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进展,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
《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进展,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进展,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进展,政治经济学论文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场,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人类进人了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开放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对世界各国经济及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据世界银行、世界劳工组织以及联合国贸发会的资料显示:在这一轮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都相继积极施行贸易开放战略,然而与此同时,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都经历着国内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挑战。怎样理解贸易开放条件下各国出现的收人差距扩大的现象,学界对此广为关注。本文将厘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研究发展脉络,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而为考
2、虑贸易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21世纪之前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理论梳理:宏观框架 21世纪之前,贸易幵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宏观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研究通常是基于一国宏观要素市场的观察。学者们主要从要素价格机制、要素流动以及要素的空间聚集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理论论证。华而不实,新古典标准范式下的要素价格机制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主线。而关于要索流动的政治经济学讨论和关于要素空间聚集的新地理经济学讨论则是新古典标准范式外,另出现强资本、弱劳动问题,最终导致功能收人分配失衡,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除此
3、之外,发展经济学中的新依附论也以为外资的流入会解构东道国的社会构造进而增加东道国内部的收入不均等。 综上所述,20世纪之前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研究基本是围绕劳动市场的观察展开的。学者们主要讨论的是贸易开放引发的功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这期间功能收入分配既包括要素之间的分配,也包括产业间或职业间近似功能意义上的工资差异。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组织行为学、消费理论的发展,以及现实中各国介入贸易开放的形式逐步多样化,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理论研究范式也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在新世纪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更多地转向了基于异质企业、离岸外包和消费偏好的微观分析。 二21世纪以来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
4、理论进展:微观框架 进人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贸易开放不仅对劳动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带来了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以及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学者们开场尝试从产业内部的企业间或职业内部,甚至是消费支出层面为收人分配问题寻求新的微观层面的理论解释。十分是最近几年,在与产业组织、搜索成本以及消费偏好等前沿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学者们主要以企业为观察对象,从异质企业、劳动市场摩擦、离岸外包以及消费偏好层面对贸易开放引致的收人分配效应进行理论拓展。但是这些理论分析当前尚缺乏内在一致的逻辑。 1.关于异质企业的视角。近年来,在梅里茨Melitz2003等人构建的异质企业模型基础上,学
5、者们,如戴维斯Davis等人开场透过异质企业这一视角,尝试为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提供新的微观分析基础。异质企业模型以为企业间会由于介入贸易开放的程度不同,产生生产率方面的差异。在这里异质企业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劳动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通过不同模型阐释了贸易开放是怎样影响工资水平,进而导致了产业内的企业间工资收人差距扩大问题。戴维斯和海瑞根2007将梅里兹的异质企业模型与夏皮罗和斯蒂克里茨的效率工资模型相结合,从怠工的视角提出了梅里茨效率工资模型。该模型假定企业不仅存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且在怠工的监督成本上也存在差异。企业为防止怠工行为,愿意支付效率工资,因而带来了工资的差异。
6、监督成本高企业高工资的企业在贸易开放后会因企业的低生产率和高监督成本而被淘汰。这就意味着贸易开放有利于减少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哈里森等人2018则进一步指出拥有更髙生产率的公司其雇员将更多地服务于海外市场,并被支付更高层次工资;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则会裁员,或被进口竞争企业所代替,进而导致一国的工资总额中大部分份额集中于高薪的工薪阶层。 2.关于劳动市场摩擦的视角。当前在劳动市场存在摩擦的假设前提下展开的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的讨论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门之一。21世纪以来关于劳动市场摩擦的讨论,与20世纪特定要素模型在基本分析框架上有本质区别。特定要素模型是以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的比拟优势和充分就
7、业作为基本分析框架,而21世纪以来的劳动市场摩擦分析则是建立在异质企业和存在失业的基本框架内展开的。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以为由于搜索成本和匹配问题,劳动市场必然存在摩擦,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并非是自由流动。因而,在这一意义上也是一种 特定要素 .不过此时影响 特定要素 收益变化的原因不是要素禀赋、比拟优势,而是贸易开放引起的企业效率差异产生的产业内部的利润重新分配。显然这种分配是非平衡的。而 特定要素 必然会由于其所处的部门不同,其收益会遭到不同的影响。艾格和柯瑞克梅埃尔Eggerand Kreickemeier, 2018根据梅里茨模型的结论即贸易开放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上的差异,推出异质企业
8、间的利润存在差异,必然也会反映在工资层面上。因而工资会因企业不同而不同。该模型假定存在市场摩擦时,工人期望得到 公正的工资 ,因而企业即便在劳动市场供应过度的情况下,也会为鼓励工人努力工作而支付更高层次的工资;该模型同时还指出贸易开放会带来已就业工人平均工资上升,而失业率的上升会使平均工资相对于最低工资也上升,进而导致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赫尔普曼Helpman,et al.,2018在异质企业理论的基础上,将劳动市场摩擦、雇主与员工会谈以及匹配质量和辨别能力分析引人贸易开放模型,将商品与劳动市场相结合,对贸易开放与工资差距进行了外两个比拟重要的方向。 1.新古典标准范式下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
9、影响的理论解释。关于贸易开放与收人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能够追溯到20世纪初。赫克歇尔Heckscher, 1919首先将要素禀赋引人收人分配的理论研究。他以为贸易带来的货物流动是对要素跨国流动的一种替代,因而能够减少要素在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其学生俄林Ohlin, 1924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此进一步做出了瓦尔拉斯式的一般平衡解释。随后斯托尔伯和萨谬尔森StolperandSamuelson, 1941在其发表的(贸易保卫与实际工资一文中对贸易开放怎样影响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其构建的2 *2 *2 即两要素、两商品和两个国家模型中,每个国家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在贸易以前存在商品的
10、相对价格差异;假如开放贸易,每个国家都会出口其相对丰裕的那种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相对稀缺的那种要素密集型商品,贸易开放带来的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趋同,会导致各国国内两种要素的相对报酬的改变,即贸易会使一国资源相对丰裕的那种要素的实际回报率增加,而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回报率下降,也就是着名的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即SS定理。琼斯Jones, 1971在这里基础上,进一步基于要素可能是固化于某一特定部门的现实,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该模型得出了固化于出口部门的要素会由于贸易开放带来收益上升,而固化于进口部门的要素会经历收益下降的结论,进而为贸易开放
11、的收入分配效应创始了短期分析基本范式。建立在赫俄学讲基础上的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SS和特定要索模型最终成为揭示贸易开放对一国国内收入分配影响机理的标准理论范式。此后迪尔多夫Deardorff,1982等人分别从要素、国家、商品三个层面对这一定理进行了 n维拓展,但是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没有改变。华而不实,迪尔多夫Deardorff,1982将该SS定理的理论假设前提中的两种要素扩展到了多个要素;戴维斯Davis, 1996则将标准范式假设中两个国家拓展到了多个国家,从多域的视角阐释了由于区域比拟优势有别于全球比拟优势,进而对SS定理在地理方向上的多重解释进行了拓展;而学者芬斯阙等人则将理论假设前
12、提中的两种商品拓展到多种商品,尝试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去解释收人分配不均等存在的原因。他们假定每种商品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时就变成了技术密集型产品。因而,两类国家对于技术密集型工人的需求都会增加,进口导致两类国家的非技术工人和技术工人之间的差距都会加大。 自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地理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和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出现,有关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拓展领域。不过相关研究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劳动市场这一基础的观察视域。 2.基于空间范畴的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拓展。藤田Fujita,etal. , 1999
13、等人以为在进口替代政策下,国内企业在区位选择时,会倾向聚集在国内最终产品和中间品的中心地带,以便减少运输成本,进而会带动吸引其他相关联企业也向该中心地带转移,其结果最终会导致构成一个人口和经济聚集区,而对于生产中的非流动要素而言,这种流动显然是不利的。因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趋势。随着贸易开放会打破原有国内区域要素聚集,进而改善不可流动的要素收入,由此减少区域间的差距,进而改善一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梅西Massey, 1988则从劳动力的空间分工视角诠释了贸易开放通过产生一系列 边缘区域 ,导致大量岗位丢失,进而增加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最终造成区域间收人分配失衡。 3.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贸
14、易幵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理论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兴起、技术变革的冲击使得各国劳动市场都发生了宏大改变。贸易开放对收人分配影响的理论研究也由此产生了新的研究视域。学者们,如科罗蒂Cntty等从跨国公司引发的资本流动、劳动市场需求弹性改变等角度阐述了贸易开放是怎样对一国的收人分配产生影响的。这些学者们以为贸易开放引发的跨国投资会增加劳动的需求弹性,或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以及选择性。而这种状况的发生无疑会改变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气力比照关系,进而也会对劳动市场和收入分配产生深远影响。如资本的流动会削弱工会的气力,导致劳动者议价能力下降,使得工会溢价无法实现,进而扩大劳动力与资本收人的差距
15、;劳动市场需求弹性增加,不仅会使工资遭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变得更大,而且会使得资本相对于劳动在贸易开放带来的超额利润的分配上愈加具有优势。上述这两种情况均会改变收入在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分布,一般平衡分析。他们以为劳动市场搜索和匹配摩擦是导致平衡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拥有更大的规模和更高层次的生产率,这些大型且更有效率的企业更有能力排除那些低生产能力的工人,结果导致这些企业拥有高于平均能力之上的员工并且向他们支付高于非出口、低效率企业的工资。 总的来讲,上述理论研究基本都是建立在异质企业理论基础上,均强调工资差距源于贸易开放企业拥有更高层次的生产率,进而为贸易开放的规模收人分配效
16、应提供了微观理论分析基本框架。这种新的理论发展方向与强调资源在部门间分配的传统标准范式不同。该收人分配分析框架强调的是贸易开放对企业间、行业内的工资和就业分布的影响。 3.关于离岸外包的视角。学者们近年来在芬斯阙和汉森的中间品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比拟优势分析范式,从离岸外包的角度讨论了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华而不实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来自于格罗斯曼和罗斯-汉斯伯Grossman and Rossi-Hansberg, 2008他们假定各国相对要素禀赋一样但是规模不同,企业生产差异化商品,生产经过由一系列流程组成,每一个流程都有溢出效应;流程能够在国内可以以在国外完成外包,但是外包会带来成本
17、,不同流程外包产生不同成本,外包成本较高的流程则会在工资和总产出较髙的国家外包,成本最高的流程不能外包;外包作为一种帕累托改良式平衡,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分配效应。对于小国而言,假定不存在贸易条件改变,贸易开放会带来非熟练技能工人收人上升进而改善收人分配;而对于大国而言,离岸外包会产生类似增加非熟练技能工人供应的作用,因而会导致低技术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除此之外,布兰查德和维尔曼Blanchardand Willmann,2020在假定存在技术水平多样化即给定技术水平临界值,一个国家既是非熟练技能丰裕的国家,同时也是高技术丰裕的国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贸易开放带来的生产外包会导致中间阶层的消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