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秘书考核制度--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历代秘书考核制度--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秘书考核制度--_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代秘书考核制度中国封建中历代统治者为了督促官吏守职尽职,更好地为主官服务,都制定了对官吏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研究一下这些制度,对今天完善各级秘书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当有所补益。秦统一天下,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最早制定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在全国施行。据云梦秦简中的(吏道)记载,秦朝对秘书官吏的原则要求是“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纠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为了使秘书官吏便于理解和执行,又将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具体标准,颁令秘书官吏,必须遵守警惕。这一具体标准称为“五善和“五失。 “五善即: “忠信敬上,就是忠顺朝廷,尊敬、
2、服从上司、主官; “清廉毋谤,就是要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工作要任劳任怨; “举事审当,即办事要谨慎、妥当; “喜为善行,即思想境界要高,要自觉地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恭敬多让,即凡事谦虚礼让,与同事们和睦相处,敬重别人。 “五失为: “夸以,即夸夸其谈好唱高调而不务实; “资以大,就是喜欢自我吹嘘,为自己摆功而不实事求是; “擅制割,就是好自作主张,乱表态,随便许诺,越权行事; “犯上弗知害,即目无王法,犯上作乱; “贱士而贵贝货,即轻视士人,贪婪好利。凡是能遵守“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就予以升迁、授爵;如有“犯上弗知害之失者,处以死刑,有其他一失或多失者,分别处以罚款、降职、创
3、爵,直至罢职、治罪。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规定朝廷百司中的秘书官吏由主官每年考核一次,称为“常课或“小考。每三年大考核一次,称为“大课。“常课是根据秘书官吏一年中的德行、勤懒、是否忠顺朝廷、服从主官、忠于职守,作出书面鉴定,好的评定为“最等,差的评为“殿等。“大课是根据三次“常课的评定等第予以综合,分出好、差等第,然后分别予以赏罚。郡、国的秘书官吏则由郡守或国相考核评绩,“以纠怠慢也(后汉书百官志注)。县衙中尉丞以下的秘书官吏由县长(或县令)考核,依据他们的表现、实绩作出评定。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簿,据此分别予以货、罚。可见,汉朝已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负责定
4、期考核的制度,比秦朝更制度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元宏吸取汉族政权的经验。为了“令愚滞无妨于贤者,才能不雍于下位(魏书高祖纪),也建立起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分为上上、中中、下下三等,上上者升官重用,中中者仍守原职,下下者降级或罢官。隋朝再度统一全国后,制定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由于隋朝短命而亡,这些制度由唐朝继承、发展,形成了一套健全完整的制度。唐太宗贞观年间,修定了考课法,颁布施行,规定四品以下的秘书官吏由吏部考功郎中与考功员外郎负责考核,后改为由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任监考使,考功郎中考核京城百司中的秘书官吏,考功员外郎则考核京外各地的秘书官吏。德宗贞元年间
5、,又改为由绘事中考核京城百司的秘书官吏。至于州、县官衙中的秘书官吏,则由功曹参军事和司功负责考核,并接受吏部考功司的指导。考核的标准包括德、行两方面。德包括秘书官吏的道德品行、对君主的忠顺;行包括其才能、守职的勤懒和实绩。德的基本标准称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简称德、慎、公、勤。行的标准依据业务不同,分成27类,称“二十七最,其中专对秘书官吏的标准有: “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即要求皇帝身边的亲信秘书官要能献计献策,参议朝政得失,防止失误,起参谋、咨询作用,做到者即为最好的参谋式秘书官员; “承昌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即能及时、准确地收发、传递奏章、诏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代 秘书 考核制度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