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航电枢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水利水电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株洲航电枢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水利水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航电枢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水利水电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株洲航电枢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水利水电论文水能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科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1年我们国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从 2018年的 8.3%提高到 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O2排放在 2018 年基础上降低 17, 这对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的机遇。 水能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一支,其电能质量明显优于风能、太阳能等同类能源。 合理开展水能资源增效扩容改造, 不仅能够优化利用水能资源,提高水量利用率,更对促进能源构造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株
2、洲航电枢纽工程鱼道建设, 在分析电站建成后的径流和水位流量关系的基础上, 初步论证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可行性。 1 电站基本情况 株洲航电枢纽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境内湘江干流的空洲滩,距离株洲市区 24km,是一个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并兼有交通、灌溉、供水与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的工程。 该工程为湘江干流开发中的第八个梯级,下游为在建的长沙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29.7 m。 株洲航电枢纽主要由大坝、船闸、电站、坝顶公路桥四部分组成。 大坝由右汊 13 孔泄水闸,左汊 11孔泄水闸和空洲副坝210 m 土坝组成,全长约 764m。船闸布置在枢纽右汊右岸阶地,正常蓄水位 40.5m,设计水头 10.8
3、m,年通过能力 1 260 万 t。 电站布置在左汊左岸河床,电站装机规模 140 MW,设计年发电量 6.636 亿 kW h。 株洲航电枢纽 2005 年 3 月电站第 1 台机组并网发电,2006 年 12 月整个枢纽工程完工投产。 2 电站运行后水文情势分析 2.1 径 流 2005 年完成的株航初设报告坝址逐日径流系列为 19521998 年,坝址径流考虑了东江水库调节影响,按东调方案东江水电站 2018 年运行方案计算,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1 720 m3/s。 本次将径流系列延长至 2018 年,19992018 年东江水库下泄流量按实际运行调度考虑, 株航坝址径流由衡山水文站径
4、流加衡山站株航区间径流求得,衡山株航区间径流由衡山大西滩董背冲株洲站区间径流按面积比推求。 本次延长系列后的株航坝址 19522018 年多年平均流量为 1 715 m3/s。 枢纽建成前后径流成果见表 1。 建库后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建库前相比变化较小,两者之间差异为 0.2%,建库后逐月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建库前的差异在-4.2%7.0%之间,差异同样比拟小。 2.2 电站运行下游水位 株洲航电枢纽建成发电后 20062018 年逐时坝下水位及出库流量关系出库流量经与下游的株洲水文站比照,结果基本合理见图 1。 从图可知,株航建成后的 2006 年2005 年株航第 1 台机组并网发电下游水位较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