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今面临的障碍,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
《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今面临的障碍,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今面临的障碍,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今面临的障碍,微观经济学论文引言 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企业理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家早已超越了原有将企业仅仅视为黑箱的研究,转而研究企业的鼓励机制、内部组织和企业的边界。如今,企业理论具有发展迅速、数学化程度高,以及与多学科穿插发展等等特点。 本文将回首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今面临的挑战,华而不实主要牵涉经济学界的观点,不包括大量非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如社会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等等。 文章试图打开 黑箱 的文章是Coase 在1937 年发表的 企业的性质 一文。 Coase 以为,与市场通过契约形式完成交易不同,企业依靠权威在其内部完成交易。企业构成的
2、原因,是通过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进而降低市场交易的费用。 但是,Coase 之后几十年里,该领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古典理论中的局限才重新被经济学界关注。 深受Coase 的影响,Alchian 和Demsetz(1972)从团队生产的角度发现,计量每个人边际生产奉献与回报之间关系存在困难,因而每一个参加者都企图 免费搭车 ,这时需要有人监督。但是监督人也会偷懒,那么怎样鼓励监督人呢?办法就是必须把企业的剩余收入给企业家。Alchian 和Demsetz 关于 监督作用 和 明确产权 的观点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他们反对Coase 坚持的 企业的权威特性 。A
3、rrow(1974)以为不完全信息带来的外部性是企业(或其他组织)存在的重要原因。他以为企业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能够优于市场上的信息系统。只可惜,Ar-row 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当代企业理论在以上几位经济学家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本文将企业理论的发展总结为四种标准理论: 寻租 理论、 财产权利 理论、 鼓励机制 的理论和 适应 理论。 (一)寻租 在企业的寻租理论(Williamson,1971,1979,1985;Klein et al.,1978)中,兼并能够停止具有社会毁坏性的讨价还价。例如,Williamson (1971)以为,由于存在 可占用准租金 (下面简称AQRs),相
4、对于讨价还价,命令(fiat)往往是一个解决小冲突的更有效方式。 Williamson 重于研究专用性资产投资。典型的例子是1926 年通用汽车(GM)收购费雪车体(Fisher Body)的案例,内部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签约之后的敲竹杠问题(Klein,1988,2000b,2004)。 理论上,包含着专用性资产的交易将会构成一份长期的合约,但实践中,由于预测将来的困难,这种合约事后不得不重新修订或重新会谈。而重新会谈又会产生成本。 各方将进行投机和浪费的行为,以提高他们的议价地位。通用和费雪之间的正式合同被以为鼓励了费雪采取社会低效的行动。为了制止这种套牢,通用汽车公司最终收购了费雪。
5、企业的寻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正式的,并且留下了一些开放式的重要问题。 例如,权威怎样在兼并企业中施加影响,兼并的成本是什么,以及兼并到底意味着什么。Grossman 和Hart(1986),Hart 和Moore(1990),以及Hart(1995)等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寻租理论的实证研究,如Monteverde和 Teece(1982 ),Anderson 和Schmittlein,Masten(1984)和Joskow(1985)。 与其他非正式的理论一样,企业寻租理论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清楚明晰。例如,寻租理论假定兼并能够阻止 AQRs 带来的讨价还价,但是这个明确
6、假设需要隐含地专注于某些特定种类的讨价还价。详细而言,假如通过操纵可让渡(比方讲,物理)资本完成讨价还价,那么,兼并可能从讨价还价方删除相关的控制权,但是假如通过操纵不可让渡(比方讲,人力)资本完成讨价还价,那么兼并不能阻止寻租。因而,企业寻租理论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所有权能够通过可让渡工具(instruments)以阻止讨价还价。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企业之间的敲竹杠现象并没有导致兼并。为了解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寻租理论有两种选择:第一,断言观察到的套牢现象中利用了不可让渡的工具,以致于出现不可让渡的套牢现象;第二,以为观察到的套牢现象要比其选择兼并带来的问题少,进而丰富了理论,并牵涉到了兼
7、并的缺点。除此之外,寻租理论并没有讲明兼并属于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使得上述预测存在缺陷。到当前为止,较大的 AQRs 使得不兼并愈加昂贵,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给出有关兼并成本的信息,因而不能得出有关兼并可能性的结论。 (二)财产权 正如上文所述,财产权理论(Grossman和Hart,1986;Hart和Moore,1990; Hart,1995)试图回答如下问题:权威怎样在兼并企业中施加影响,兼并的成本是什么,以及兼并到底意味着什么。 Grossman 和Hart(1986)模型将兼并定义为统一控制,并且强调合约不完全是兼并非常重要的条件。合约不完全是指,在最初的合约中,并没有包含了所有可能关
8、系上必须做出的决定。那么,谁做出这些不明确的决定?他们以为,在合约没有规定的条件下,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权决定资产应怎样使用,所有权将变为 剩余控制权 。 这种方式方法产生了资产所有权和企业边界的理论。在标准模型中,一旦出现合约中没有包含的意外事件,双方就会意识到合约不完全。当协商发生在对称信息的条件下,即双方都观察到了意外事件,那么,双方将达成事后有效率的结果。然而,剩余部分取决于资产所有权的分配。假设甲和乙都能够承当没有写入合同的投资,只要他们拥有资产 A,这些投资就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产出。假如乙拥有A,然后乙就能够用乙的剩余控制权拒绝给予甲分成,进而减少甲事后剩余的份额,这会降低甲的投资
9、鼓励。另一方面,假如甲拥有资产A,那么甲就能够使用剩余控制权,让乙靠边站。一旦了解到这些信息,乙就会减少投资。因而,A资产的所有权应分配给投资更重要的那一方。该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会选择成为一个企业家(使用自有资产),为什么有时会选择成为一个雇员(不拥有资产)。 Grossman-Hart-Moore(GHM)或财产权模型的主要奉献之一是为兼并的成本和收益提供了统一的解释,即假定经济环境固定,他们分析了选择性的治理构造,并比拟结果。这是所有企业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但是在这里之前,没有任何正式理论解释这个问题。 然而,企业财产权理论与企业寻租理论不同。在财产权理论中,高效的会谈引
10、起各方共享其特定投资的剩余。各方的剩余份额又决定着该方的投资鼓励。反过来,每一方的资产所有权决定着该方的剩余份额。在一定的可分性假设下,拥有更多资产就保证了更大的剩余份额,所以会创造出更强的投资鼓励。因而,在这些假设下,假如最大化一方的投资很重要,则该方应拥有全部资产;而假如各方的投资鼓励都是重要的,那么在各方之间分配资产是有效的。总之,财产权理论假设高效率的会谈,而寻租理论设想事后具有社会毁坏性的讨价还价;在财产权利理论中,兼并决策决定事前投资和(此后)总剩余,而在寻租理论中,兼并决策决定着事后讨价还价和(此后)总剩余。这些区别已经明确表示,财产权利理论绝不是形式化的寻租理论,即,Gros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