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晶圆级3D集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前进中的晶圆级3D集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进中的晶圆级3D集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进中的晶圆级3D集成3D集成是指将多层平面器件堆叠起来,并通过穿透硅的Z方向通孔实现互连的系统级集成方案。从概念上来讲,3D集成能够在减少芯片面积的同时缓解互连延迟问题。如果用垂直方向的短互连线来代替二维结构中大量的长互连线,就能够使逻辑电路的性能大大提高。例如,通过将关键路径上的逻辑门放置在多个有源层上,就能够将它们非常紧密地排布起来。也可以将电压和/或性能要求不同的电路放置在不同的层上。3D晶圆堆叠基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全晶圆产品(即嵌入式处理器、DSP、SRAM、DRAM、嵌入式无线网络等),并将这些晶圆或分立的已知良好芯片(knowngooddie,KGD)垂直地互连起来,制作成一个功能
2、器件。3D结构能够集成许多别的方法无法兼容的技术,这样就可以显著地提升器件的性能、功能性和波形因数。这种3D堆叠能够令人信服地集成天线、传感器、电源管理和电源存储器件等技术。3D集成缩短了芯片间的信号路径,允许系统更快地运行,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功耗。互连线长度是电源应用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持足够短的互连线长度非常有利于降低功耗。当采用这种3D堆叠芯片方案时,最需要关心的是散热问题,不过由于通孔的使用缩短了总的互连线长度,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热的产生。在最近的电子元器件技术会议(ECTC)上有许多介绍3D晶圆级集成进展的报告。在会议的小组讨论中,用于晶圆到晶圆(W2W)和芯片到晶圆(
3、D2W)互连的最新3D前沿进展被总结出来。很多与会者都注意到,早先的W2W键合概念正被D2W键合所逐步取代,因为D2W具有以下优势:只封装KGD排列对准的容忍度更大具有将尺寸差别很大的芯片互连起来的能力具有为“异类集成而将尺寸差别很大的芯片互连起来的能力根据IC设计是否针对3D互连,目前已有3种可行的选择方案来形成通孔(图1)。620)this.style.width=620;border=0针对3D的IC设计:使用FEOL通孔如果芯片是针对3D应用设计的,那么就可以使用任何目前实际用于(嵌入式)DRAM深沟槽电容技术的设备来制作前段制程(FEOL)通孔。目前用于3D互连的通孔直径一般为2-4
4、mm,而且还可以更小一些。这是初创公司Tezzaron为他们的“超接触技术所选择的路线。既然通孔与IC互连是同时制作在晶圆上的,那么就没有必要额外留出一些不进行片上互连布线的区域。在完成FEOL通孔的制作之后将晶圆减薄,直到通孔(一般是钨,也可能是铜)从晶圆背面暴露出来,然后布线并制作背面焊接垫来将晶圆互连到其它的芯片/晶圆上。针对3D的IC设计:使用BEOL通孔如果选择后段制程(BEOL)来制作通孔,那么在IC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留出额外的区域。这样,3D晶圆代工厂/封装厂就可以通过刻蚀这些保留区域而得到通孔。共有两种方法:先刻蚀得到通孔,再装配到操作晶圆上,然后减薄(先通孔方法,vi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进 中的 晶圆级 集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