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docx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在笔者短暂的执教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疑惑,学生很容易在理科的课程上通过解题的方式活动起来,思考起来,可是到了课上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呢?因为并没有一个公式型的定律,学生不能进行运算、归纳等活动,而是通过表达、讨论的活动来展现。那么让学生“表达什么呢?教师必须要在课程中铺垫好大量的历史史实,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结合我们的对象为未成年的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以形象思维为主,故教师提供的史料最好是有生动细节的史料,以便让学生生临其境,激发他们探索历史、思考历史的兴趣与热情。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版第六分册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课为例,对运用历史细节使学
2、生感受历史、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一、细中有趣,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美苏冷战的开始这一课讲述的历史内容为学生非常不熟悉的世界史,又是距离学生生活很远的大国史,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述课本内容,难免会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选择历史上,笔者以人为切入口,通过“人的表现来联系国家的对策。如果把人的故事讲活了,就能把这段史实讲活了。那么以“谁为切入口呢?历史细节一:从“三巨头照片到美苏关系变化美苏冷战的两个关键国家是美国与苏联,国家意志的体现往往与领袖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笔者引入了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的上合照。该照片是学生在前一节课“雅尔塔体制上
3、看到过的,所以比较熟悉,通过熟悉的材料引出新的问题。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的关系看起来怎么样?学生一般会回答,他们的关系看起来还不错。笔者继续提问,他们的关系真的如照片拍摄的这么和睦吗?以此引出美苏英之间的旧怨。(一)苏联眼中的美英形象二战即将结束时出现的“伯尔尼事件中,2万德军在瑞士进内向英美的联军主动投降,主动走进战俘营,让在东线与德军苦苦作战的苏联对英美充满了猜忌。斯大林开始怀疑,美英德这些毕竟是都是国家,战后很有可能又会联合在一起对付苏联。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极大地人员和财产伤亡,广岛死亡20万人,长崎死亡14万人,让原本叫嚣要本土作战的日本人,顿时没了声音,几天后就宣布投降。
4、这件事情与其说是震慑了日本朝野,不如说是让斯大林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原子弹不是投放在广岛和长崎,而是投放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呢?这种种迹象,让苏联越发不安,加紧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主要是东欧),使这些国家成为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屏障。所以苏联率先在东欧架起了一道防御性的“铁幕。(二)美英眼中的苏联形象苏联的一系列动作被富有经验的丘吉尔一眼就看穿了,丘吉尔随即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把苏联将东欧作为势力范围的事实说了出来,(此处就可以引入铁幕演说的材料,也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苏联g产-还在向西欧渗透,意大利g产-人数从1943年1月1.5万人,至1949年6月发展为224万,6年间增长了60
5、倍。法国g产-在议会中占据了30%的席位。出现这样的情况,丘吉尔意识到这已经是火烧眉毛的大事了。这里一定要说明一个细节,丘吉尔的这个演说并不是在英国国内发表的,而是去美国发表的。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理解两点,第一,英国实力下降,需要美国帮助。第二,美国地缘上是美洲国家,所以对欧洲的事务不够敏感,需要英国给美国提个醒。丘吉尔发表演说后在美国受到了英雄般的对待,也说明英美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都认为苏联的扩张威胁到了美苏的利益。一年之后,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同意通过“遏制苏联的国策。二战即将结束到战后的两年,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从合作正式进入对抗。二、趣中有知,历史细节建构学生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课堂教学 中的 细节 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