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第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第3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第3页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
2、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仙景,瞬息万
3、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
4、公一人。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5、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
6、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
7、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
8、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蜀道难)等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之匹敌。倪其心撰文指出:“
9、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这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掉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李晖.李白诗选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3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4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齐鲁学刊,1992年;第05期. 6张厚余.太白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