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F RFID系统的发展和趋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UHF RFID系统的发展和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HF RFID系统的发展和趋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HFRFID系统的发展和趋势随着RFID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对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要求逐步细化,从对电子标签读写距离的要求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近距离自动识别系统。RFID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识别距离在数十厘米以内,频率在13.56MHz或以下频段的近距离RFID技术已相对成熟。一般都由人手持电子标签(卡)或读写器,让二者直接靠近进行读写。目前使用量很大,如我国的第二代智能身份证、公共汽车和地铁的IC卡电子车票,办公人员的门禁系统等等。第二类为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对电子标签读写距离在数米至十余米。如果要对行驶中的车辆、传送带上的行李,流水线上的工件等运动或移动物体进行近距离识
2、别,必须使这些物体停下来,这不仅会降低效率,对有些应用甚至是不可能的。远距离RFID技术是物流、生产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和交通管理等行业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建立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手段,远距离RFID产品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远距离RFID系统使用三个工作频段:即840MHz960MHz超高频频段(UHF)、2.45GHz频段和5.8GHz频段。早期由于RFID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子标签的电路必须靠电池供电。这就带来电子标签价格贵、使用和维护不方便,寿命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九十年代后期半导体集成电路在集成度和降低功耗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UHF和2.45GHz频段
3、制造出了无源电子标签的单片集成电路。可以利用读写器天线幅射的电磁波能量,驱动标签电路工作。2.45GHz频段的无源电子标签识别距离很近,而UHF频段的识别距离可在10米以上,已成为远距离无源识别系统的主流。5.8GHz频段由于技术相对复杂,难于制造出无源而作用距离又远的电子标签,它的电子标签的价格是无源标签的数十倍,在我国及欧洲和日本等高速公路收费的系统仍在使用有源的5.8GHz系统。UHFRFID系统正进入高速成长期超高频远距离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无源电子标签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寿命高,可以在车辆或其它被标识的物体高速运
4、动的情况下工作、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受到以美国国防部和欧美大企业的推动,确立了自动识别国际标准,加之超高频电子标签的价格逐年下降,大大降低了RFID技术的应用门槛。超高频远距离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已逐步由涉车应用,转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交通管理、电子政务以及军事管理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超高频远距离自动识别已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社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益和质量的形势的推动下,2006年科技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发表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为RFID技术与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指南。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
5、初具规模,RFID产业链基本形成。远距离无源电了标签和读写器的应用和开发方面,在90年代中期深圳市远望谷科技等单位,开发了铁路车辆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以四川省新源现代为代表,从1997年起在深圳海关建设了“自动车辆识别管理系统,对过境车辆进行管理。并从2001年起,将原来的有源卡系统改为超高频无源卡系统。2001年秋,深圳市人一投资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发出了符合ISO/IEC18000-6B标准的读写器和系统,成功地用于深圳海关电子转关通道管理等项目。此后南京三宝集团瑞福科技公司和深圳市先施科技等都相继投入力量,进行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识别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系统的开发,形成了初步的产业规模,不仅为
6、国内提供了大量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也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东许多国家,成为国际远距离无源识别系统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自动识别技术比较复杂,目前各公司的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成本高。在全国的众多RFID企业中,各种代理或外企分支机构和系统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企业占到近90%,真正从事RFID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不到10%,是中国RFID产业最薄弱环节。针对此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我国科技部把“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大项目,组织攻克一批RFID共性基础及前瞻性、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建立起我国R
7、FID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公共应用服务体系和RFID标准体系,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产业链,降低电子标签和读写器这些关键设备的生产成本,加速应用软件的开发,增大推广使用的力度,满足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生产管理和国家安全等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在国内外远距离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加速发展的前提下,有下列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一、ISO/IEC18000-6C可能成为事实上的UHFRFID空间接口标准随着全球物流行业RFID大规模应用的开始,RFID标准的统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EPCGlobal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数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
8、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由于综合了美国和欧洲厂商,实力相对占上风。2006年EPCGen2已纳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组织(IEC)联合的ISO/IEC18000-6标准,称为ISO/IEC18000-6C。在超高频(UHF)频段,空间通讯接口标准ISO/IEC18000-6的A、B和C三类中,由于历史原因,B类多数用于交通领域,而C类主要用于物流、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领域。但是C类标签的速度比B类高,价格低,生产和销售的数量远远超过B类,有逐步完全替代B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UHF远距离的无源自动识别系统的唯一国际标准,不仅在物流、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大量
9、应用,也会在交通管理领域使用。符合ISO/IEC18000-6的A、B和C的电子标签芯片在Philips、TI等许多集成电路大公司都已大量生产,我国复旦微电子也宣布研制成功。下面表格列出了Philips(现称NXP)公司的几种UHF频段的电子标签集成电路产品的规格:620)this.style.width=620;border=0二、面向行业需要开发多种多样的电子标签在一个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一般占总投资的60%至70%。读写器和计算机系统的投资是一次性的,但电子标签的数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应用的扩大,逐年会增加。据权威咨询机构研究报告称,到2008年,全球每年将使用200亿个RFID标签
10、,2010年全球RFID市场将达3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射频识别标签应用最多的市场是包装/供应链市场。到2008年,约需153亿个的货箱与托盘标签,68亿个面向药物、行李、动物、书籍和票据的RFID标签。要使UHF的自动识别系统识别距离远,必须同时改进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性能,而电子标签是关键的一环。电子标签由外壳或面层、天线、天线所在的基片、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与天线连接电路五部分组成,性能取决于电子标签的天线、电子标签的集成电路和他们的封装。超高频电子标签最困难之点是:电子标签要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标签所附的物体表面也是电子标签天线的一部分,会影响标签天线的电参数。标签的使用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UHF RFID系统的发展和趋势 RFID 系统 发展 趋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