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托马斯曼对“德意志性的重新解释,西方哲学史论文 置身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坎坷历史之中,托马斯 曼与其他文学家一样,都被裹胁到政治论争当中。 而他的政治情结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在德国发动演讲甚至获得了比 (反思更为重要的思想地位,被以为是 在托马斯 曼的政治着作全集中的一个关键文本 2。 托马斯 曼所理解的 德意志共和国 (Deutsche Republik) ,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专有名词。 在这里, 德意志 作为 共和国 的形容词,其真正所指是一种限定,是对作为政治制度 共和国 的文化界定。因此, 德意志共和国 具有双重维度,它是传统的民族 (Volk) 和当代的国家 (Staat)的综合体。在
2、他看来, 将民族的生命与国家的生命剥离开来,乃是病态的 民族的生命远比公法的条文 (Buchstabe) 或制度布置 (positive Form) 更有力,更能塑造生活 真正的民族生命,不管何时何地,都远高于任何方面。 3所以,与德国的民主相匹配的,除了 德意志民族 ,别无其他。他所理解的共和国并非诞生于 1918,而是 1914。3344 在思想史上,这是整个德国知识界和青年群体发出 1914 观念 (Ideen von 1914) 这一民族主义最强音的时刻。固然时过境迁,但托马斯 曼作为 1914观念 的匿名支持者,并未曾放弃他的民族理解。对他来讲,共和国与其是一种政治上的既存现实,毋宁
3、是一种理念; 而共和国的理念绝非启蒙主义所设想的那样,是一架基于合理性的法则、放之四海而运作自若的机器,而一个扎根于德意志传统的政治有机体。就此而言,一种以德意志文化为本位的 观察 方式,比起 (一个非政治者的反思,不曾有丝毫改变。4但此时托马斯 曼的问题式已变为: 怎样在政治当代性的范畴内重构德意志性? 由于思想责任的更新,托马斯 曼的阐述策略也随之更新。相对于 (一个非政治者的反思中二元对立的考虑方式,(论德意志共和国使用了典型的浪漫派范式 在一个更高层次的层面引入一个 论文的主旨便是给尼采正名,或者讲拯救那种被纳粹主义所玷污的尼采哲学。 托马斯 曼的策略无它,还是将人本主义的的阐释策略贯
4、彻到尼采哲学中。但这一次则多出了很多批判性。对尼采的批判,正如写作 (浮士德博士一样,本质上是德意志的自我批判,但这种批判,从另一角度看,则是对 德意志性 及其可能性的理智扞卫。 在托马斯 曼看来,作为叔本华的追随者与反叛者,尼采一生的思想主导动机便是疯狂地珍视着 文化 。 文化 概念意指着生活、艺术和本能。生活的本质就是建立在假象、艺术、错觉、前景和幻象之上的,因此 文化 的天敌就是意识、知识、科学,还有道德。尼采用以狄奥尼索斯这位酒神为代表的审美主义向以苏格拉底这位 理论人 为代表的道德主义发起了反攻,进而让德意志精神、德意志音乐和德意志哲学得到复活。然而,尼采剧烈的非道德主义从理论上和经
5、历体验上并必都是立得脚的。 首先,尼采指认出道德认识所诉求的真理性,事实上是建立在 兴趣 (Interesse) 之上,就此而言,只要审美比道德更接近真理,而生活只要作为审美现象才有存在的理由。但托马斯 曼却看到,非道德的尼采,其禀性恰恰是清心寡欲和道德主义的,而其真理概念也是苦行主义的,由于尼采不认可愉悦的真理,以为真理是令人痛苦的。在这个意义上,尼采的非道德主义只能证明那种建立于真实性之上的道德的僭妄,但这不能成为扼杀道德的理由,相反地,他是让道德从自个的真实性中自我扬弃出来。而从 我们的体验 而来,尼采的非道德主义也在两个关键的问题上犯下了 不啻灾难的错误 。 其一,尼采颠倒了本能与理智
6、之间的气力比照,好似理智成为危险的主宰,而本能则亟需抢救。但只需看看 20 世纪的人类历史,人们便会即刻醒悟: 似乎最微缺乏道的危险就是人世间可能有朝一日太重精神! 生活被人的精神毁坏灭亡还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才可能呢。 19 其二,尼采错误地将生活置于道德的对立面,而事实上,生活与道德乃是休戚相关的统一体,真正与道德对立的是审美。然而,膜拜审美的希腊人从历史上消失了,而尊崇伦理的犹太人在失去了国家之后绵延了数千年。 在托马斯 曼看来,尼采的这种错误恰恰在另一方面证明了他不是帝国主义战争的精神导师。尼采的审美主义鄙视商业精神,而帝国主义是工业化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政治联盟,他们以赚钱的精神发动战争
7、(在这里,托马斯 曼悄然地引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又怎么可能为尼采所接受呢? 诚然,尼采是将战争视为保存文化活力的方式,但托马斯 曼以为,自 1870 年后,尼采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安静的市民时代,平凡的商业主义气氛促使尼采想像战争的伟大作用,这讲到底乃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市民之子的梦幻想象。事实上,连康德这样的和平主义者都以为长期的和平会导向庸俗的商业精神,无怪乎尼采这位呼唤超人的思想家为何渴望血与火的洗礼了。托马斯 曼颠覆了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图式: 我不信是尼采铸就了法西斯,相反,是法西斯塑造了尼采,我想讲,尼采实际上是不问政治的,是无辜和精神的 19178,这种正本清源的阐述策略与辨析瓦格
8、纳的民族主义问题是没有任何差异的。 尼采哲学的精神本质是非政治的审美主义。在托马斯 曼看来,审美主义确实为创始一个全新的文化气氛作出了奉献,但与王尔德对恶加以浪漫化一样,尼采的审美主义与野蛮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它无法真正地对应 20 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浩动。所以,应该重申道德主义。由于通过贬抑理性来扞卫道德只能是一时的修正,而要真正地扞卫生活只能通过精神或道德。由于尼采以为一切判定只是以兴趣为基点,因此在生活之外别无什么道德的法庭。但托马斯 曼并不认同这一论断。他以为,即使真的不存在道德的法庭,但也确乎存在一个精神的法庭,而华而不实的仲裁者便是 人的精神,与判词相联络的、作为批判、挖苦和自由
9、的人性本身。 这精神就是生活的自我批判。 19172精神作为生活的自我批判,这一言简意赅的论断,确实指出了尼采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维度。而生活的自我批判的可能性,便是人性的可能性,也就是重建精神、道德、理性、乃至于新的政治秩序的可能性。在这一视角下,托马斯 曼以为,尼采 上帝死了 的预言,在恰恰预示了一种无神论的人性论: 他倡言的超乎一切教派之上的宗教信仰只能是和人的观念相联络的,只能是一种以宗教为基石的、带宗教色彩的人本主义,只能是一种饱经沧桑、阅尽世事、将一切关于低贱和魔邪的知识纳入它对人类奥秘的尊崇中的人本主义。 19187 三、结束语 早期的托马斯 曼,以德意志精神苍穹的璀灿星辰 叔本华-瓦格纳-尼采的艺术思想作为自个文化视野中的主要星丛。而当他从 眷注死亡 转向 献身生命 时,即在人文主义转向之际,歌德的人性观好像一颗启明星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辉。在其思想披照下,叔本华-瓦格纳-尼采星丛转而焕发出人本主义之光。这种人本主义,是在 德意性 的文化土地上、并以 人性 的拱顶石而屹立着的精神建筑。这并不是高超而细密的思想建筑术,而只一幅粗略而又意味深长的建筑方案。
限制150内