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美学--.docx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美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美学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2悲剧,首先是西方孕育出的特有的类型,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戏剧主要载体之一,以严肃而凝重的风格处理指人工个人遭遇的或引起的悲伤或恐怖事件。古希腊是悲剧的发源地,先有悲剧后而出现喜剧,中国亦是如此,可见悲剧的地位之重要。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狄浦斯王)等经典悲剧中,主人公与外部以及命运之间产生了斗争以及冲突,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以及生命的崇高,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很显然,西方悲剧的审美便是以悲为美,但这种美更多地被限定在战胜命
2、运、超越自我的对抗斗争之中,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悲壮之美,(赵氏孤儿)就比较符合西方的审美标准。而中国式的悲剧不同于西方之美,首先中国式的悲情与没并不是相对抗的,而是悲喜交错的,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柔和的美,其次,体现悲剧的具体载体不同,几乎没有像俄狄浦斯王那样与命运抗争的形式或者陈尸满台的形式,而是一种对悲剧意境的塑造,例如(红楼梦),没有心灵上的冲击,没有命运抗争,反而塑造了一种形而上的悲剧意境,从而能够从其中体味到一些人生感慨,这恰恰是我们所爱,这也是东西方对悲剧审美标准的分歧所在。面对强势的西方潮流,关于“中国到底有无悲剧的争执由来已久。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中就指出:“西方悲剧这种载体几乎
3、是中国所没有的。“悲剧这种戏剧这种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载体几乎世界其他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西伯来人,都没有产生过意不严格意义上的悲剧。1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是因为在中国,戏曲始终都没有获得很高的地位,更重要的还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但是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悲剧意识之所以能够达到虚实悲壮的同意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是长期受到道儒释的文化熏陶。长久以来,悲剧一直被奉为最高的文学形式,仅仅只是因为它所塑造的经典的悲剧人物或是情节等外在因素?当然不是,之所以悲剧被称为“崇高的诗更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融入了大量、内涵,具有深刻的意味和启迪,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存在的具有重大哲
4、学意义的审美范畴。3一、中国传统悲剧审美心理很少有人思考悲剧要呈现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只是表现痛苦的话,并不能称之为艺术,单纯的悲伤不是悲剧所追求的审美效果。悲剧的悲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不到自由实现的痛苦,对人生痛苦的真切感受才是悲剧情感体验的最终着落点,悲感会因悲剧反映的悲剧性冲突不同,最终在接受者内心产生不同的转化和体验:它以呈现为对正义崇高的赞美的悲壮感,对恶势力的悲愤感,也可以是同情对象的苦难的悲悯感,或是自叹自怜的悲怨感,这些延留在接受者心中的具体的生命体验才是悲剧审美意蕴之所在。4例如在(赵氏孤儿)中对程婴公孙杵臼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屠岸贾恶势力的鞭笞,同时也对程婴
5、日日承受丧子之痛产生同情之感。我们都知道悲剧是西方文化孕育出的特有的艺术类型,在西方强势的文化模式下,我国的悲剧审美研究步履艰难,王国维作为近代中国悲剧研究第一人亦是按照西方悲剧的标准去整理一直被忽视的埋没的中国戏曲,他在(宋元戏曲)中赞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最具悲剧性,也是按照西方悲剧的标准来划分作品的性质,“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乃出于主人翁意志。朱光潜先生也在研究西方悲剧理论作品后得出中国没有悲剧的结论。“中国人不怎么多探究命运,他们对人生的悲剧性一面感受不深,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有五百多部作品,但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中国传统 戏曲 中的 悲剧 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