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人生哲学论文.docx
《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人生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人生哲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人生哲学论文摘 要: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心照顾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别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富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了四大思想范式:一是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二是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抑制观;三是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四是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生爱生观。 本文关键词语 : 老庄;道家;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范式; Abstract: Laozi and Zhuangzi not only car
2、e about the problems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roader universe and natural ontology, but also interpret the major problems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 s inner self, and 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Through this special perspective,
3、 Laozi and Zhuangzi constructed a unique and rich philosophy of self-life which aims to criticize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alienation. Laozi and Zhuangzi s wisdom in life created four paradigms of thought. The first is to do good deeds without taking it for himself, humble and without self-concept.
4、The second is the self-restraint view of being gentle and modest and opposing self-defeating. The third is the free view of self-righteousness, non-dominance of things,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getting along with the world. The fourth is to cherish the thought of caring for life and ca
5、ring for one s own body. Keyword: Laozi and Zhuangzi; Taoist; self; philosophy of life; paradigms of thought; 作为中国古典人学的有机构成部分,老子和庄子的人生哲学区别于儒墨法人生哲学之处,不仅在于它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心照顾人生问题,还在于它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别人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的、独特而丰富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它蕴含着深广的人生智慧,对中华民族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或人生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度被很多
6、人奉为圭臬。迄今为止,学界对老庄道家人生哲学作了较为深切进入的探赜,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1既有研究固然不乏从主体自我维度给予挖掘和阐发2,但总体上较为薄弱、不够系统。中国传统自我人生哲学从直接的明言范畴角度来看,往往通过“己 “我 “吾 “自 等加以呈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己 是指主体化、内在化、自我化的个人,是一种自个对自个的反向指称,经常使用的同义词主要有“我 “吾 “自 等。“己 经常在不同主体间性关系范式中运用,有时在己己关系范式中使用,进而直接构成了自我观;有时在己他(人)关系范式中使用,由此构成了己他观或人我观;有时在己群关系范式中使用,借此生成了己群观;有时则在己物关系范式中
7、运用,据此产生了物我观或己物观。仅就主体自我的人生思想而言,老子和庄子着重从四大方面进行诠释,依此构建了四大思想范式:一是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二是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抑制观;三是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四是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视生命观。 一、为而不恃、无己虚己:无我忘我观 老子创造性地阐释了独特的有无辩证法,既强调“有 又倡导“无 ,且立足于价值观断定“有 和“无 各有自个的成效:“有 能够带来便利,而“无 则能发挥效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中,庄子进一步多角度地揭示了“大人 的无我品质。他指出大人的形体容貌都与常人一样,以此能够
8、忘我,而一旦到达忘我之化境,就不会以“有 的视域去看待人与物,而是能够从“无 的角度观察人与物,进而成为天地的朋友:“颂论形躯,合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6能够看出,不管是至人的无己,抑或是大人的无己,本质上是指人的无我,它既包括人与外物的两忘、主客融为一体,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趋同、同一;既包括实然或事实层面的忘我、无私等,也包括应然或价值层面的无我、去私等。不过,尽管“以有观物 和“以无观物 都属于大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两者的精神境界存在高低之别,前者造就的是古代的君子,而后者塑造的则是天地万物的朋友。 另一方面则是虚己。在庄周
9、看来,一个人难免有很多牵扯连累、忧虑,要解除它们就应根据大道而翱翔于至虚之境:“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 假设一个人能够做到无心、无我、虚己而处世,就不会遭到别人的伤害:“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7 为了到达“虚己 的心灵境界,庄子吸收了老子“虚其心 的思想要素,提出了着名的“心斋 工夫论。他杜撰了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等寓言,指出当听到颜回要去卫国劝讲国君时,孔子教育他要专心立志学道,先充实自个再帮助别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8当然最好是坚持采用“心斋 法,这就是使心志专一,不局限于用耳朵之类的感官去认识,而要用心
10、去体会;仅仅用心去体会还不够,还必须用气去感应,由于感觉和理智只能做到与外物相合,无以实现非虚待物,而气的感应能够使心境空虚,与道相合;只要道才能集虚,进而实现虚以应物:“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通过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还深切进入指出,人必须做到物我两忘、剔除私欲,由于假如为欲望所驱使就会容易作伪,为天理所驱使就难以作伪:“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9 人生在世,克制自个的私心杂念,做到心灵安静,努力与天道天理相契合,这些都是能够做到的。就此而言,庄子的“心斋 讲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假如像他倡
11、导的那样试图排挤人的感悟与理智作用,只讲天道而忽视人道,就不如儒家的“精神性人文主义 显得通透,就会好像荀子所批评的那样“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解蔽) 也许是“心斋 缺乏以到达彻底的忘我境界,所以庄子又构设了“坐忘 的修炼工夫。首先让我们看看何为“坐忘 。(庄子大宗师云: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
12、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进而后也。 10 庄子借助于编写颜回与仲尼之间对话的故事,讲述了“坐忘 是在“忘仁义 和“忘礼乐 的基础上而展现出来的与大道相契合的境界。颜回所讲的“坐忘 是指毁坏自个的躯体,舍弃自个的聪明才智,摆脱形体和知识的束缚,而与大道融通为一。郭象注讲解评说:“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11孔子进一步把“坐忘 解释为“同化 境界,以为假如与大道完全同一,就没有任何个人好恶之情;假设在大道的引导下实现了自我身心的变化,就不会滞执守常,进而成为贤人。 庄子借颜回与孔子之口所描绘的通过打坐
13、、静坐的方式到达内心虚寂、忘记自我、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状态,根本不符合儒家的人生理念,而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策略,既攻击了儒家又表示出了自个追求得道的人生哲学。固然它从特定角度具体表现出了主体自我修养、体悟生命的规整,这些可以能成为某些人、某些场合的“高峰体验 和养生方式,却非普遍性的、过于高远的人生境界。 二、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自我抑制观 老子着力阐发了柔弱处下和反对自伐的自我抑制人生理念,庄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反对“自伐 和“自矜 的自我哲学,主张人“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的非功利主义自我人生哲学。 (一)柔弱处下 老子张扬的以“柔 “弱 “下 等本文关键词语所表征的“谦下守柔
14、,既是一种不恃、不争等“玄德 的发用,也是“无为而治 的特殊治理方式,还是一种自我谦虚的处世之道与德性品格,是“去自我中心化 的躲避方式方法。相对而言,庄周讲“守柔 比拟少,(庄子“柔 字的用例只要区区3项,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本质意义。 老子明确主张主体自我的守柔谦下,进而表示出了一种自我抑制的生存哲学。在老子这里,“守柔 与上述的无我忘我相联,而呈现为抑制自个的欲望。他以为只要塞住欲念的孔穴和门径,使自个无知无欲,终身才不会有劳顿之事;反之,假如放纵自个的欲望,增添纷杂的事情,就会终身难以得到救治,进而丧失自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道德经中,庄子以为人要获
15、得自由,最根本的是做到“无待 。他以鲲鹏做引子、做比喻,以为不管是鲲鹏、学鸠、斥晏鸟,还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的宋荣子、“御风而行 的列子,都是有所待而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远未到达“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的境界;只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才能逍遥无穷、别无所图、自由自在,才能像至人、神人、圣人那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这表示清楚,一个人要想自由自在,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就不能受自我私意、功名利禄的牵制,不能为外物所驭使,而要依从天地自然的本性行事。 值得玩味的是,庄子并不反对老子所反对的“
16、自见 “自是 。他指斥仁义、五味、五声、五色等社会文明要素对人的道德和本性的宰制,表示自个心目中的完美就是自闻、自见、自得、自适: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罢了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罢了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18 庄子解释讲,他理解的聪明不是借助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而是主体对自个本性的自我认识与把握;假如缺乏自知而受限于他知,假如没有自得其道与自然获得而受对象性认识的局限,那只是效仿别人、依从别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