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中图分类号:F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6-0040-008中国在2014年实现7.4%的GDP增速并在近五年来呈现下行趋势,已进入“新常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高速将取代此前的高速增长。要素驱动及驱动是此前增长的主要模式,但由于消费局限性及经济新特点,面临内需不足、趋于饱和、出口增长难以为继的巨大压力,同时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需要逐步转变形成。自九五计划我国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但回顾20年的转型调整,对于调整方向的明确性及调整的有效性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时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常态阶段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新常态下,我国面
2、临经济转型调整之痛,但发达国家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通过建立相应标准从而确立在世界上的经济核心地位,以此构建有利于自身的贸易规则、继续主导秩序。在此情形下,我国应如何面对竞争新格局?既摆脱粗放式发展的增长限制,又能通过转型发展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寻求一席之地,从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现代化强国梦?一、增长极限论罗马俱乐部梅多斯1(1972年)提出“增长极限论迄今已40余年,认为人类面临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污染和能源消耗五大因素限制,经济应最终趋于“零增长,以避免经济崩溃。近年来世界经济举步维艰,似乎也印证了该论断。1972年世界约为38.49亿,其后基
3、本按年平均约8000万数量增长,至2014年底约为72.82亿。人口数量激增首先带来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包括人均耕地的减少、粮食供应短缺、水资源匮乏等,同时也引起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健康医保等一系列问题。资本追逐增值的本质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从未像这个时代如此频繁、大规模跨越众多国度,由此造成的风险及动荡,如1997年东南亚风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世界经济蒙上了难以挥去的阴影。在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的扩大虽然创造了规模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挑战,诸如碳排放、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可
4、持续发展等也屡屡成为世界各大经济论坛、各国政要晤面所商讨的关键主题,为各国日益所重视。而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与衰竭也将会成为经济增长中各国所面临的不争的事实,因而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2遍观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欧美日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乏力,近几年受金融动荡或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呈现增长率低、就业率低、通货紧缩的特征。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风暴中虽独善其身,但付出的代价是一味通过资源消耗扩大规模,从而造成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并且放弃和错失了产业调整及升级的空间和时间。3在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内部市场消费缺乏新亮点情形下,也面临增长拐点,直接体现便是GDP增速的下降。二、中国经济“新
5、常态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席卷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危机也印证了这种后续效应。尽管德国作为欧元区主力,依靠厚实的工业底蕴,依然维系着欧盟的统筹发展,但中短期内也无法改变低通胀给整个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在2008年制定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尽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方向及落位的偏差,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中国经济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陷入泥潭,此点从20072009年我国的GDP增速中可见一斑,分别为11.4%、9%和8.7%(见图1),依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但至2014年止整体处于日渐下降趋势。基于我国国情,GDP需要
6、保持在7.2%左右的增速才能满足当前居民收入、消费的需求及缓解就业的压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7年以来,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改变了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极,我国经济的增长及发展态势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内涵2014年11月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领导人结合中国经济当前阶段的特征及发展机遇,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认清“新常态的内涵及经济形势特点,从而对此进行把握、适应、引领。溯源“新常态一词,最早源于2004年美国人罗杰?麦克纳米4在(TheNewNormal:GreatOppor
7、tunitiesinaTime)一书中提出“newnormal的概念,认为经济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因而难以再塑辉煌。2009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太平洋基金的两位首席投资官使用该词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后逐步见诸西方主流媒体以诠释环境变化带来新的影响。基于国情的不同,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较长时期内具有共性的经济常规状态 “常态意味着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会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及中国入世为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市场给予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阶段,其作用都随着边际递减效应达到一个低临界值,阶段性的改革红
8、利、自然性的人口红利、突飞性的市场红利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都已经大大降低,这也决定了过去三十几年,依靠要素不断的投入、经济规模效应、低成本扩张等一定程度上的“野蛮式增长在现阶段已经不可持续。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发展动力不足、消费浪潮缺失、重大技术革命未现的情形下,环境污染、资源受限的问题便更加凸显,从而对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造成重大制约。对于我国而言,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引领下,经济飞速迈进,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我国共计实现GDP总量约4.72万亿元,而改革开放至2014年共计实现GDP总量约517.2万亿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规模是相当可观的。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是其
9、中最主要的关键因素,但随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下降,依靠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要求,同时受制于资源限制、技术限制、市场限制等因素,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新的集约式发展模式,改变要素及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与此同时,创新驱动模式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一段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常规状态,并呈现出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征。2.经济面临新困难、迎来新机遇、亟须新战略 “新表明经济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状态,因此经济特点、经济面临的困难、经济都将与以往大不相同。中国2014年人均GDP为7353美元,居世界第84位。按照中国近十几年人
10、均GDP衡量(见图2),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人均GDP差距极为明显,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痼疾依然存在,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日益浮现。在经历了经济起飞阶段后,“新常态意味着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形势,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与以往是有所不同的。一方面,世界市场及贸易格局呈现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我国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与新兴经济体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也随之变化,需要制定新的竞合策略;另一方面,“新常态带来新风险的同时,也迎来新机遇,需要新的经济,协调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等,才能化解各种矛盾适应此经济状态并进而引领经济增长与发展
11、。(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国内外形势均发生变化,这也使得“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呈现不同以往的特征。1.经济增长速度发生转变、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主旋律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经济迎来大众消费时代,轻工产品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众消费既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增长,也初步提升了中国的工业水平。90年代“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电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成为消费主流,同时通讯产品、电子产品如电话、手机、电脑等开始逐渐普及,在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群体支撑下,更兼东南亚金融危机摧毁了东南亚各国生产体系,因而诸如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被注入到中国,结合中国的改革
12、开放,中国制造开始在21世纪初期成为重要标签。5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国内房地产消费、大众汽车消费形成了可能性,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此三阶段的消费浪潮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平均近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新常态下,消费的基础促进作用已发挥殆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所代替,不仅我国,世界也面临同样缺乏消费新亮点的尴尬,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在房地产行业趋于饱和、西部缺乏投资吸引力及东部投资空间缩小的形势下,在“新常态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必然下降。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胡焕庸线所分割的东西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大开发战略执行15年以来未见明
13、显成效,西部缺乏投资的土壤而东部缺乏投资的空间,并且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我国启动的4万亿投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造成高铁投资资金使用不当以及催生房地产泡沫,由此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虚拟经济盲目扩张,反之造成实体经济困难,地方债、影子、民间非法等问题的出现无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投资的关键作用。中国入世后,世界市场以巨大的容量吸纳了中国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支撑作用。加入WTO三年,中国出口产品总量成倍扩张。无论是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还是拉美市场、非洲市场,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增加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我
14、国低成本扩张优势已经大大缩小,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而世界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市场制约对我国的外向经济开始呈现不良影响,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事件层出不穷,贸易保护日益加剧。更兼人民币大幅升值,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出口市场不旺将会影响到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增速将告别以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由于国内消费比例的加大以及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制造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代之以中高速会成为“新常态下的首要特征。2.产业结构亟须优化升级、居民收入亟须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增量的扩大化解存量的矛盾,通过投资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
15、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高速发展中放弃并错失经济转型及结构优化的时间及空间,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通过大规模投资延续了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事实及经验均证明,依靠简单的“野蛮式增长在资源约束及技术限制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新常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问题倒逼改革使得对于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必须进行优化调整,改变过去依靠要素不断投入的简单模式。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突出。东部发展居于领头羊地位,部分省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依然是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有所放缓,这些都使得提高居
16、民人均收入会成为“新常态经济面临的巨大考验。3.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动力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基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可能,2011年中国入世则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一极。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要素与投资驱动成为主要动力,形成了“潮涌现象。6伴随劳动力的不断投入、吸引外资的加大、海外市场的支撑、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兴起等,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经济体,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产能过剩的隐患。“新常态下,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创新克服资源约束及环境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理论最早源于美国
17、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包括产品、市场、生产方法、供应及组织创新。7“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应包括产品创新(创造消费需求)、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治理结构)、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效率)、理念创新(提高创造力),以创新驱动模式适应经济新常态并进而引领经济新发展。三、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转型调整桎梏与误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呈现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经济增长的桎梏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可以看出,近20年以来转型调整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于如何进行调整存在一定的误区。(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传统“三驾马车后继乏力消费、投资、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常态 创新 驱动 转型 调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