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 置身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坎坷历史之中,托马斯 曼与其他文学家一样,都被裹胁到政治论争当中。 而他的政治情结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在德国发动演讲甚至获得了比 (反思更为重要的思想地位,被以为是 在托马斯 曼的政治着作全集中的一个关键文本 2。 托马斯 曼所理解的 德意志共和国 (Deutsche Republik) ,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专有名词。 在这里, 德意志 作为 共和国 的形容词,其真正所指是一种限定,是对作为政治制度 共和国 的文化界定。因此, 德意志共和国 具有双重维度,它是传统的民族 (Volk) 和当代的国家 (Staat)的综合体。在
2、他看来, 将民族的生命与国家的生命剥离开来,乃是病态的 民族的生命远比公法的条文 (Buchstabe) 或制度布置 (positive Form) 更有力,更能塑造生活 真正的民族生命,不管何时何地,都远高于任何方面。 3所以,与德国的民主相匹配的,除了 德意志民族 ,别无其他。他所理解的共和国并非诞生于 1918,而是 1914。3344 在思想史上,这是整个德国知识界和青年群体发出 1914 观念 (Ideen von 1914) 这一民族主义最强音的时刻。固然时过境迁,但托马斯 曼作为 1914观念 的匿名支持者,并未曾放弃他的民族理解。对他来讲,共和国与其是一种政治上的既存现实,毋宁
3、是一种理念; 而共和国的理念绝非启蒙主义所设想的那样,是一架基于合理性的法则、放之四海而运作自若的机器,而一个扎根于德意志传统的政治有机体。就此而言,一种以德意志文化为本位的 观察 方式,比起 (一个非政治者的反思,不曾有丝毫改变。4但此时托马斯 曼的问题式已变为: 怎样在政治当代性的范畴内重构德意志性? 由于思想责任的更新,托马斯 曼的阐述策略也随之更新。相对于 (一个非政治者的反思中二元对立的考虑方式,(论德意志共和国使用了典型的浪漫派范式 在一个更高层次的层面引入一个 论文的主旨便是给尼采正名,或者讲拯救那种被纳粹主义所玷污的尼采哲学。 托马斯 曼的策略无它,还是将人本主义的的阐释策略贯
4、彻到尼采哲学中。但这一次则多出了很多批判性。对尼采的批判,正如写作 (浮士德博士一样,本质上是德意志的自我批判,但这种批判,从另一角度看,则是对 德意志性 及其可能性的理智扞卫。 在托马斯 曼看来,作为叔本华的追随者与反叛者,尼采一生的思想主导动机便是疯狂地珍视着 文化 。 文化 概念意指着生活、艺术和本能。生活的本质就是建立在假象、艺术、错觉、前景和幻象之上的,因此 文化 的天敌就是意识、知识、科学,还有道德。尼采用以狄奥尼索斯这位酒神为代表的审美主义向以苏格拉底这位 理论人 为代表的道德主义发起了反攻,进而让德意志精神、德意志音乐和德意志哲学得到复活。然而,尼采剧烈的非道德主义从理论上和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