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最佳复习资料.docx
《记承天寺夜游最佳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最佳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
2、方没有竹子、松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词语解释】解:脱、脱下。户:窗户。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寝:睡。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漫步、走、行走。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盖:原来。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
3、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特殊句式】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
4、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
5、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记”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写作背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
6、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7、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
8、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内容理解】主旨:本文记叙作者与友人夜游承天寺,生动地描绘当夜庭院中澄明的月色,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并夹杂着作者自解、自矜、自嘲的复杂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段意:第一层(前两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与起因。第二层(第三句):运
9、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寺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第三层(第四句):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闲”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诉说洒脱中的无奈。写作特色:层次分明: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比喻传神:月光如积水,竹柏影如藻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借景抒情: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哀,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旷达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睡,卧;一起,共同;行走)翻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纵横交
10、错)翻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阅读指南】1、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_家、_家。字_,号_,是“_”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_”。此文是作者被贬_(任团炼副使)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_的同时,抒发了_、_心情。文末以“_”自居,其中夹杂着_、_、_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2、全文可分三层,先_,继_,后_。第一层_点明夜游的_、_及_;第二层_,描写承天寺庭院中_的月色。虽然只有三句,却展现了高
11、妙的想像力,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_的写意图,具有一种_而_的美。第三层_,以两问一答收结,述说“闲人”洒脱出的无奈,其中“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如此短小的篇幅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3、文中以“_”喻月色,以“_”喻竹柏之影是全文亮点。不仅视角独特,言人所谓未言,而且将月色的清澈空明,赏景者的似醒欲睡的情态表现得十分贴切,不愧为大家手笔。文章还运用“_”的技巧,将赏月的_、漫步的_、贬谪的_、人生的_与_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点击题目链接】一、词语解释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5、相与步于中庭6、何夜无月二、句子解释1、相与步于中庭。2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对“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进入门户,我高兴地起来出门B、月光照入室内,我兴致盎然地起身出门C、月光照入室内,我兴致勃勃地起身步行D、月光进门入户,我高兴地起来出门三、内容理解1、苏轼见月色而决定夜游,就想到“寻张怀民”,其原因是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作用是:3、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将当作的错觉,表现了4、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收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个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无地自容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个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听之任之C、作者为自己成为“
13、闲人”,有张怀民作伴感到欣幸D、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苦闷无奈,借此自嘲,夜游也是解闷之举四、常识填空苏轼是宋代文坛的大家,文、诗、词俱佳,而且兼擅书画。请写出一两篇他的作品的名称,或写出一两句他写的名句(及出处)一、1、行走 2、于是,就 3、寻找 4、透明 5、在 6、什么二、3、B三、1、(1)出游无人相伴而想找个游伴(2)张怀民同样也是遭贬失意的人,有共同的思想与语言2、设问 (1)指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2)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3、庭中竹柏之影 水中的藻荇等水草 月色的清澈空明如水 4、D【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
14、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
15、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_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
16、。这是一首赞咏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实际上是用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11.B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17、枝。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二阅读理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2.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_3.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_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比作_,把_比作_。5.“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_7.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_。8.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描绘了一个_的美妙境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 夜游 最佳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