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因素研究绪论,公共管理硕士论文.docx
《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因素研究绪论,公共管理硕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因素研究绪论,公共管理硕士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因素研究绪论,公共管理硕士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 影响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因素研究绪论【第二章】【3.1 3.2】【3.3 - 3.5】【第四章】【5.1 - 5.3】【5.4 - 5.7】【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海量传播的今天,信息公开是建立健全当代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而信息保密则是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安宁团结的必要手段。为了适应现代的要求,符合社会进步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彰显的服务职能,2007 年 4月 24 日公布了(中国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条例并于 2008年 5 月 1 日正
2、式施行。在新形势下,以信息传播技术为首的高科技手段井喷式发展,并且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这同时对保密工作也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2018 年 4 月 29 日修订并通过了(中国保守国家机密法简称(保密法。纵观这两部法律,(条例在强调信息公开的同时,还规定了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机制,并将(保密法的相关规定也纳入华而不实。 (条例自公布施行以来,对于确保公民的介入权、知情权等民主权利,增加机关工作透明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老百姓对的关
3、注度和信任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如下几项牵涉信息公开和保密的问题有待解决:当前的信息公开和保密之间的界线模糊,断定的标准不唯一、不合理;信息公开缺乏主动性,公开的范围较小,公开的内容流于形式化、教条化;信息存在 定密容易、解密弯曲复杂 的现象,尽管定密,不管解密,缺少定密制度和解密审查制度;现施行法律的位阶较低,不能够完全到达信息公开与保密所需的要求。信息的过度公开,容易造成失泄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信息的过度保密,容易损害公民的知情权,严重消减的公信力。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保密没有构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制约束。因而,认识我们国家信息公开
4、和保密的现在状况,将两者通盘考虑、统一协调起来,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划定公开和保密的分水岭,把握好度,对于完善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具有特别不可替代的意义。 1.1.2选题意义 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在保证不泄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分享,是社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稳定前行的必要条件,更是执政为民、立法为公的要求。只要身体力行地履行好信息公开职责,才能在提升民众对施政的信任程度的同时,增加民众主人翁意识,以及增加与民众间的信任和配合能力,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保密体系,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卫社会当代化建设
5、中所获得的成就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我们国家在信息公开和保密方面的理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此之后的相关著作文献渐多并构成体系。截至当前,大多是从信息公开和保密的法律角度、体制角度和标准角度切入;也有一部分从信息公开和保密本身的概念、性质和差异方面进行分析;还有一部分从两部法律条例的互相关系、影响范围和互相交集方面展开等。如此一来,看似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是面面俱到、泾渭分明了,实则论其对基层日常工作的影响和指导而言,则是隔靴搔痒般的不直接、不透彻。笔者主要是基于(中国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国保守国家机密法,从信息公开和保密的相异理论及实际应用入手,然后据此引申出相应的策略选
6、择。 由此,一方面能够让人民群众对机关部门的权利构造、办事流程、办事结果、监审方式方法有更通透的了解,这有益于职能转变,有益于规范行政权利正确行使,也有益于加强反腐倡廉的规制建设,实现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则有益于强化社会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渠道,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执行。 就实际意义而言,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归纳法、课题跟踪法、多学科参考法和比拟法的使用,以及构建信息公开和保密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实际工作中的信息到底是属于公开的范畴还是保密的范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根据,同时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能够让信息公开的工作愈加准确高效,还能够使之构成体系化、标准化。
7、最后,还能够在实际应用层面上为(中国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国保守国家机密法提供具体的执行解释,并为此两部法令在基层的详细贯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中华特点的社会国度,当前也正经历着由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迈进的由浅及深的改革阶段,同时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参加世贸组织的影响不断深化等,这都对当局机能的转变作出了新要求,同样也对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保密的策略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因而,了解和研究信息公开和保密相关阐述特别必要。通过查阅国内外信息公开和保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梳理,
8、将国内和国外相关阐述总结如下。 1.2.1国内信息公开和保密相关阐述 我们国家国内关于信息公开制度理论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场于二十世纪末。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光速传播的信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走向和决定百姓生活的重要因素。而华而不实,信息占有全社会信息 80%的比重,这不仅仅是公众与沟通的简洁方式,而且是公众依法向行使监督权利的直接手段。因此信息公开和保密的选择成为了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政治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治透明1. 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保密的主体是牵涉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厉害内容2.在对我们国家(保密法的研究中,袁物蕴在其(新中国保密法制研究的回首与考虑中有如下
9、结论:当信息到达法律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应公开事项的要求时,不得再以保密为借口阻挠公开3.(保密法并不是为了杜绝信息传播而保密,而是为了通过立法的手段明确哪些信息需保密、哪些不需要,杜绝将 保密 作为阻碍信息公开的借口,以此确保公众对于信息的知情权。外表上看,在这里法律中对保密信息的范围做了具体限定,这其实是为了明确部门在裁量保密问题时的自由裁量权,以此限定保密的范围、内容、程序,同时依靠全面的保密制度来确保信息公开的完全执行4.这也就是从法律层面对什么信息应该公开、什么信息能够公开做了明确阐述,但是没有从实际工作层面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正如李延枫所述,固然关于信息公开和保密在法律法规方面获得了一
10、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客观方面及实践方面的缺乏5.例如对于(中国信息公开条例或相关法律没有禁止的类目,会出现应不应该公开的选择困难,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6.只要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大量的界定不清的 模棱两可 信息就得到了准确定位,也就为到底是公开这些信息还是保密进行了分类定义,也就能够使群众获得相当一部分信息。 我们国家在信息公开中仍然含有公开的内容过于应付化、外表化,以及信息公开缺少主观能动性的缺点7.这与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质而养成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对此有所改变,找出一条正确处理信息公开和保密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沈福俊指出,现行的(中国保守国家机密法是基于 以
11、保密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 的原则制定,这与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的信息公开制度之间的矛盾特别明显8.而我们国家所把握的有用信息中,真正公开的只要 20%9.当然在剩余的 80%中存在一些因涉密而没有能公开的信息,但也只占很少的比例,剩余的大部分则是处在可公开或可公开与不可公开边缘的信息。按照宪法的要求,公民对于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知情权,然而相关部门由于无法把握详细尺度或无法确定能否能够进行信息公开而采取 宁肯不出错,也不寻求突破 的方式而选择了 隐而不发 的策略。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部门因牵涉到本身利益而选择不公开信息的可能。 在没有明确界定清楚公开与保密间互相关系的情况下,则会产生两种负
12、面影响: 一是假借保密的名义阻碍正常的信息公开;二是无法正确区分保密与公开,造成涉密信息外泄。对于什么需要公开而什么又需要保密的问题上,谭培在其文章中就提到要防止出现 安全保卫过度 与 安全保卫缺乏 两种问题10.安全保卫过度也有其害处,由于过度保密与权利运行的隐秘性,已经不利于保卫权利的威严性,而且严重损害的形象,甚至会引发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冲突11.也正是这两种倾向的长期存在,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保密制度的发展被制约着,也由此影响到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进而严重影响到了群众对的信任度。对于我们所讲的 度 的把握上,范文芳在其著作中就阐述到,信息公开制度的出发点主要是消除公开与保密的对立,调节双方
13、的关系。为了切实履行信息公开,就必须对当下的保密法规和有关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与讨论,合理划定公开和保密的分界限,设立公开与保密矛盾且统一的处理方式方法,以便两者到达相对平衡12. 另外,进行此项研究并找出相应方式方法论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好像冯文语在其论文中提及的:应当划定公开与保密的分界限,降低牵涉到公开和保密的法律法规中详细条款的冲突,加强信息公开立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包涵性,提高立法水平,以到达保证公众知情权,知足各相关团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13.另一方面可以以让公务员在基层日常工作中在有法可依的同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准,进而避免因 模棱两可 或 糊里糊涂 而造成工作失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