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草莓炭疽病形成、症状及处理技术,植物保护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红颜”草莓炭疽病形成、症状及处理技术,植物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颜”草莓炭疽病形成、症状及处理技术,植物保护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颜草莓炭疽病形成、症状及处理技术,植物保护论文据监测结果显示,红颜草莓感染炭疽病的时段主要集中在种苗繁育中后期和定植初期,在双流县主要集中在 5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炭疽病除能够侵染匍匐茎、叶、花、果实,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侵染草莓的短缩茎,造成全株萎蔫枯死,因此炭疽病被我县农民俗称为红颜的 癌症 .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 3 7mm 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的溃疡状病斑,当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果实受害,产生近圆形淡褐至暗褐色病斑,前期病斑外表枯燥稍凹陷,后期可以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短缩茎部位染病,初始 1 2
2、 片展开叶失水下垂,临近晚上或阴天恢复正常,反复几天后病情加重,全株枯死。切断茎基部可见横切面上由一侧自外向内发生褐变,维管束不变色,此特征与黄萎病病斑从根茎四周向内发展有所区别,同时与根腐病整个维管束褐变也有所区别,可作为田间初步诊断根据之一。 2 炭疽病发生规律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当前已报道的炭疽病主要由 3 种病原菌引起,分别为草莓炭疽菌 C. fragari-ae 、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尖孢炭疽菌 C. acutatum1.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当外界温湿度合适时开场萌发成为初侵染源,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雨滴飞溅、喷雾灌溉及带菌的操
3、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 28 32,相对湿度在 90% 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5 月下旬,当气温上升到 25以上,此时正是草莓育苗关键时期,匍匐茎或小苗最易受病菌侵染。7 月至 10 月上旬,此时气温均在 30以上,病菌传播蔓延最为迅速。此阶段包括育苗后期和移栽前期,如遇连续阴雨或阵雨,该病将呈现爆发趋势,十分是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育苗密度过高 超过 50000 株/667m2 及田间排水不畅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 1 2 周内造成毁坏灭亡性损失。移栽后至地膜覆盖前,是生产中容易被忽略的时期,该时期经常因摘除老叶、匍匐茎等操作给植株留下伤口,且此时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