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企业和谐管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企业和谐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企业和谐管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企业和谐管理一、中国传统中的和谐思想(一)和谐的核心思想“以和为贵在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思想之一。孔子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言:“和者,天下之达道也。然而,现代对于“和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孔子则明确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和与“同的差异。真正的“和“是在肯定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二)和谐的动力源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传统基本精神之一。据考证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时代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
2、言篇中,记载了管仲曾经向齐桓公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我国最古老典籍之一(尚书)指出:“唯人,万物之灵。孟子也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民可畏论)中指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可见,在我国古代,人的地位和价值是受到高度肯定的。和谐管理的动力源泉是来自“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人在和谐管理过程中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二、传统和谐思想实践运用李锦记“思利及人(一)传统和谐思想“思利及人“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和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义利两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人们尊称恪守商业道德,将“以义为先、“见利思义作为价值取向的商人为儒商。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本身是以追求利润为特征
3、的组织,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割裂的观念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不仅妨碍商品的发展,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实质是并不否认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而是强调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从长远来看,企业牺牲利益、只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是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注重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在“义的基础上追求长久的“利,这种价值取向是当今企业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二)李锦记“思利及人思想的实践百年民族企业李锦记,经历117年的风雨历程与艰辛创业,成为民族的世界品牌,在“富不过三代的亚洲商界,创造着一个奇迹。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认为,他的一生和李锦记的成长都因中华文化而受益匪浅。他从唐代大书
4、法家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名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提炼出“思利及人四字作为个人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这一价值观深入李锦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中,引导和鼓励李锦记不断向前发展。 “思利及人的实质就是“以义为先的义利观,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利益关系的一种思想主张的延伸。“利及人的思想源于孔子的“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思想。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要先进行“换位思考,凡事先考虑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的感受。 “思利及社会:李锦记长期坚持关注贫困地区、捐赠办学、抗洪赈灾等。2003年,当“非典的阴霾笼罩在中华大地时,李锦记集团旗下的增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国传统 和谐 思想 企业 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