下时刻即是它的流逝,是它向不可能性的运动,每一个当下即是它已成为的过去,每一个当下即是它的不在场。可是,在摄影中这个正在成为过去
22、的当下被固定在这里,成为一种永远恒久,成为将来的一个参照。苏珊 桑塔格SusanSontag在(论摄影1973中讲:凡照片都是消亡的象征。拍照片便是介入进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死亡,易逝,以及无常当中去。通过精到准确地分割并凝固这一刻,照片见证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巴赞则用木乃伊的比喻表示出过同样的观点:相册里一张张照片的魅力就在于此。这是些灰色的或墨色的、魑魅般的、几乎分辨不清的影子,这不再是传统的家庭画像,而是能够撩拨情思的人生的各个霎时,它们摆脱了原来的命运,展如今我们面前,把它们记录下来不是靠艺术魔力,而是靠无动于衷的机械设备的效力。由于摄影不是象艺术那样去创造永远恒久,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
23、使时间免于本身的腐朽。 理论家们在这里讲的是摄影与死亡的隐喻性关系,而不是摄影对死亡的表现,固然早期画意摄影确实痴迷过这一主题。这一关系的本质就在于摄影对曾经的 此刻此地 的凝固化,在于其对某一逝去的时刻的 留影 。这牵涉照片的本体论问题。照片是什么?照片向作为观者的我们提示了什么?在语用学的意义上讲,照片提示了某个指涉物的 曾经在这里 ;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照片本质上是开启神秘的凝视的一个境域,是过去和如今、拍摄者和观看者在这里交会、照面的界面。一个对象一旦被拍摄下来,那个永远消逝的特殊霎时便被木乃伊化,并会在我们的凝视中无休止地返回,过去以重复延宕的方式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它是延宕着的到来
24、者,是在延宕中不断实现本身、不断让自个复活的迟来者,它就在那里等待着我,迎接着我的目光。曝光其实是过去时刻的一种 悬置 ,它把过去定影在那里,等待着将来来将它实现。 所以,照片的震惊效果不只是来自于作为观者的我们对已然成为过去的存在即 死亡 的凝视,更是来自于死亡对我们的凝视,来自于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互相凝望。罗兰 巴特R.Barthes就是由于这种凝望、就是在这种互相凝望中写作了他的(明室1980,并是以这种凝望开场他的(明室:有一天,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我偶尔看到拿破仑最小的弟弟热罗姆的一张照片摄于1852年。我当时特别震惊,想道 :我看到了一双曾经看到过拿破仑皇帝的眼睛! 他不仅让这种凝望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