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目前,我国理论界正在深入广泛地讨论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无论是在目前这场讨论中,还是在长期以来中外学者的研究中,对劳动价值论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难题。其中有些难题在马克思著作中并无现成答案,传统理论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就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劳动价值论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创立了一百多年但至今未获应有发展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各方面加以丰富和发展。为此,本文冒昧提出几个新理论和新公式,并尝试这些理论和公式,分析和破解关系到劳动价值论兴废存亡的几个问题。一、几个公式(一)
2、价值决定公式价值规律公式之一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基本观点是:“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的这个观点是价值规律的首要内容。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用个量t,1及其总量T,1表示)。对于t,1参与价值决定,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中是没有争议的。但也许正因为没有争议
3、,人们对t,1的认识一般也就没有深化、;细化和量化。其实,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和社会实践,t,1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在认识上加以深化、细化和量化。从内涵来说,马克思所说的t,1;至少包含着三个重要的规定:一是劳动时间,并且是有效劳动时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二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三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基本上也就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生产条件。后两个规定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在这里,这两个概念完全一致,可以通用)。这样,商品的价值量(W;)就是劳动时间(t)和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力(N)的函数,即:Wf(N,t)在这里,
4、N又是由多种情况和要素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在这多种情况中的每一种,都是一种或一类生产要素,每种要素又都包含着许多方面和因素。具体说:第一,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可以说是劳动力要素(r),;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德、智、体素质,这又取决于先天的体质和智力遗传因素、后天的和因素,特别是本人的主观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方向和程度等等。第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
5、程度可以说是科学技术要素(e),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贮存、应用水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承载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种类和含量等等。第三,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可以说是要素(g),;其中包括微观的经营,宏观的、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纪律、制度、政策、措施、分工、协作,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力系统。第四,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可以说是资本要素(c),;其中包括资本的积累、积聚、集中、筹措、运作,生产资料的获取、配置、利用、更新改造等等。第五,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地要素(d),;完整地说应该包括人类自身的自然(已列入劳动力要素之中)和人类外部的
6、自然,后者又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日照、气候、其他动植物、生态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劳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都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性因素。仅以上述五项要素列入价值决定的关系式,可得出以下公式:Wf(r,e,g,c,d,t)以上因素都影响到价值决定,其中有的是加和关系,有的是比例关系,有的是非加和性、非线性的关系。从外延来说,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生产条件和劳动力条件。同一规格质量的产品都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生产者向市场提供;这些生产者有的是个体,有的是;中有独资的,有合资的,有股份制的,有国有的。不同生产者会有不同的生产条件、劳动力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不同的
7、劳动生产率。这些生产者各自的个别劳动生产率(N)可能分别等于、;大于或小于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N,1),从而N与N,1的比值n(我们把n;叫做相对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指数)可能分别等于1,大于1或小于1.即NN,1,NN,1,NN,1,亦即n1,n1,n1.但无论个别劳动生产率N和个别劳动时间t怎样不同,同一规格质量的产品投放到同一市场上价格都相同,从而社会价值W都相同。因而n值越高,在相同劳动时间t;里产品产量越大,产品总价值也越大。于是就存在以下的数量关系和价值决定公式:Wt,1nt当n不变或相同时,W与t成正比;当t不变或相同时,W与n成正比,即与N成正比,与N,1成反比;当W不变或
8、相同时,t与n成反比。;这就是说,当劳动生产率不变或相同时,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当劳动时间不变或相同时,商品价值量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指数成正比,或者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商品价值量不变或相同时,也就是在等质等量商品中,包括单位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反之则相反。因此,我们应该区别不同情况、不同概念的劳动生产率,来全面认识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三者关系;否则就会在这三者关系上纠缠不清,争论不休。在计算同类商品总量、部门商品总量、社会商品总量时,由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总是根据所有个别
9、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因而这时n1,从而,WnT1TT.其中总劳动时间Ttt,1T,1.所以,无论是同类产品、部门产品还是社会总产品的总价值量总是等于耗费在产品中的总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了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又在(资本论)第三卷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7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马克思
10、这里所说的必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用总量T,2和个量t,2表示)。显然,作为完整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对社会生产、对生产部门、对社会供给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对社会需求、对消费者及其购买力来说也是必要的;不仅要具有劳动耗费上的社会平均性,而且要具有劳动效果上的社会必需性,即具有两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性,也就是必须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这就是说:“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价值论 几个 公式 及其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