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地质工程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南水北调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地质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地质工程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水北调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地质工程论文内容摘要: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地质较为复杂,施工中,针对渠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重点对黄土状土湿陷性、边坡稳定性、渗漏与地下水、河滩地成渠、冻土及边坡的固坡和高地下水施工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加固提出了处理措施。 本文关键词语:中线渠道; 工程地质; 存在问题; 加固处理措施; Abstract: The channels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has complex engineering geology. In view of the main engin
2、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loess collapsibility of soil,slope stability, seepage and groundwater, flood land into a canal, frozen soil and slope, high level underground water drainag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Keyword: middle route trunk line; engi
3、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reinforcing treatment measures; 1 地质大概情况 本渠道位于河北省中部,属温带半湿润地带,东亚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613.3,月平均最低气温-7.5-9.0,极端最低气温-18.5-25.3;沿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5121928mm。年降水的70%80%以上集中于79月,46月是地下水位较低时期,但36月农业用水量最大。本区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渠段处于倾斜平原及丘陵两种地貌形态,其间夹河流地貌。倾斜平原主要分布在元氏县渠段;丘陵主要分布在高邑县、赞皇县及
4、元氏县局部渠段。 渠段地质地表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占渠线总长的97.59%;基岩出露段长度0.98km,占渠线总长的2.41%。 根据地质测绘和钻孔揭露,渠段发育的地层主要有:(1)古生界寒武系张夏组、崮山组;(2)奥陶系亮甲山组、马家沟组;(3)新生界上第三系彰武组黏土岩、黏土;(4)新生界第四系松懈地层。 渠段位于华北地震区,邻近河北平原地震带,最近地震活动频繁,基本烈度6 。 渠段无主要活动断裂,距渠段较近的活动断裂主要为望都 新乐断裂,该断裂大体沿京广铁路分布,长170km,正断层,断裂两端及中间多处被北西向断层水平错移。 2 渠道地质问题及固坡措施 2.1 黄土状土湿陷性问题 本渠段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