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类别及研究方法嬗变,应用语言学论文.docx
《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类别及研究方法嬗变,应用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类别及研究方法嬗变,应用语言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类别及研究方法嬗变,应用语言学论文严格讲来,中国法律语言学构成于 1980 年代初期,经过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的困难耕耘,发展到今天法律语言学研究终于构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法律语言学的兴起丰富了汉语语言学的本体研究,同时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与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关系密切。这种法学与语言学的融合进展完全能够看做 20 世纪 法学语言转向 在现代中国的继续和新发展,无论是对法律与语言穿插学科的健康发展还是为司法实践提供能够借鉴的途径和决策,有必要梳理现代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范围与类别、研究方式方法嬗变等。 一、法律语言学研究发展历程 法律语言研究在我们国家是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场的。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 ( 今中国政法大学) 高潮教授主编的政法高校教学资料(语文教程是我们国家章组织。遭到当代语言学发展,如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的发展,出现 语言变异论 、 语言行为论 等法律语言学观,法律语言学研究者愈加关注法律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法律制约等因素的法律语境、法律语言的事实、现象、特点、规律的讨论。潘庆云在(新时期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中阐述这种情形的变化,以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社会法制建设新时期到来,随着社会民主和法制的逐步健全,全国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等立法主体、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
3、、律师、公证、仲裁等各种法律机构以及各级法律院校面临着大量与语言运用有关的问题,诸如立法技术、法律文书制作,诉讼与非诉讼法律事务白话、司法和法律工作者的语言修养、法律院校学生的语言和法律文书教学等等,都急需深切进入讨论和妥善解决。这就对法律语言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当代语言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的深切进入研究,十分是与语言的社会运用有关的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修辞学、语体学、语用学的发展,为法律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和方式方法。 值得提及的是常年耕耘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一线、一直致力于 法律语言学 学科建设的学者们所做的工作。例如立足了 边缘法学 视角,法律语言学学者李振宇坚持不懈,除了出版系列法
4、律语言学着作外,还积极推动并成立江西省边缘法学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边缘法学研讨会,借助其学术期刊(边缘法学论坛( 2004 年创刊) 和(法律语言学讲( 2007 年开创办理,国内本领域唯一的杂志) ,传播边缘法学视野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国家法律语言学在社会上重要的影响。当然,所有这些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出版离不开出版机构大力支持,十分是中国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出版得益于法律出版社。 二、研究的主要范围与类别 法律语言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穿插型应用学科,牵涉语言学理论、法律知识,语言和法律有机的结合、法社会学、法心理学、法哲学等等。这
5、种学科穿插性决定了知识构造的复合性。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司法实践的需要,是语言学和法学的融合、互相穿插与浸透进而构成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穿插性边缘学科的发展趋势。法律语言学涵盖法律实践中两大领域 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 华而不实,司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律语言学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牵涉立法语言、司法语言、执法语言的运用。与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多侧重司法实践中的语言研究不同,国内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十分是汉语界出身的法律语言研究者在研究法律语言时,研究方式方法与内容上较为传统,多侧重于语言本身的研究,牵涉语言本体的语音、语体、话语、语义和双语方面的分析。尽管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与国外
6、法律语言学研究关系密切,并随着国外法律语言学的引介的影响带有很强的西方式方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范式,但是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国家的法律语言学在发展中继承了早期法律语言研究的精华要髓,构成了愈加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语言研究特色。 研究对象上,法律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特定的,即立法、司法、执法、法研究经过中所用的语言和文本; 研究领域上,法律语言研究的论着几乎牵涉了诉论和法律实务的各个领域; 研究内容上,孙懿华( 1997) 将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分为静态立法语言( legislative language) 和施行法律经过的动态司法话语( judicial discourse) ,后者又分为司法书
7、面文本和司法口头话语; 潘庆云( 1983) 、陈炯( 1999) 提出 三大板块讲 ( 语言层次、表示出层次、总体构造) ,将重心指向法律语言运用; 吴伟平( 2002) 以国际法律语言学为基础,结合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提出以白话、书面语、双语为研究对象,由此扩展出种种法律语言学的主要分支;杜金榜( 2003) 以为法律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法律语言,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所用语言和文本以及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语言,有本体和应用研究之分; 刘红缨( 2007) 以为法律语言学主要是分析和总结束语言在法制定、法研究和法执行经过中语言运用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提供理论根据,其对象包括( 1) 法律行为中的
8、语词、语义、语序特点和规律; ( 2) 法律行为中的语言肌体能力; ( 3) 法律行为中语言的文化属性;( 4) 法律行为中语言的应用能力。( 朱振华,2008) 我们国家的法律语言研究格局与我们国家法律语言学领域现有的学术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学术背景上,中国法律语言学学者构成 三分天下 的态势,呈现边缘法学、汉语语言学、国外语言学三种取向( 李振宇,2018) 。 研究视角上,法学背景的孙懿华、华尔庚等重在对立法语言的法学规范、司法语言的运用; 外语背景的吴伟平、杜金榜、刘蔚铭等侧重引介国外的法律语言学理论建设; 而汉语背景的王洁、潘庆云等重在法律语言本身的研究及其运用,以语言学视角和方式方
9、法探求法律语言的特点。各自的研究旨趣侧重点也不同。杜金榜提出法律语言学各个研究分支,旨在建立法律语言学理论体系; 刘红缨重在对立法语言的词汇、句法特征进行分析; 华尔康重在对法律语言的运用特点的研究提出独特见解,潘庆云基于中国法律语言史的梳理、对立法语言、法律文书、司法语言的特色进行讨论,并通过大陆与港澳地区的比照,提出中国法律建设的思路。 在学科分类上,早期汉语界为代表的法律语言学研究者如华尔庚、刘红缨等从静态语言学观点,将法律语言的应用范围划分为立法语言、司法语言以及其他法律语言; 潘庆云将重点转向法律语言的运用; 孙懿华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提出法律语言变体的研究思路; 后期英语界为代表的法律
10、语言学研究者如杜金榜受西方语言学的分类,以语言行为讲为指导,研究语言与法律的关系; 吴伟平视法律语言为白话、书面语和双语研究,以为中国法制百废待兴,立法工作是工作重点,重在立法语言研究; 廖美珍强调译介国外法律语言学理论成果,还基于收集一手法庭庭审语料采用语用学方式方法进行话语分析,描写、解释、规范化研究,倡导比拟研究视角,从司法法语言的技巧策略性、通俗群众化方面做出有影响的学术成就。 纵观中国法律语言研究的格局,由于各自构成的的学术背景不同,其理论基础、研究特色、学术后盾( 学术组织) 、势力范围、代表人物等悬殊,导致其研究旨趣、侧重点也各异。如杜金榜提出法律语音学、法律词汇学、法律语义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