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汉语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系统讲解班(第二讲)主讲:小段老师春蚕【单选、简答】 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叶圣陶),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作(1) 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2)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 长篇小说:子夜等,茅盾小说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剖析见长。 主题思想春蚕写于 1932 年,作家通过描写 30 年代初期江南农民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却破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一
2、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贫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情节线索在情节发展过程中:(1) 一方面盛传不太平的时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剥削)影响民族工业,丝厂茧厂均将关门,春蚕无望;一方面是主人公老通宝根据六十年来的经验,除非是老天爷使蚕花不熟,时局是不会影响丝业和茧厂的。(2) 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其实就是理想和实际的矛盾。老通宝一家希望过安居乐业的生活,纵使朦胧地认识到世界在变,但总想安于现状,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决不可能的。老通宝理想中的“不变”和客观世界的“经常的变”贯穿在情节中,成为
3、一条主线。发展的结果是老通宝和村人对春蚕的希望在现实面前破灭,老通宝气得生了一场大病。 老通宝人物形象老通宝是一个勤劳忠厚而又保守落后的老一代的农民。他出生在清朝,深受封建观念的毒害。他从来就是个规矩的人,安分守己,勤俭刻苦是他的处世哲学。他在长期贫困生活的煎熬中,总是逆来顺受,承认现存的制度是合理的。他不甘于贫困,想方设法摆脱,竭力挣扎,他相信勤劳可以发家;他也迷信命运,虔诚地恪守着养蚕时的一切禁忌,并要他儿子阿多也严格遵循,他幻想着通过辛勤紧张的劳动获得丰收,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时代变了,社会环境也不同了,因此,蚕茧虽然获得了多年未有的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无情打击却是资本家压低蚕茧的收购价
4、格,使他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和贫困之中。他隐约约地觉察到,世界之所以“越变越坏”都是因为“洋鬼子”的缘故,“铜钱都被洋鬼子骗去了”,因而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这反映了老一代农民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憎恨,同时暗示了在残酷的现实的逼迫下,他的内在的反抗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春蚕的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对丰富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旨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体现了茅盾小说以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并以形象剖析社会本质的艺术特质。小说把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蚕事、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会交织,歌颂了农民的农业劳动,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波澜。菉竹山房【单选、简答】 作者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组襄,安徽
5、泾县茂林人。1929 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学中文,1933 年毕业后直升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清华园时期,是吴祖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与季羡林、林庚、李长之并称为“清华四剑客”。 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樊家铺等,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小说一千八百担,借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形象地再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衰落。吴组缃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 小说简介菉竹山房写于 1932 年 11 月。小说以现代文明青年的视角叙述二姑姑的悲惨故事。二姑姑年轻时曾追求自
6、己的爱情,当喜欢的人落水而亡后,她抱着灵牌成亲,从此与丫鬟兰花一起生活在阴森可怕如坟墓般的箓竹山房里,整日与“鬼”为伴,强烈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内容主旨(1) 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的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 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 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
7、图画!(2) 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世道早已变了。”我连年羁留外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生活。”可是,家乡的一切,记忆中的”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 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依然如旧,甚至更加腐败,烂朽。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阴暗, 凄苦,迟钝”,日复一日,愈加深重.(3) 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在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故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 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
8、至于小说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和兰花对新婚夫妇的偷窥,表明人性在被压制二十年后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艺术手法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九十九度中【单选、
9、论述】 作者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汉族,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国现代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也被认为是 20 世纪中国的才女。文学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主题思想九十九度中发表于 1934 年,小说采用全景的视角,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含着人生的不如意。 内容简介小说九十九度中包含五组人物画面:挑夫、卢二爷、张宅、车夫、阿淑。这五组画面是作品的原有形态,作者一开始就“五子登科”般将五组画面依次推出,每推出一个画面旋即又用分离的笔触将画面打散:(
10、1) 三个挑夫送食品给张宅,讨赏钱,在胡同口喝酸梅汤,其中一个晚上回家得病,因请不到医生而暴死;(2) 卢二爷见挑夫的食品而去东安市场西门口,与逸九、老孟喝茶聊天;(3) 卢二爷的车夫杨三找王康讨债,二人扭打,被巡警所抓,晚上蹲在捕房等待主人来救;(4) 张宅庆祝老夫人七十大寿,准备筵席、拜寿、开夜宴;(5) 喜燕堂新娘阿淑追忆自己不如意的婚事,心想着表哥逸九。 交错切换的画面展示了两类人迥然不同的两类生活图景:(1) 挑夫、车夫、丫环劳动人民系列他们的命运是病死、坐牢、挨饿;(2) 卢二爷、张老太太、阿淑富贵人家系列他们的生存状态是空虚无聊、挥霍无度、因循守旧。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 现代文学 作品选 系统 _20180809151316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