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不自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问题反思,美学论文.docx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不自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问题反思,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不自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问题反思,美学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不自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问题反思,美学论文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以来,围绕着美学研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美的主观性、客观性、主客观统一性、社会性,美的形态、范畴,美感的性质、特点,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思想资源,美育的内涵、特点、方式等。中国的美学研究者进行了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研究和研讨,深化、拓展了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问题深广度,推动了美学研究的历史性进展,大致构成了现代中国美学的学科知识框架和问题研究论域,达成了具有 相对的绝对 意义的研究共鸣。 如:美学研究要以人为中心;美学研究要以主义为哲学基础,要广泛吸收中西方哲学、
2、科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思想资源;美学研究要突破 美本质 问题研究的窘境,转向以 审美活动 为中心,并对处于审美关系中的审美主体的经历体验也即 美感 的特点、性质进行考察,对作为审美对象或审美客体的不同形态也即 美 的范畴进行研究;美学研究要以艺术和艺术美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处境和时代性要求,加强对生态自然美与和谐社会美的研究;美学研究的价值旨向和实践意义在于以 美 育人,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美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寻求索。 这些 相对的绝对 的共鸣既是几十年来美学研究的历史总结,又是我们继续推进美学研究的思想起点和 不自觉 的理论前提。深入地反
3、思、深切进入地辨析这些共鸣中的思想问题和华而不实 不自觉 的理论前提,也就是深化现代美学理解、实现现代美学研究的自觉,进而也就构成了 怎样推进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性进展 的前提性批判。 一、人 应该 以及 怎样 是美学研究的基点 人是美学研究的基点。美学研究要以 人 为基点,并以 人的研究 为基础。人学研究是美学研究的理解前提。人 应该成为 美学研究的基点,指谓着如下几层含义,一层含义是 人是美的开启 。没有人,就没有美。没有人的世界,就没有美的世界。二层含义是 人是美的奥秘 。要解开美的机密,就要揭开人的机密;三层含义指的是 人是美的目的 ,美学研究应该始终围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围绕人的
4、心灵世界的精神成长,将人作为自个的关注点和关切点。对 应该 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和关心。在这一点上,除了对 动物能否也有美感 、 动物能否也需要审美 等问题的研究,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对此似乎并无过多异议。那么,人 怎样成为 美学研究的基点呢?要使得人真正成为美学研究的基点,首要的前提就是认识 人 ,真正地理解 人 。用一句古希腊古老的谚语讲,就是人要 认识你自个 。在美学研究中,要认识 人 ,就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两个大的层面,从人的自然进化、生产实践、社会交往经过中所构成的生物性属性、生理性构造、心理性机制等众多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切进入的研究,唯其如此,才能认识
5、 人 ,才能把握和理解 美 。美国学者托马斯 门罗Thomas Monroe以为 ,在科学的心理学为我们描绘叙述人类本质的总轮廓之前,美学不可能靠本身的气力成为一种能够理解艺术的学科。 1也正是在 人 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和回答,构成了不同的美学观和美学研究方向,有的美学研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侧重于审美生理学、审美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有的美学研究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侧重于审美人类学、生活美学等相关研究,有的美学研究则专注于人的精神属性、哲学属性,倾向于审美价值、美的哲学意义的研究,等等。 以人为基点,把握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就要看到,在自然层次上的人的属性,遵循的是进化原则;在社会层次上的人的属性
6、,遵循的是实践原则和历史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地重视作为生物的、生理的自然人;又要重视作为生存的、生活的社会人。从进化论、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人及其形象。当下我们国家的美学研究,很大程度上还是侧重和倾向于哲学化地、思辨性地进行研究,并且拘囿于实体性、本体论思维方式,使得人的研究落入了抽象的、本质的牢笼,最终使得人成了抽象的 无人身 的人的形象。这就使得现代美学陷入了本体论美学研究的窘境,陷入追寻一个被异化为 神圣形象 的 美本质 的泥潭之中。这种研究恰恰是犯了曾经批评过的 费尔巴哈式的错误 ,即费尔巴哈不是把人看作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7、而是抽象的、 无人身形象 的人。 二、实践不是 本体 ,而是一种 思维方式 实践是美学研究的关键。要推动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深切进入理解和把握主义的 实践 观是关键。主义的实践观,不是把实践作为本体和实体,而是把实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哲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正是在于变革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而完成了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进而变革了认识论哲学,实现了实践论哲学的转向。以为,旧哲学,归根结底就是本体论哲学或本体思维方式的哲学。传统本体论所指称的是由柏拉图主要奠基而由黑格尔最终完成的那种理论形态,这种哲学致力于寻找和发现一个既定的、先有的、自存的 本体 或 实体 ,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现成论哲学、
8、实体论哲学,而非生成论哲学、实践论哲学。根据这种哲学,既然 本体的本性属于前定本性,假如一切都由它实现规定好了, 人 的存在和活动还有什么作用、意义? 2因而,根据这种哲学及其逻辑,哲学和世界就成了一种前定。 前定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这些构成古代本体论基本思想前提的性质,同时也就成为它的致命的弱点和难题。 3这种本体论发展到极端形式,就是一种神学形态。黑格尔哲学,也就是这种本体论哲学发展的顶端,是本体论哲学的完成。 长时期以来,主义哲学界关于的哲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理解存在分歧,没有把的哲学革命理解为 实践的思维方式 的哲学革命,而仍然拘囿于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这
9、样的一种哲学理解就还没有走出近代哲学,没有走出所批判的仅仅仅是认识世界的哲学。以这种哲学观为指导的美学研究必然还只是没有走出近代哲学的 近代意义上 的美学研究。就现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实践美学以人为基点,试图发现人的本质,进而由人的本质去寻求和界定美的本质,其研究基点是正确的。但是实践美学最终由于实体性、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最终使得人落入了抽象的、本质的牢笼,成了一个 无人身 的人的形象,也就最终在哲学上违犯了主义哲学关于 实践 以及 人 的理解之本意。现代中国美学研究要把对实践的理解作为一个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就要在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视野中明确认识到 实践首先是指物质生产劳动,是区别于
10、抽象的精神活动、理智活动,能够知足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的现实的、感性的、详细的、历史的对象化活动。其次,在哲学的意义上,实践本身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不同于实践本体论哲学,由于实践本体论哲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实体论、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对传统实体论思维方式的革命,使得美学的研究悬隔了本体论承诺,走出了本体论美学研究的窠臼,具体表现出在今天的美学研究中,就是美学不再以 美本质 为研究中心,而转向以 审美活动 为研究中心,并以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为思想基础,去寻务实践对于人的生成和发展的意义,进而寻务实践对于人的审美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正如所讲,整个
11、世界史也是人的五官感觉构成的历史, 五官感觉的构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4。 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讲,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 5。正是在实践中,一方面完成了外在自然的人化,即自然变成为人的世界的对象,成为对人有价值的对象;另一方面完成了人的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的脑、人的感觉的向人的生成。在康德那里的 先验心理构造 ,在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则变成了一种如李泽厚 积淀讲 所言的 经历体验心理构造 。 三、 审美活动 何以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将 审美活动 作为现代美学研
12、究的中心,缘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现代美学研究的内在危机,即 美本质 问题所导致的研究窘境。这种窘境最终在分析哲学那里获得了 突围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艾耶尔等通过对 美 所进行的语言分析,质疑了 美 作为一个 有意义 的 真值 陈述的可能性,进而将美本质问题确定为一个 无意义 的假命题、 伪命题 。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对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的深切进入理解,使得美学研究从本质主义的现成论走向了历史主义的生成论,也就是从实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转向了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实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归根到底是体系性哲学时代的思维产物。破除了实体论思维方式的哲学,也就破除了寻求抽象的、绝对的、恒定不变的
13、 美本质 美本身 美本体 的美学观,而转向以审美活动为中心,从人类的审美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出发进行研究的新的美学研究范式。这样的美学研究和理论形态 不是从哲学体系建构的需要出发,不是从定义和概念入手,而是从审美实践出发,从审美活动的实际表现和详细环节入手,力图依靠科学的手段,使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科学的实证基础之上。 6正是在这两个原因的作用下,现代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们就美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中心达成了基本的共鸣,即 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能够讲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 7,并且以 审美活动 为中心,建构起了现代美学理论的学科知识框架和问题研究论域。 以审美活动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
14、,标志着美学研究不再是以美本质研究为中心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美学,不再是寻求亘古永存、不增不减的 美 的现成论美学,不再是将美仅仅作为客体对象去把握的认识论的美学,而转向了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基于实践基础上的 主体间性 为中心的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美学,转向了以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生成构造研究为中心的生成论美学,转向了不仅仅仅是认识人类审美现象的奥秘、把握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而且是愈加自觉地 根据美的规律来构造 8现实的实践论的美学。从 美本质 研究到 审美活动 研究的美学研究中心之转移,是现代美学在主义哲学思想研究基础上实现的研究重心之合理位移,是真正地将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
15、观贯穿在现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成果。以审美活动为中心建构美学问题研究框架,就会看到,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人类的 审美活动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自然层次,一个是观念层次。 9自然层次是指人类的审美活动有着生物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诸种机制,观念层次指的是审美活动中受制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般或特殊状态。以审美活动为中心开展美学研究,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需要追问,一个是人类审美活动何以可能?这是从人类学角度对审美发生的条件、时间、原因等进行研究,进而寻求审美活动的人类学根据。另一个是个人审美活动怎样实现?也就是在人类审美活动得以可能的条件下,个体的人或者现实中的我们是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对于这两个具有根本性意
16、义的问题,前者在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及相关美学研究中已作出了哲学的研究和合理的阐述,而 个体审美活动怎样实现 却一直是美学研究的难题。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上,跟踪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方式方法去研究、发现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恰如李泽厚所言,假如这个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那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也就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了。 四、现代美学研究中的 真问题 与 伪命题 我们为什么会把一个事物或人看成是美的 是当下美学研究的问题线索。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是我们进行美学研究的 线索 呢?由于这个最朴素的提问恰恰是 美学之问 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17、美学研究中的 真问题 。某种意义上,几千年来的美学研究正是对这个最朴素而又最根本的问题的回答,所有的美学问题都是在这一问题基础上所进行的问题延展。能够讲,这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又皆能够归结到这一个问题上来。而这个问题本身又涵括着 人类审美活动何以可能 的审美人类学问题以及 个体审美活动何以实现 的审美发生学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李泽厚曾在(美学四讲中指出, 应该把美从根本上是怎样来的美的本质、根本源头与你为什么会对某一事物感到美,亦即某一事物为何会成为你个体或某一详细社会、时代的群体的审美对象美学客体相区别开 10,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 在今天的美学研究中,我们通常把 美
18、本身 美本质 美本体 之问追踪溯源至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 论美 ,对 美本身 和 美的东西 做了区分,并指出: 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 11。 美本身 就是那种不拘时境 ,但凡东西加上了它,得它点缀,就显得美的那种美 12 ,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13而且,这种美 从来对任何人不会以任何方式显得是丑 14。回到这组对话本身,我们能够看到,对话除区分了 美本身 和 美的东西 之外,还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络,即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的加诸。而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也正是起于一种
19、 美学批评 ,即我们为什么能够以何种标准去 指责某些东西丑,赞扬某些东西美 15。结果,柏拉图之后几千年来,人们似乎忘了我们的最初问题是寻求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一个人或者事物是美的 的 原因 ,而枉自陷入了对 美是什么 这一 伪命题 的询问和求索之中,并最终把一个美学批评问题 柏拉图化 ,以致 神学化 了。其实,不管是柏拉图式的美在 美的理式 ,还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在 客体的形式 ,以致于黑格尔式的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 ,或者式的美是 人的本质气力的对象化 等等,都是对 事物为什么是美的 的原因的回答,这构成了美学问题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另一重要部分则是对 美的感觉 也即美感或审美经历体验是一种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