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林业论文.docx
《绥中县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林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中县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林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绥中县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林业论文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是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在调查的基础上,以乡镇行政区划为施工设计的基本单位。综合考虑林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人为毁坏轻重、松毛虫发生特点诸因素,按相对集中的原则,将油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安全区3种不同类型区。不同的发生类型区因其松林状况、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以及监测防治技术水平等因素有较大差异,制定防治措施要区别对待。 1 绥中县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油松毛虫繁衍能力强,适应也较广泛。在绥中县一年一代(跨两年度),多以4龄幼虫(少数5龄
2、)在树根周围的枯树落叶层下、能活动的石块下、草根盘结和上面有覆盖物的林地凹坑中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5.7)开场上树危害,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场羽化,8月上旬出现秋代幼虫,危害到10月中、下旬。 10月末(日平均气温达3.6左右)下树越冬。成虫多于临近晚上羽化,在当晚或次日交尾后即产卵。卵成堆产于树冠上部当年生的松针上,每块数十粒到500多粒不等。成虫有趋光性和向周围林分迁飞产卵的习性。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1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围的松针,将松针叶边缘咬成缺刻状,造成枯萎卷缩,呈帚状针丛。这是调查秋季幼虫数量的重要标志。一头幼虫一生取食40
3、0500根松针。根据虫口密度和松树的蓄叶量,能够作为确定猖獗指标的参考。老熟幼虫在针丛、树干及杂草灌丛、树冠下部结茧。 2 油松毛虫在绥中县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经太多年的实践调查,绥中县油松毛虫发生危害呈现由南向北、从东往西规律,并突出区域性危害的特点,按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等方面,可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安全区。 2.1 常灾区绥中县松毛虫发生危害的常灾区松林面积达6 933hm2,牵涉16个乡(镇)场,68个村。本区的特点是树种单一,林地分散,松林纯林较多,占该区森林总面积的26.8%。大多数松林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的林地,还没有构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再加之修枝过度,树冠很小,在
4、人为干扰下,天敌种数极少,提供了松毛虫危害的内外环境。据1978年 2004年调查统计,发生松毛虫严重危害10次,平均近3年大发生1次。 2.2 偶灾区松毛虫偶灾区的松林面积4 853hm2,分布于12乡(镇)51个村。本区的特点是树种多样化,林地基本连片,松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12%,有一定比例的刺槐、油松混交林,人为干扰较小,松毛虫没有周期性大发生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或常灾区松毛虫扩散时偶尔大发生,造成危害。据1978年 2004年调查统计,26年来,该区只大发生4次,平均6年发生1次。2.3安全区全县没有遭到松毛虫为害的松林面积有3 544hm2,分布在9个乡(镇)
5、,41个村,本区的特点是树种多样化,天然次生林占绝大部分,松林面积占该区森林总面积的8.8%,又处在与天然次生林块状混交的情况下,很少人为干扰,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因而,不利于松毛虫的发生。据资料记载和最近几年的观察,没有松毛虫危害。 3 油松毛虫在绥中县发生蔓延规律 绥中县从1985 2004年,在松毛虫大发生的情况下,曾采取过6次大规模飞机防治措施,每次防治后,平均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到1头 株-1下面。 为了解松毛虫的发生危害蔓延的经过,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初步把握了松毛虫发生危害蔓延的规律。 首先,在松毛虫大发生的上一年,常灾区构成虫源地,当虫源地平均虫口密度达6头 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